标题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劳动关系》课程中应用的对策 |
范文 | 董玉立 [摘 要] 《劳动关系》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门课程旨在培养适应当今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需要,具备劳动关系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处理劳动事务的专业操作技能的人才。青岛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正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人才培养定位,在专业课的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与时俱进、有的放矢的深刻改革,推广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对《劳动关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对策。 [关键词] 情景模拟教学法 劳动关系 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C973 文献标志码:A 一、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劳动关系》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在《劳动关系》课程教学中,满足了《劳动关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具体分析如下。 (一)《劳动关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自身原因 1.学科交叉覆盖面较小,学生的法学理论基础薄弱 人力资源管理和法学两个专业之间的学科交叉覆盖面不大,只有劳动关系等法律法规方面的交叉内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劳动关系》课程,其主要内容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尚不具备法学专业基础,对法律法规中的专业术语无法完全理解。 2.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强,教学的就业导向性不明确 《劳动关系》课程对学生处理劳动关系的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理论需转化成实践,因此,该门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需结合行业背景的变化和就业导向。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呼声极高,各高校、企业、医院、银行等都在面临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各高校在《劳动关系》课程的教学中不能拘泥于传统观念和老套教学方式。 3.部分教师自身学习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限制,教学效果不明显 《劳动关系》课程案例一般源于现实中企业用工过程中的各类勞动纠纷案件,不同真实案件的可参考性和借鉴性均不同,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收集与筛选能力。但是部分教师受自身工作能力、工作积极性、时间原因等因素的影响,将现实案例转化成教学案例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另外,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仍停留在过去式,仍采取“填鸭式”教学法,导致课堂缺乏生动性,强加给学生的教学内容学生不爱听也听不进去,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1]。 (二)《劳动关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外界原因 1.劳动关系管理法制化要求《劳动关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当前劳动关系市场化已基本完成,但是并不完善。劳资力量仍不均衡,劳资矛盾加剧,劳动争议已经成为各企业普遍面临的风险问题。大多数劳动争议都是由于劳动者维权意识提高、劳工合法权益受损,最终劳动者胜诉、企业败诉。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走劳动关系管理法制化的道路,在法律框架下管理劳动关系,用法制调整、维护劳动关系。高校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也要根据劳动关系管理法制化的要求,调整《劳动关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2.劳动关系复杂化要求《劳动关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劳动关系的类型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即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公有制劳动关系发展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化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劳动关系。其次,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劳动关系法制化的进步,劳动者的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劳资矛盾更加突出,使得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再次,劳动争议的日益复杂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尤其是处理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劳动关系》课程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所以《劳动关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劳动关系》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条件 (一)使教师成为课堂“导演” 情景模拟教学法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情境创设能力,把课程知识通过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的情景模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课堂上承担的是“导演”的角色,有效调节课堂气氛,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角色、模仿角色,从而准确地把课程知识传达给学生。 (二)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情景模拟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即灌输式教学法。在《劳动关系》课程教学中,由教师为学生设计创造生动、形象的模拟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自主地理解、消化专业知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2]。 (三)以提高能力为教学目标 在《劳动关系》课程的教学中,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把课程内容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过程具有直观性、趣味性,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原本抽象的劳动关系理论知识。通过加强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易掌握处理劳动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切实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三、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劳动关系》课程中应用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改革以就业为导向 各高校要在《劳动关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正视课程方法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劳动关系》课程教学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即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输送什么样的人才,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总之,《劳动关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需体现就业导向性。 (二)提高教师选择、运用情景模拟案例的能力 用于《劳动关系》课程情景模拟的案例需具有现实性、热点性和针对性的特点,这就对教师在选择、运用案例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参考的案例须是现实的劳动纠纷案例,只有结合社会实际的案例才有研究利用的价值。其次,选择的案例须是当今社会热点事件,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注意。最后,运用的案例须是对课程内容有针对性的案例,脱离课程内容的案例设计如同没有地基的房子,随时会倒塌。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案例才能拿到课堂上来,用以保证情景模拟教学的有效性[3]。 (三)改进情景模拟教学各环节设计 1.对案例进行改编,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在大量参考现实的劳动争议案例后,选择出适合课程内容的具有热点性的案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编。这一环节极其重要,如同房屋地基。案例中一般會涉及企业和劳动者双方主体,教师可根据班级特点、性别比例、学生人数等设计案例中的角色和人数。改编后的案例需要具有可操作性,能给学生较大的表演发挥空间。 2.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做好模拟记录 案例选择设计好后,教师需要把自己当成“导演”,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在表演之前,教师需先对案例背景对学生进行简单介绍,并提醒学生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去解决模拟的劳动纠纷。对于“演员”的选择,鼓励学生自己举手参与情景模拟,或者采用抽签的方式选择表演的学生。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记录学生的表演,在学生表演完毕,回放给学生观看,从而总结自己模拟表演的不足之处。 3.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科学评价 对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表现好的部分进行鼓励表扬,每个案例模拟后可选择出最佳表演奖,以达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对学生在模拟表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意见,避免因评价不客观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其自身的表演进行总结、修改,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尹海燕,刘艳.HR转型背景下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4(1):159- 161. [2]高建新.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0(10):199- 200. [3]尹子民,孙辉,魏颖辉.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初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1- 93,1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