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园艺疗法联合运动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激越行为的影响
范文

    王珍兰 江定武

    

    

    【摘要】 目的:探讨园艺疗法联合运动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激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26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运动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园艺疗法结合运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激越行为评分、抑郁和社交能力评分及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GDS、SAFE、SSC、CMA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GDS、SAFE、SSC、CMA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园艺疗法联合运动护理干预能降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和激越行为,提高社交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多方面生活质量。

    【关键词】 园艺疗法 运动护理 老年抑郁症 激越行为 老年抑郁量表 生活质量量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effect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sports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its effect on aggression. Method: A total of 126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dmitted from May 2018 to May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digital method, with 6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ports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orticultu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sports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aggressive behavior, depression and social ability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after nursin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Before nursing, the GDS, SAFE, SSC, CMAI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nursing, the GDS, SAFE, SSC, CMAI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nur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Horticultu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sports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depression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improve social skills,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many aspects.

    抑郁症属于心境障碍疾病,患者可表现为持续性情绪低落、悲观厌世、自卑消极等,严重者存在自杀企图,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但仍会出现反复发作情况[1]。老年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时处于老年期,发病机制较复杂,受遗传、脑组织病变、社会心理因素等影响。在临床治疗中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需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保持良好心态。运动护理是常用的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园艺疗法是通过园艺活动以提高患者的专注力、价值感、满足感,并促进患者间的交流沟通,从而达到改善负面情绪的作用[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园艺疗法联合运动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激越行为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2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意识、表达能力清晰,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认知功能异常、肢体障碍等;(2)有伤人、自残、自杀等行为表现;(3)对运动护理、园艺疗法具有排斥心理;(4)重度焦虑,无法进行护理干预及量表检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男28例,女35例;年龄60~82岁,平均(68.57±2.73)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3.57±1.64)年。观察组63例,男27例,女36例;年齡60~83岁,平均(67.92±2.58)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3.67±1.4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运动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包括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通过视频、图文等方式讲解运动方法和注意事项,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 min内。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园艺疗法。园艺活动包括户外园艺活动和室内园艺活动,每周一、三、五进行户外园艺活动,学习花卉、蔬菜、水果等植物的栽培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每周二、四、六进行室内园艺活动,学习盆栽、插花、标本制作等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在活动中,可根据患者意愿与其他患者组成小组共同进行活动,增加患者间的交流和互动。每次活动时间为1~2 h,具体活动项目和时间可根据气温等因素适当调整。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抑郁和社交能力评分。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适应能力量表(SAFE)和社交技能量表(SSC)对患者的抑郁情绪、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技能进行测评。GDS评分为0~30分,0~10分正常,11~20分轻度抑郁,21~30分中重度抑郁;SAFE评分为0~40分,分值越低,社会适应能力越强;SSC评分为23~115分,分值越低,社交技能越好。(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激越行为评分。采用激越行为量表(CMAI)对患者的语言性激越行为、躯体性攻击行为和躯体性非攻击行为进行测评,每项评分为7分,分值越高,激越行为越严重。(3)比较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和一般健康进行测评,每项评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护理前后抑郁和社交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GDS、SAFE、SS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GDS、SAFE、S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激越行为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语言性激越行为、躯体性攻击行为和躯体性非攻击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语言性激越行为、躯体性攻击行为和躯体性非攻击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老年抑郁症是较为多发的老年疾病和精神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抑郁症患者随之增加。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采取针对性用药措施,改善机体内分泌、躯体性反应等。在此基础上可辅助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疏导患者的抑郁情绪。护理干预模式较多,如运动护理、谈话护理、音乐护理等,其中运动护理能够较为直接地刺激患者的神经功能,在临床护理干预中较常见[3]。但由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体能差异,运动护理干预在使用中会受到较多的制约,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干预效果。园艺疗法以植物为基础,通过让患者亲自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以改善抑郁情绪和其他临床症状[4]。在本研究中,两组护理前GDS、SAFE和SS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GDS、SAFE、S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园艺疗法联合运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社交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运动护理主要通过刺激机体内分泌系统而达到改善抑郁症状的干预模式。适量的运动刺激能够使大脑释放内啡肽、脑肽等激素物质,发挥愉悦、兴奋的心理作用,还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能够缓解患者躯体疼痛等症状[5-6]。园艺疗法是在心理层面使患者产生参与感、获得感,将对疾病的注意力转移到实际的事物中,加强患者对事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活动中,患者间会产生较多的互动和沟通,从而提高社交能力。随着活动的持续进行,还可使患者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得到强化,包括对园艺植物及工具的辨别[7]。通过大脑的注意和思考、双手的操作,能够刺激患者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神经功能,激活机体功能正常运行,并促进身体协调性[8]。因此,园艺疗法对于患者的抑郁症状、社交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将其与运动护理相联合能够达到更好的干预效果。在本研究中,护理前两组语言性激越行为、躯体性攻击行为和躯体性非攻击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语言性激越行为、躯体性攻击行为和躯体性非攻击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园艺疗法联合运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激越行为。激越行为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为表现,包括坐立不安、暴躁易怒、大喊大叫、语言或行为的攻击行为等[9]。由于老年抑郁症患者脑组织分泌异常,极易出现激越情绪和行为。运动护理虽然能刺激内分泌系统而起到改善激越行为作用,但受患者体能情况的制约,短期干预效果不显著。园艺疗法适用于大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具有较小的制约性[10]。通过对园艺进行欣赏及完成简单的园艺操作技能,利用生机盎然的植物帮助患者增加对生命力的感受力,从而稳定其心理情绪。简单易行的园艺操作不会使患者产生负担及焦虑感,通过亲自修剪、栽培或制作标本等一系列活动,能够提升患者理解能力、操作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有效改善机体内分泌系统和神经功能,从而减少激越行为[11-12]。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园艺疗法联合运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多方面生活质量。受心境障碍的影响,老年抑郁症患者多具有消极、自卑等情绪。运动护理干预能够从肢体活动和功能方面刺激患者的感受能力,而园艺疗法能够从精神和心理上刺激患者的感受能力,将两种干预模式相结合能够帮助患者更全面地改善抑郁症状,且能使健康、心理、精神、社会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愉悦感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园艺疗法联合运动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和激越行为,提高社交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多方面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进纯,肖明朝,赵庆华,等.园艺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48-51.

    [2]孔素丽,赵姣文,张燕华,等.园艺疗法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9,20(4):342-346.

    [3]王娜,毛佩贤,李占江.认知行为治疗或支持性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5):371-376.

    [4]任巧玲,李遵清,吴虹,等.希望理论在抑郁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3):4239-4243.

    [5]蒋虹,郝习君,陈长香.运动性引导想象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9,28(4):343-348.

    [6]磨麗莉,潘巧淑,周芳珍,等.运动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17):3067-3070.

    [7]王永军,孙丽丽,贾建军.老年抑郁症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1(7):777-779.

    [8]陈娜妮,徐阳,王莹,等.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跨期决策功能与冲动性人格特征的关联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8,27(2):155-159.

    [9]贾娟,郭彦祥,李猛,等.老年抑郁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和血尿酸水平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3):435-444.

    [10] Sarkar S,Kattimani S,Premarajan K C,et al.Impact of attendance in a daycare centre on depression among elderly in rural Puducherry:a pre-post-intervention study[J].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2017,146(8):68.

    [11] Ravona-Springer R,Heymann A,Schmeidler J,et al.Hemoglobin A1c variability predicts symptoms of depression in elderly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17,40(9):1187-1193.

    [12] Karavasilis E,Parthimos T P,Papatriantafyllou J D,et al.A specific pattern of gray matter atrophy in Alzheimers disease with depression[J].Journal of Neurology,2017,264(10):1-9.

    (收稿日期:2019-12-27) (本文编辑:李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21: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