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简析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对时代感的构建
范文

    【摘 要】随着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热播,人们重新燃起了对盗墓题材的信心。对于热门IP的改编,我们在商业化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的是如何通过画面去讲好一个故事。孔笙导演和他的团队通过对细节和光影色调的细致把控,将故事发生时的时代感进行了现实主义的还原。正是这样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才能创作出有质感的作品。

    【关键词】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时代感;现实主义;还原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135-02

    由孔笙导演领衔,正午阳光团队打造的网络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自开播以来便颇受好评,许多忠于原著的书粉也都纷纷对该剧伸出大拇指,称赞这部剧的良心制作。近年来出品的多部盗墓题材剧作,大都被吐槽为故事情节粗糙、五毛特效、缺乏诚意,让很多盗墓粉失望至极。然而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却凭借着它的精良制作、对原著的高度还原、富有诚意的特效、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经得起推敲的故事情节,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说起盗墓题材的剧作,人们往往更倾向于期待它所呈现的特效。但对于电视剧来说,认真讲好一个故事却更重要。孔笙导演是一位很具有情怀的导演,他很擅长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进行创作,对年代戏有着精准的把握。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之所以能获得这么多书迷的认可,离不开导演对故事发生背景的时代感构建。

    一、服装道具,于细节之处营造真实氛围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故事背景设定于20世纪80年代。剧中通过还原当年的老车站、老街、老商店、八十年代流行服饰等等,仿佛将观众真实地带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在那里跟着主人公胡八一和他的小分队一起,经历平凡生活里的英雄梦。

    剧作开始两集作为剧情铺垫,在年代感还原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胡八一离开部队后到北京找好友王胖子,火车停靠在了北京南站。于是,80年代北京南站的面貌就鲜明地展现在了观众眼前:古旧的车站标牌、流动的食物小推车、奔走赶路的人群……人群中一个戴着墨镜、衣着时髦、发型飞扬的人,喊了一句“天王盖地虎”,胡八一便接上一句“宝塔镇河妖”。王胖子与胡八一张口就来的暗号对接方式,其实很符合他们曾经是“下乡知青”这样的身份。这里王胖子的服装搭配为蓝白相间的水兵服和泛白的牛仔外套,透着一股浓浓的80年代怀旧风。再加上他的蛤蟆镜与烫花卷发,散发着一股子痞气,这种造型很符合胖子在北京“北漂”的身份特征。胡八一坐着王胖子的三轮车穿梭在老北京大街上,卖早餐的小推车、卖杂志的报刊亭、沿街的小贩、戏耍的孩童,一股浓郁的年代感扑面而来。还有街上时不时出现的标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实现四化而奋斗”、“实行计划生育,贯彻基本国策”等,很容易就体现出了80年代改革开放的社会面貌。再来说室内的布景。胡八一进到王胖子的小出租屋后,镜头便以胡八一的视角呈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贴了满墙的80年代当红花旦的海报,这其中有一张海报比较特别,是1964年毛主席迎接周总理访苏回国的海报。原著中王胖子是十分崇拜毛主席的,这个小细节就安排得很有深意。然后是悬挂着的军用挎包、家家户户都有的红边搪瓷花脸盆、绿网格铁皮暖壺等等,这些个小物件都算是那个年代的标志性存在,这样的细心布景实在是诚意满满。开篇十分钟,观众已完全置身于80年代的大环境中,在代入感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去理解剧中人物的心理。

    胡八一跟王胖子回到当年下乡时的农村,村支书家里的墙上贴的是十大元帅骑马图,这是当年农村人家里最常见的海报了。墙上的宣传口号“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是毛主席在1955年说过的话,后来却被上山下乡的知识分子当成了口号来喊。当年胡八一跟王胖子下乡时就在这个村子,改革开放后他们再次回到这里,口号依然在,村子还是当年的村子,但是主角的心理已经不同了。他们一心想让村里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也就为后面的盗墓之行埋下了伏笔。

    剧中诸如此类的细节布景还有很多,例如:陈教授家里“保护文物”的标语、辽金古墓墙上的壁画、格纳军库里的枪支弹药等等。这些导演在细节上的处理给了观众很强的代入感,对年轻的观众群来说,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在产生新鲜感的同时又对剧情更加期待,而对有一些年代经验的观众群来说,这些画面就仿佛是掀开了一个回忆的篇章。

    二、光影结合,独具匠心呈现艺术真实

    光线在现实生活中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之一,使我们获得了对客观世界中人和景物的外部形态、表面结构、空间位置和色彩等方面的认识。①同样,在电视画面中,光线是画面最本质的形式要素,是画面记录和再现现实影像所不可或缺的手段。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的光线造型就非常鲜明。它通过不同的用光理念,营造出了不同环境下的影像气质。

    剧中有很多室内戏,它们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主要光源都是来自于由窗外射进屋内的强烈的环境光。在现实生活中,室内在不开灯的情况下,主要光源的确是来自于窗外的环境光。然而在很多影视剧作品中,仅依靠自然光线,并不能使画面变得好看。这就需要在拍摄时,尽量去模拟一种自然的环境光线,让室内的主要人物与道具都能在这种光线下产生一种共性。例如在大金牙古玩店内的一场戏,当主要人物大金牙、胡八一、王胖子三人刚从屋外进到屋内时,镜头画面此刻正对的是窗户,可以看到这场戏的主要光源就是来自窗外的强烈的白光,人物都处于一种逆光的环境中。导演此时并没有刻意去给主要人物脸部补光,而是通过道具表面的反射作用,如屋内顶梁柱的棱光、地上古董的反射光等,从而形成一种真实的环境氛围。此外,在窗外强烈的光线作用下,由于主体逆光,画面存在高度反差。摄影师利用这种光现象,把暗部控制得很强势,使高亮的部分很突出,有意识地让部分高亮区域曝光过度,从而让暗部与高亮的部分有节奏地穿插在一起,同时,留出部分中间灰调来展示纯度较高的色彩,这就从视觉上增加了画面的形式美感,起到了柔化画面的作用,塑造出具有年代特征的古典气质。

    此外,为了严谨地还原这部剧的年代感,剧中还选择了很多漆木家具和金属陈设。主要光源容易在这些反光物体上形成高光点,这些高光点和光区,不仅使这些道具更具有立体感,同时也增强了剧中的影像层次,营造出了纵深空间,使画面更为饱满和谐。剧中还有很多地下墓穴戏,这里的打光手法就比较追求真实性。由于封闭性,地下主要的光源基本来自于人物手中手电筒的光线,“九层妖楼”也终于不再是“自体发光”,它所发出的蓝光是来自于栖息在塔上的“火瓢虫”,这样的处理给人一种真实感,即便这些场景是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出现的景象,但也让人愿意接受。

    三、色彩意象,有质感的表达突出时代感

    现实世界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当色彩进入到影视画面中,就自然地成为了影视画面造型的一个重要元素。色彩主要起到还原现实世界中人物、事物和景色的原有色彩,从而间接表达画面的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其中,饱和度作为色彩的基本属性,其高低影响着色彩的视觉感受,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氛围、表达不同的情绪。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通篇采用了色彩的低饱和度处理,形成了鲜明的色彩风格。这种处理方式,会使画面呈现出褪色、陈旧、不亮丽之感,更容易让画面传达出一种宁静、雅致和怀旧的感觉,有利于突出现场坏境和道具的质感。同时,低饱和度处理能够丰富画面影调,提升画面质感,营造一种浓浓的年代感气息,并将其渲染到整部作品中,增强画面给予观众的代入感。

    第一集开场的战争戏,简单介绍了胡八一离开部队的原因。这场戏的整体色调采用了灰色,给人一种压抑、紧张而冷漠的感觉,这不仅符合战争带给人们的感受,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这场战争对胡八一的重要性。这是胡八一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他不愿意触碰的回忆。后面由胡八一带领的考古队集体进军沙漠的戏,由于沙漠的性质,这里的主色调偏暖黄色调,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画面的色调饱和度则略有变化。刚进入沙漠时,画面仍旧是低饱和度处理,暖黄色调里加入了灰的程度,不仅突出表现了沙漠的冷酷无情,也渲染了人们此刻的不安情绪。当大家集体逃出精绝古城找到生的希望时,画面的灰色散去,色彩的饱和度变得艷丽了起来,给人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心理感受。考古队得救了,所有的不安情绪也烟消云散,一切困难与磨难都过去了。

    此外,色彩作为画面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些道具的色彩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在胡八一领队的这一支考古队伍中,大家的着装色调普遍都比较沉重,而女主Sherly杨的服装就会比较鲜艳,这样的处理很符合女主人公美籍华人的身份特征;其次,大家身上都会有一个红色的小配饰,例如胡八一和安力满的红色围巾、sherly杨的红色手套、楚健的红领、萨帝鹏的红靴、骆驼身上的红布等等。这些红色配饰的存在,与沉重的服饰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考古队,他们此行必定是充满了凶险的,深色系的服饰搭配能够呈现出一种沉重、严肃之感。红色的寓意有很多,这里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象征,这趟寻找精绝古城之旅,是为了国家研究西域文化而进行的一次考古活动,那么这里的红色就意味着一股正能量,暗示了“上交国家”的精神;其次,红色也有“辟邪”之意。考古队一路上即将面临的各种不可预料的情况,牵动着观众的心,这些于细节之处的巧妙安排,让人的代入感增强,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

    从对《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时代感构建中可以看出,对待大的IP,对原著的还原并不单单是照本宣科的拍摄,而是真正将小说里所营造的“氛围”进行再现。能够讲好一个故事的基础,便是能够营造出这个故事发生时所处的“时代感”,从而让观众能很好地入戏。只有通过完美的细节,整体的把控和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追求,才能创作出有质感的画面,为观众所认可。

    注释:

    ①赵智,彭文忠.影像解读[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刘思琦,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级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研究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