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云南红河彝族两大支系舞蹈的特点及其发展探讨 |
范文 | 李梅 【摘 要】彝族舞蹈种类繁多,风格千姿百态,不仅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还富有浓厚的艺术情趣,可以说,彝族舞蹈以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传承发展,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不仅蕴含着彝族人民的聪明智慧,还蕴含着彝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尤其是云南红河彝族两大支系舞蹈,在艺术创造方面更具独特魅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云南红河彝族;两大支系舞蹈;特点;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8-0136-02 在民族舞蹈文化发展进程中,各民族舞蹈文化相互影响,互相交流,不断促进民族舞蹈艺术发展传承。彝族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彝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份都有大杂居小聚居的彝族人民,由于生活的地区不同,导致民族歌舞历史也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本文简要探讨了云南红河彝族两大支系舞蹈的特点及其发展。 一、云南红河彝族两大支系舞蹈特点 (一)江内红河彝族支系舞蹈特点 云南红河彝族居住区以元江来划分,建水、石屏等元江以东彝族居住区,属于江内红河彝族支系,江内红河彝族支系舞蹈充满活力,诙谐、逗趣、活泼是其突出特点。烟盒舞是彝族人民比较喜爱的舞蹈,对于烟盒舞的来源,有几种传说,一是彝族祖先为了猎取野兽,将兽皮披在身上混到兽群中间,并模仿野兽的动作,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三步弦”动作舞蹈;还有一种传说是挑秧苗走路,上山下山的样子。据说烟盒舞开始没有道具,以拍手统一节奏,后来有人用装黄烟的烟盒代替拍手,烟盒发出悦耳的声响非常好听,于是经过世代相传,不断创新发展成为“烟盒舞”。总之,所有传说都说明“烟盒舞”源于彝族先人社会劳动生活,烟盒舞源于生产实践。其实,烟盒舞内容多为模拟动物动作,如“鸽子啄食”、“鹭鸶拿鱼”、“蚂蚁走路”,有时候也模仿劳动生产过程,如“哑巴砍柴”等。“三步弦”是烟盒舞基本步伐,“三步弦”有“正弦”“杂弦”之分。传说烟盒舞舞蹈套路多达220套,虽然风格只有两种,但是有多种流派,彝族人民极为喜爱烟盒舞,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小孩,“听见四弦响,脚杆就发痒”,烟盒舞在石屏彝族地区又称“跳弦”、“垄偬”等,目前,江内红河彝族支系收集到120多个套路,舞蹈节奏感很强,给人一种清新活泼之感。尤其是石屏彝族烟盒舞个性鲜明,舞蹈动作丰富,“蚂蚁搬家”、“仙人搭橋“、”倒挂金钩”等都比较著名,富有特色的烟盒舞动作流畅潇洒,既可健身又可怡情,作为一种综合性舞蹈艺术,传播范围遍及城乡,时至今日,烟盒舞依旧是建水、石屏等地区彝族人民不可缺少的娱乐手段。 (二)江外红河彝族支系舞蹈特点 “江外彝族”主要指元江以西红河、元阳一带居住的彝族,江外红河彝族支系舞蹈代表性舞蹈是乐作舞。乐作舞属于传统的自娱性集体舞,在彝族地区乐作舞流行比较广泛,是广大彝族人民比较喜爱的舞种之一。乐作舞不仅可以在喜庆之日跳,在丧葬和祭祀活动中也可以跳。乐作舞彝语称“裁比”,汉族人民将其称为“龙纵”、也叫“乐作”,跳乐作舞的时候,需要乐器伴奏,歌唱助兴,歌唱、器乐和舞蹈紧密结合。跳乐作舞有一定程序,大家围着圆圈以抒情性的歌唱开始,一起载歌载舞,欢呼跳跃。乐作舞柔和而轻盈,舞姿优美,边跳边唱,特色浓郁,舞者的膝盖伸屈,舞动的手臂似蜻蜓振翅,富有弹性的跳跃,激烈时,或拍手、或自转一圈,或相互对穿,交错对穿,忽停,忽动,还唱着“噻、噻、噻噻”的歌声,乐队伴奏人员虽然不能够参加跳舞,但却可以随着伴奏拍节摇晃身体,同时,在一旁以高昂的帮腔助兴。洒脱、优美、富于韧性是江外彝族舞蹈乐作舞的主要风格,大山养育了他们的文化,劳动和智慧使他们的音乐和舞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江外彝族青年男女在恋爱的过程中,喜欢“对歌”和“撵山”,所以在跳舞的时候也喜欢男男女女聚在一起合跳。一般情况下是4人一组来穿插跳。女子常常做出“撸草”、“蜻蜓点水”、“踩荞”等舞蹈动作,江外彝族比较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就是“踩荞”,如果是男女穿插队形跳舞,比较有特色的动作为“拖步”“反弦”“跳弦”和“拧弦”等动作,每逢农事稍闲之时,彝族人民就喜欢聚集在一起,或者在大树下,或者在草坪上、比较大的院子里载歌载舞。江外红河彝族支系舞蹈,无论是快板的“跳弦”,还是慢板的“踩荞”,几乎全是重拍向上,这种表现形式,可能与其做居住的地理位置有关,因为山给人以向上的感觉。 二、云南红河彝族两大支系舞蹈的差异 (一)舞蹈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差异 云南红河彝族两大支系虽然都是同一个民族,但是,江外彝族、江内彝族在生活习俗、穿着打扮、语言等方面却相差甚远,所以,虽然都是云南红河彝族,音乐和舞蹈却各具特色,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但是,流传比较广泛,比较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只有几个,如汉、藏、维、蒙、朝舞蹈都独具特色,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属于必修课程。彝族舞蹈由于其独具的艺术魅力,在舞蹈艺术领域,也具有较高的艺术地位,在舞蹈教学中,也算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然而,在彝族舞蹈研究中,许多人只是注重云南红河彝族舞蹈、四川凉山彝族舞蹈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对于江外彝族、江内彝族,云南红河彝族两大支系舞蹈却没有进行比较细致的区分。红河彝族舞蹈虽然同为彝族舞蹈,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别。舞蹈起源和形式受到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建水、石屏一带彝族不仅与汉族杂居,而且生活比较富裕,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比较高。所以,他们的舞蹈以诙谐、逗趣见长,属于一种自娱性很强的舞蹈,如三步弦、甩鸡脚、仙人搭桥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而元江以西红河、元阳一带居住的彝族不与汉族杂居,他们大多数居住在山区,性格相对单纯,出门见山的自然环境使得舞蹈动作也充满了山的气息。红河、元阳一带居住的彝族善于对歌、吹树叶,所以,其舞蹈动作也比较自然活泼,以娱乐为目的。 (二)节拍、动作韵律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节奏的处理上,江内红河彝族支系舞蹈总是重拍向下,如烟盒舞,节拍、动作韵律都是向下,这一特点使得它与江外红河彝族支系舞蹈几乎全是重拍向上的表现形式形成强烈的对比,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江外彝族地区地处山区,洒脱、优美、富于韧性则成为了江外彝族舞蹈的突出风格,大山养育了他们的文化,音乐和舞蹈也与其居住的地理位置有关,因为山给人以向上的感觉。作为同是彝族舞蹈这一范畴,江内、江外两大派系有本质上的不同。由于民族舞蹈艺术作品创作允许有一定的变形,是在发展中不断进步的,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民间舞蹈艺术创作,并能够对其最精髓、最本质、最基础的东西给予提炼,这样,就可以举一反三,在保持风格的纯正性、民间性基础上,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舞蹈。江内和江外彝族舞蹈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可以相互借鉴,但是,在传承中不能将两大流派的舞蹈合而为一统论红河的彝族舞蹈。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各自的韵律、节奏、音乐的运用,要注重规范性,尊重民间,保留风格。只有尊重民间舞蹈特色,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间舞蹈。只有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云南红河彝族两大支系舞蹈的特点及区别,才更有利于深入研究民族民间舞蹈,发扬光大民族舞蹈。 三、发展云南红河彝族舞蹈的有效途径 (一)收集整理彝族舞蹈语汇,不断完善彝族舞蹈体系 自古以来,彝族人民就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历程中,彝族艺术文化一直处于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使得我国的民族艺术舞蹈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尤其是民族舞蹈文化,不仅喜爱民族舞蹈的人数不断增加,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民族艺术家,如:歌舞导演张淑芬,艺术家杨丽坤等,这些艺术家将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呈现给观众,对于推动民间艺术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彝族舞蹈门类繁多,民族民间舞蹈资料比较分散,要发展云南红河彝族舞蹈,首先必须要整理彝族舞蹈语汇,将散落在民间的舞蹈艺术收集整理加工出来,不断完善彝族舞蹈体系,使得彝族舞蹈更具有彝族特色。彝族舞蹈艺术虽然在民族舞蹈艺术文化中占有很高的位置,但是,彝族舞蹈经典作品比较少,而且还没有代表性的作品,所以,发展云南红河彝族舞蹈,还必须要在创作彝族舞蹈精品上下功夫,需要再花工夫去创作,去民间采风,去挖掘,以便于创作出更优秀的彝族舞蹈精品,让更多的人喜爱云南红河彝族舞蹈,促进云南红河彝族舞蹈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彝族舞蹈文化,重视民族舞蹈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发展云南红河彝族舞蹈,还需要发展彝族舞蹈个性,建立健全彝族舞蹈文化,同时,重视民族舞蹈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抓紧培养彝族舞蹈人才,进一步提升舞蹈艺术人才素质,使云南红河彝族舞蹈健康发展。在这方面,我们不仅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机构,努力宣传彝族舞蹈艺术文化,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将彝族舞蹈文化纳入教育体系,使传统的彝族舞蹈艺术进入校园,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彝族舞蹈艺术,让更多的青少年喜爱云南红河彝族舞蹈,使得彝族舞蹈能够得到较好的传承和保护。所以,在彝族地区,我们要努力将云南红河彝族舞蹈艺术纳入普通教育机制中,增强青少年对于民族舞蹈文化的认同,提升其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培养更多的彝族舞蹈人才拓宽路径。另外,在群众艺术文化工作中,我们也要进一步宣传彝族舞蹈,結合工作实际,在彝族人比较多的区域组织各项文娱活动,如:“舞蹈兴趣班”、“彝族民间歌舞队”等,在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促进彝族文化保护,发展彝族舞蹈艺术,增强民族凝聚力,在新形势下,让云南彝族舞蹈艺术再放光彩。 四、结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仅有着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民族舞蹈艺术也是丰富多彩。各民族舞蹈艺术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千姿百态,有着深厚的民族艺术文化底蕴。我们研究云南红河彝族两大支系舞蹈的特点,了解其差异,对于发展民族舞蹈文化,促进其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编.云南民族舞蹈论集[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2]邹笑梅.浅谈彝族舞蹈种类与风格[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1). [3]马云霞.析云南红河彝族舞蹈中江外、江内之区别[J].民族教育研究,2002(0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