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巴赫《g小调第一奏鸣曲》(柔板)的演奏探析
范文

    张嘉慧

    【摘 要】巴赫《g小调第一奏鸣曲》(柔板)是德国著名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传世之作,也是我们在小提琴学习过程中必练的曲目。本文将从和弦及单旋律音的演奏、保留旋律音和注意接触点的变化等三个方面进行柔板的演奏探析。

    【关键词】巴赫;柔板;旋律音;接触点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6-0063-01

    巴赫六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BWV1001-1006),大约于1720年完成,其中包括三首奏鸣曲和三首组曲,使用了小提琴复调演奏法,达到了巴赫小提琴作品创作的巅峰。这六首作品在全世界各大比赛中几乎成为必拉曲目,这也体现了巴赫无伴奏作品的重要性。《g小调第一奏鸣曲》(柔板)作为开篇曲目,受到重视。笔者从学习和演奏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关于柔板的演奏探析。

    一、和弦及单旋律音的演奏

    从谱面上看,柔板由大量和弦和单旋律音构成。由于创作时意在模仿管风琴,且受当时演奏使用的巴洛克弓的影响,演奏者在演奏和弦时虽然分两次拉,但是听起来要像一次完成的。开始就是一组七和弦,要先确保弓子放好、放平稳再出声。大量的和弦需要注意音准问题,不仅和弦中的每个单音要准确,而且要注意每个和弦发音的和谐度,平时练习需要慢練、清拉,让耳朵保持良好的状态,辨识音准。在衔接处弓子不要离开弦,否则音乐将呈现断断续续的感觉,在衔接下一个和弦的时候,演奏者的头脑中要提前且清晰地反映出左手手指的变化,确保和弦平稳进行。

    单旋律音成为和弦之间的过渡音,出现了很多三十二分音符和六十四分音符,在节奏上更难以把握。如果我们按照平常的4/4拍来练习,很多复杂的节奏型不容易弄清楚,如果按照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方式来打节奏,也就是8/8拍来练习,会更加直观和准确地演奏。当然在最初期的练习时,某些复杂的乐句也可采取以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为一拍的方式来拉奏。这些和弦之间的过渡音不需要严格按照死节拍来对照,在保证每小节的大节拍准确的前提下,可以自由演奏这些单旋律音。柔板中颤音(tr)的演奏,都是从上方音开始往下方音进行,不宜打得过快,要呈现出懒洋洋的感觉。在整个作品中揉弦要温柔,幅度和频率都不宜过快。

    二、保留旋律音

    柔版中的很多旋律音都藏在了和弦中,要将音乐的旋律走向明显演奏出来,最重要的就是保留旋律音,并且将旋律音以外的其他声部的音弱化。首先将整首作品中的旋律音找到,按节奏只拉这些主干音,不拉整个和弦。例一中第一小节第一个和弦的旋律音为高声部5,根据过渡音的旋律走向,第二个和弦的旋律音应为中声部的5。第二小节中第一个和弦旋律音是1,第二个和弦旋律音是7,第三个和弦旋律音是7。

    例一:

    在能够清楚演奏出旋律音后,再加入每个和弦,演奏和弦时要用少部分的弓段完成,悄悄扔掉要弱化声部的音,最后将大部分弓段留给要保留的旋律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旋律音在低声部,和弦采用从高声部往低声部的方式演奏,在柔板作品中不需要用到,在赋格作品中这种演奏方式比较常见。

    三、注意接触点的变化

    受巴洛克时期风格的影响,整首作品中揉弦幅度不宜过大,频率也不宜过快,在演奏过程中音乐难免会觉得平淡乏味,这就需要演奏者用右手的控制使音乐更加精彩。接触点越靠近指板,音量会越弱,音色会变得松弛,有从遥远的地方传过来的感觉;而接触点越靠近琴码,音量会越强,音色会变得紧张。右手不加压力或保持同等压力下,只用接触点的变化来改变声音强弱,待右手能自如合理变换后再加入左手的音符。例二中第一个和弦在靠近琴码处开始,保留旋律音?3的同时琴弓向指板靠近,接下来的一组单旋律音在演奏的过程中琴弓又从指板慢慢靠到琴码处,营造出一种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过来的感觉。

    例二:

    在接触点能够合理变化之后,演奏者要进行压力变化的训练。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一种是挨着琴弦拉;另一种是贴着琴弦拉,后一种应用得更多。在柔板作品中,压力变化是存在的,但是不要经常变化,多数情况需要保持压力。将接触点的变化与压力变化相结合,让技巧更好地服务于音乐。

    由于巴赫创作这首柔板作品时并没有标记任何力度记号,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版本的谱子都是后期加入的力度标记。大家对于柔板的音乐感觉多来源于音频音像等资料,每位演奏者的演奏处理方式都不尽相同,我们要多听取各个版本的音乐资料,从中汲取经验,更好地演奏这首作品。

    除了上述介绍的和弦及单旋律音的演奏发音问题、保留旋律音和注意接触点的变化外,还需要注意其他的基本技巧,如弓段的使用和弓段的长短变化等,第6小节和第7小节有一种递增的感觉,弓段就要越用越长。当然每位演奏者的理解不同,演奏也不尽相同,在尽力追求作品本身风格的同时,加入自己的处理,更好地演奏巴赫柔板。

    参考文献:

    [1]巴赫.巴赫六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2.

    [2]宋强.巴赫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之柔板与赋格的演奏分析[J].天津: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