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护理标识在急症重症监护室中的合理应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
范文 | 张燕琴 石玥 赵春静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中通过对护理标识进行合理应用对于其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非护理标识的护理管理;给予试验组患者行含护理标识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及工作人员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及工作人员满意度分别为96.67%及96.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8.306,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6,P<0.05)。结论 急诊重症监护室中通过对护理标识进行合理应用,可使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安全明显改善,同时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从而使护理质量得以提升。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标识;合理应用;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0)08(c)-0142-03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the effect of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nursing signs in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s on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Methods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19, 120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of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group method, they were convenient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test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nursing management with non-nursing labels; patients in the test group were given nursing management with nursing labels.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staff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staff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6.67% and 96.00%, respectively,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trol group(χ2=5.926, 8.306,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5.00%, 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3.3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306, P<0.05). Conclusion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signs in the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safety,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job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taff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o that the quality of care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Nursing label; Reasonable application; Nursing quality 重症监护室为护理安全隐患、病危等严重事件的高发区域,其收治的患者具有较危重的生命体征,免疫功能明显低下,需接受的有创检查及治疗较多,对护理工作的繁琐程度及负荷加大,同时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知识储备有较高的要求[1]。如何在繁重的重症监护室护理任务下,逐步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不断对护理服务进行完善,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重大意义[2]。应用包括图像及文字的护理标识于护理工作中,可警示患者及陪护人员规避护理风险,对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操作进行规范警醒,使对隐患预见及处理能力提升[3-4]。为观察急诊重症监护室中通过对护理标识进行合理应用对于其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便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范围4~86岁,平均年龄(62.57±16.15)岁;住院时间4~26 d,平均住院时间(8.89±2.31)d;其中胸外伤患者5例,中毒患者6例,呼吸系統疾病患者20例,创伤性疾病患者11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8例。试验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范围3~85岁,平均年龄(62.45±16.31)岁;住院时间4~28 d,平均住院时间(9.16±2.06)d;其中胸外伤患者6例,中毒患者7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0例,创伤性疾病患者7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0例。确保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重症监护室人员配备:大专学历30名、本科学历19名、研究生学历1名,共计50名。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器官功能均无明显损害;②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类疾病者;②神志不清,无法正常交流者;③存在手术禁忌证者。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包括常规生命体征监测、营养支持、主治医师制定个体化诊疗计划、责任护士遵医嘱实施护理等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其中患者护理包括心理辅导、疾病宣教,对于患者及家属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对其焦虑心情做好安抚,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监控等。 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具体包括:①患者标识。患者入院后,佩戴标记含有身份信息、基本病情等患者基本信息的腕带,并创建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位号及详细诊断结果的信息档案。②药品标识。为方便患者区分,对患者药物进行整理,并明确标识各类药品。需对患者存在过敏反应的药物粘贴标签,防止误服而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对于同时输注多种药品的患者,需对药品名称、用药时间、应用途径等信息做出准确标识。③提示标识。以患者病情、体质、疾病是否传染或感染等为主要信息制成卡片,并在患者床头粘贴,并根据病情程度佩戴不同颜色腕带。④环境标识。作为影响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要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给予环境标识足够的重视,按照规定合理放置医疗器械及设备,并明确标识各类医疗设备。⑤为对护士进行准确区分,明确其工作分配,以燕尾帽颜色及胸卡信息准确标识护士。 1.3? 观察指标 ①患者及工作人员满意度:根据护理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工作人员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标识等安全举措、护理服务太多及正确执行护理操作等满意程度,包括不满意、基本满意及满意等选项。重症监护室全体工作人员无记名填写由护理部发放的工作人员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及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满意度=(基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②不良事件:记录发生管道管理错误、用药核对错误、意外伤害及患者标识错误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1? 患者满意度 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工作人员满意度 试验组工作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 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作为重症急危患者获取最精确治疗及护理的理想场所,重症监护室配备了全院最先进的诊疗及生命检查设备,为危重患者提供最及时有效的抢救及高级生命支持[5-6]。重症监护室内患者生命体征多处于危急状态,发生急诊与抢救的概率明显比常规临床科室高,故其发生不良医疗事件的概率也明显较高[7-8]。近年来对于医护人员的要求随着优质护理理念的提出与落实逐年升高,但由于护理人员薪资普遍较低、医护人员配比满足不了日益升高的业务需求,在专业性较高且较为繁重的护理工作中极易出现医疗投诉及护理差错等不良事件,对医院及护理人员权益造成影响的同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9-10]。因此如何在繁重的重症监护室护理任务下,逐步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不断对护理服务进行完善,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重大意义。规范化的护理标识具有较强的警示性,制式统一,可在实际护理操作中对护理人员起到持续性提醒作用,提醒其加强防范意识,以避免出现不良事件[11]。 该研究显示,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3.33%,与陈林肖[12]研究结果相似: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06%,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7.73%。表明急诊重症监护室中通过对护理标识进行合理应用,能够有效遏制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及工作人员满意度。 综上所述,急诊重症监护室中合理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显著升高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娄静静,姜玲燕,夏幼萍.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实施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23(1):67-68. [2]? 代忠雨,孙晋生,窦丽波,等.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3):67-68. [3]? 林巧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2): 111-112. [4]? 张彬.护理标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影响观察 [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 ,2017,2(48):50. [5]? 孙沁爽.研究护理标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特别健康,2018(20):166. [6]? 郑芳芳.护理标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健康前沿,2019,28(1):130. [7]? 唐莉.观察利用护理标识提高急诊重症监护室(ICU)护理质量的实际价值[J].饮食保健,2018,5(8):147-148. [8]? 张彬.护理标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8):50. [9]? 朱珏.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2):111-112. [10]? 张美琼.护理标识卡在减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5):168-170. [11]? 葛璐.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警示作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 ,2016(10X):55. [12]? 陈林肖.护理标识对普外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10):1338-1340. (收稿日期:2020-05-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