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晚清时期的奢俭文化
范文

    庞文君,钱可敦,刘阳

    【摘 要】“黜奢崇俭”一直都是我国基本的奢俭思想,到了近代随着社会局势的变化,“奢”与“俭”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从提倡“黜奢崇俭”到提出要适当地“奢”,人們开始逐渐意识到奢俭均有两面性,要审时度势地面对奢俭差异。

    【关键词】晚清;黜奢崇俭;奢俭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6-0239-01

    一、晚清的奢俭思想变化

    黜奢崇俭、重本抑末、轻徭薄税是中国古代三大经济思想,自秦汉以来“黜奢崇俭”论便占领主要地位,一直持续到晚清,仍不乏固守此观念的群体。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奢俭的态度也在不断改变。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封建保守派推崇“黜奢崇俭”,原因在于崇尚简朴可以维护阶级结构;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内忧外患使得改革派开始顺从市场的发展,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型更加迅速,资本主义也开始发挥作用,但是由于保守派的抵制,其成效并不显著;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商品流通程度被大大提升,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辛亥革命之后,封建政府被推翻,新型工业开始发展。

    这期间有几个人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首先是魏源,魏源推崇上层和下层人民“崇俭”,中产阶级人民“崇奢”,这样既有利于人民律己,又有利于促进贸易流通。其次是谭嗣同和梁启超,两位都是极力推崇奢靡,梁启超还说:“西人愈奢而国愈富 ,货之弃于地者愈少”,认为推崇简朴使人们把钱放在家里,贸易流通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他们坚持钱只有流通才能创造出更大的财富,才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富足,这种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忽略了奢靡铺张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近代实业家张骞是“崇俭”的代表,他说:“乃知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为成功不二法门”,认为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节俭,把积累的财富投资于事业发展和社会公益才是最正确的①。严复则主张奢靡和简朴都要有“度”,不建议浪费资源互相攀比促进资金流通,认为钱只要花在能带来未来收益的地方就不算是浪费。

    可知,清末主要从肯定论、 否定论、 综合论三方面诠释传统 “黜奢崇俭”的“奢俭”观。赵炎才认为,清末综合论中的“奢俭”观反映了时人关注社会国家前途与命运的爱国情怀,彰显出了他们认识日趋成熟与自觉适应社会发展的积极健康心态②。

    二、晚清奢靡情形及评论

    晚清的奢靡情况十分严重。有诗云,“万钱不惜宴嘉宾……同嗜甘鲜贪口腹,那知滋味菜根真。”描述了富豪家庭在宴请之时的一掷千金;富豪家庭过庭的门就有35个,出门乘坐轿子要攀比大小,有的轿輦甚至需要30个人才抬得起来……晚清时期人们装阔绰、学儒雅的现象屡屡皆是。

    对于这种奢靡现象,1893年《申报》批评道,“今日之天下,一奢华靡丽之天下也。衣服则必求其锦绣绫罗,饮食则必求其肥醲甘脆……一出入也,必舆马为荣,一起居也,必以安逸为乐,以致风气日即于骄奢而不知变。”③此外,《申报》又围绕奢俭问题谈到了“论理财以节俭本、论近今俗尚之奢、沪上宜禁奢崇俭说、中西奢俭辨、论国势贫弱皆由俗尚之奢”等内容。

    三、结语

    黜奢崇俭一直是我国对“奢俭”问题的基本论调,在国家经济不发达的时候,是要号召国民在贫穷之时不宜追求奢侈豪华,刘坤一、张之洞也强调国家多难,当以节俭求振兴。到了近代,通过严复、谭嗣同等人提出要适当地“奢”,人们才开始逐渐意识到“奢侈”一定程度可以带动人们消费,促进资金的流通,对新产业、新事物的建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从另一个角度,人们为了满足“奢侈”的愿望,就会更加努力地投入生产,这也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对于奢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在经济落后时,“奢”也是一种“俭”,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变相为社会积累财富。所以奢俭并不是以一定数额的钱财或某些行为而划定界限,它更偏向于一种生活状态,在物质资料可以无限供应时,人人获取超过自身需要的资源也不被人们说为“奢”;在生产资料及其匮乏时,哪怕得到的生产生活资料还不能满足自身所需,只要超过了社会平均标准,那么也会被人说成“奢”。

    自古“奢”与“俭”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和每个人的生活条件息息相关,从清末到如今,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奢俭文化也在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注释:

    ①何昀著,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奢俭消费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9,第26页.

    ②赵炎才.清末时期“奢俭”观的学理透视[J].学术研究,2006(10):105-111.

    ③箴官[ N] . 1896 - 10 - 30.申报(第56册),影印本.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