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沈阳市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范文

    姜楠

    摘要:近年来,沈阳市大豆种植低产低效,面积不断缩小,而且科研院所和高校选育研发出的优新品种与技术普及应用率较低。本文就沈阳市大豆种植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大豆;现状;问题;对策

    近年来,受低产低效、新品种新技术普及应用率低等诸多因素制约,大豆产业在沈阳市发展处于萎缩状态,对我市农业经济结构均衡发展,乃至全省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对沈阳市大豆主要种植区开展调研,分析我市大豆生产现状,以期为我市大豆产业振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沈阳市大豆种植情况

    2018年沈阳市大豆种植面积为12.9万亩,总产量为2.1万吨,全市大豆播种面积占全省的14.1%,总产量占全省13.2%,平均单产约166公斤/亩,产区主要集中在新民市、法库县和康平县。当前,全市大豆生产特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种植地块的土壤条件较差,大多为岗坡地、低洼等瘠薄地区。二是收货后的籽粒转向用于食品加工与饲料专用等。三是老旧品种占主导地位,新品种的应用率较低,且良种栽培技术配套应用水平也较低。四是大豆产业市场由一味追求高产向品种的综合品质转变。

    2 存在的主要問题

    2.1 生产效益较低

    大豆种植效益低是种植面积水平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粮食市场售卖中玉米价格居高不下,种植玉米的效益显著高于大豆。同时种植大豆农户的大多分散不集中,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本地种植大豆每年亩效益一般为200元左右,而种植玉米亩效益可达500元以上。

    2.2 生产潜力无法发挥

    一是种植条件较差。种植大豆的地块大多为山坡地、坑洼地等贫瘠土地,且大豆忌重茬,长此以往形成面积日益减少的局面。二是品种老化单一、种植技术不高。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使用与利用程度不高。近些年,虽培育出一批高产良种,但有的地区至今仍种植铁丰29、开育12号、辽豆15号等老品种,自留种现象普遍存在,良种配良法难以应用,促使单产水平得不到提高。三是机械化普及率较低。种植大豆专用的播种机械发展滞后于玉米等作物,还没有较好的机械设备与之配套。

    2.3 本地大豆产业发展受限

    一是国产大豆销售的价格没有最低收购价。粮食部门因种植大豆规模小、商品性差,基本不收购,大多农户因担心销路问题而不愿种植。二是受进口大豆冲击严重。2019年辽宁省进口大豆量为165.3万吨,大豆需求对外依存度仍很高(超过78%),加工企业对地产大豆的需求低迷,严重影响本地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发展对策

    3.1 优化政策支持,多维度推动大豆生产

    一是加大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并向种植大豆和加工豆类企业倾斜,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二是发挥非转基因大豆优势,加大本地大豆品种应用推广,特别是高油、高蛋白等特色专用大豆上,不断促进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

    3.2 科技创新驱动,促进大豆产业发展

    明确以发展大豆产业为核心,坚持以高产、优质、多抗为目标,整合科研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培育出一批适宜本地推广的高油、高蛋白品种,不断提高大豆品种附加值选育水平和品种核心竞争力。

    3.3 推进大豆种植技术标准化,生产管理集约化发展

    一是优化土地流转,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和新型农业主体,示范推广优质大豆品种高产高效机械化栽培技术,促进大豆种植技术的科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二是鼓励产业研用联盟的建立,创建大豆生产示范基地,规范大豆生产的集约化管理标准。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轮作体系,改大豆清种为间种或复种,探索中草药等经济作物与大豆间种、复种新模式,增加种植农户经济效益,全面在本地区推广大豆规范化生产技术。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