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军旅美术作品的集中展现探析 |
范文 | 丁家齐 摘 要:军旅美术不仅仅是简单的美术类别划分,它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军旅美术能够弘扬民族精神,能够展现爱国情怀,能够歌颂国家精神,能够赞扬英雄精神。军旅美术传递着一种政治理念,传递着一种社会状态,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时期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针对军旅美术的集中展现进行研究,以期为军旅美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军旅美术;展现方式;爱国情怀 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的艺术形式百花齐放。在这个开放而自由的艺术创作环境中,军旅美术要集中展现其独有的特征与优势,坚守自身特有的文化精神与艺术主张是十分关键的。因此,针对军旅美术作品集中展现的精神与文化进行研究对于军旅美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一、军旅美术及其特殊性 军旅美术作为一种特定的美术类型,其美术创作的题材选择、创作理念以及创作技巧都拥有其自身的特点。军旅美术对人性的描绘、对人性的反思以及对人性的思考是其亘古不变的话题。其同将军事生活作为主要创作对象,直接描绘战争、军事训练以及军事人物在环境中的生存情况。而军事题材的社会背景与外延又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面貌以及重大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1]。我国近当代的军旅美术创作则是以民族抗争以及政治教化为代表引起众人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开始,鉴于当时特殊的政治历史环境,我国的军旅美术创作曾经被纳入美术创作的主流范畴中,其至高无上的主题与地位已经超越了艺术本体的概念。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潮流,军旅美术在经历了调整与转型后又逐渐明确了自身位置,恢复了最初的艺术状态,并且以其特殊的精神面貌与美学品质为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军旅美术经历了这一特殊的过程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军旅美术创作在我国依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社会感召力以及心理需求,其始终拥有一批忠诚的追随者,虽然其与社会环境的意识形态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第二,军旅美术的艺术创作与发展必须要超越政治、超越社会环境、超越教育而上升到学术阶层,以便在继承前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培养一批思想深刻而敏锐,又能满足艺术发展规律与绘画本体特点的经典作品。 军旅美术创作在美术历史上往往与重大历史实践、宏大的战争场景联系在一起。《格尔尼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自由领导人民》等都是紧贴时代主题的军旅美术作品。充满中国特色的军旅美术作品也出现过《南昌起义》《出击之前》《地道战》等十分优秀的画作[2]。这些画作虽然质朴但激情生动,对英雄主义真诚的赞叹使得画家的创作状态与艺术追求形成了和谐的整体,从而获得了难以再现的历史与美学价值。在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以及多种价值观的冲击下,艺术家们有了很多的表现方式与表现空间。但是曾经引领过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不应该被人们遗忘,始终坚守在军旅美术创作的艺术家仍然坚持使用普通人能够接受的,普通人能理解的、与普通人审美情趣相符的方式在创作着。 二、军旅美术作品的集中展现 (一)展现朴素情感 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军旅美术画家出于自身对历史的理解与把握,在继承了老一辈军旅美术创作的基础上,站在个人理解与美术特色的角度上,创作出了一批能够展现典型历史人物生活化、平凡化、拥有朴素情感的、具有人文关怀特征的军旅美术作品。既是战士,同时也是业务画家的沈嘉蔚在1974年创作了军旅美术作品《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站岗》被人们所认识,该作品强烈展现了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而沈嘉蔚因其在1987年创作的《红星照耀中国》则使用了古典肖像式的写实方式,完整记录了上个世纪30年代延安时期中共领导人的神态、气质、服装,等等。在这幅绘画作品中人物表现并没有其他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夸大的艺术处理,作者创作的用意是对文革时期美术创作的“红光亮”现象进行抵制与反抗,让艺术创作可以变得更加真实、直接,从而展现历史面貌。《红星照耀中国》全画是以国画横幅作为展开形式,作品中没有过于追求透视效果,采用的是暗色怀旧色调,从左往右将众多领导人得形象刻画的朴实而又生动。将红军女性、国际友人、红军小战士以及普通战士之间巧妙安排了多位领导人,将延安领导人与民亲近的状态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也体现了领导人朴素的人性情感,展现了作者把历史人物当做普通人进行塑造的全新的审美方式[3]。画作中彭老总弯腰和小战士亲切说话,延安五老亲切而又和蔼的形象让整幅画作充满了温暖阳光的感觉。 (二)展現个人情感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是近现代历史上发展最快、改变最大的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方面都获得了重大的成就,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社会体制结构以及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品质。20世纪90年代后期军旅美术在直接歌颂人民以及叙述战争方面的题材逐渐变得越来越薄弱,进而转向更加日常化、更加生活化、更加社会化的图像表达。青年军旅美术家已经不再过度关注大型军事战争画作的创作,而是转向创作具有强烈个人人文关怀的作品。多人物、大场面的军事题材画作不断减少,军旅美术画家在展现军事题材方面也都立足于个人感受以及对生活的体验出发,注重个人情感的展现。其中,刑庆仁所创作的《玫瑰色的回忆》展现出了悠闲轻松的艺术风格,该画作是军事题材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与争议。这是由于《玫瑰色的回忆》所蕴含的个人情感以及理解在当时20世纪80年代时期是超越了时代审美发展的。作者刑庆仁并没有运用悲惨壮烈的战争画面来塑造英雄主义,而是选择了几位女兵在平静的状态下来表现情感。在战争间歇中,这六位略微带有书卷气息的女战士,有的沉思,有的低头,站在延河边上,安静而祥和,思绪宁静而飘远。她们都沉浸在玫瑰色的回忆当中,这回忆也许是对青春岁月的追惜,也许是对火热年华的恋恋不舍,也许是对战争的无奈,也许是对人性的拷问。这幅军旅美术作品所展现的军事主题是朦胧的、含蓄的、委婉的,给我们的感受是质朴、平淡,充分展现了作者刑庆仁个人情感对军事美术作品的看法[4]。 (三)展现人文关怀 军旅美术的创作内容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对战士生存状态的关注也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调整的。军旅美术画家在内容与关注焦点上更加趋向生活化。曾经担任过军旅艺术任教的画家尚丁所创作的军旅油画作品的关注点始终都集中在战士的真实生活上。以往的军旅美术作品都是抬头仰视的,主要人物都位于畫面正中心,需要塑造成高、大、全的形象。而尚丁的军旅美术作品则开始压低视平线,与画作中所展现的战士形象都是处于同一层面状态,他将真实的、完整的、普通的士兵生活情况平静地表达出来,真正实现了美术作品源自生活并等于生活。尚丁将军旅艺术与军旅生活划上了等号,形成了一种写实主义。与其同处这一时代的军旅美术画家相对比来说,尚丁十分敏锐、自觉的、展现了战士真实的个人情感。他通常将战士日常生活、日常训练作为艺术创作内容,站在普通士兵生活状态的角度上,不注重追求宏大的场面以及强烈的情绪。整体作品充满了对战士的尊重,对战士真挚的情感。尚丁的作品《神枪手》《出发之前》等都能够充分展现尚丁在描述日常生活后所展现的人文关怀,情节真实朴素,更多的是塑造基层战士在日常训练中,在战争中所流露出的朴素品质以及珍贵的品格。尚丁的军旅美术作品中展现了对每个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尚丁在1986年的作品《士兵》(图1)是其自身在军旅美术创作历程上的跳跃式发展。其以往作品大多都是来自于战士在日常训练状态下的生活,相对更加尊重客观事实,并无过度的个人情感流露。而《士兵》中传统的手法是写实,浓郁的色彩以及和谐的画面,光线的统一处理使得画面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作者强烈的情感,对人性的反思,对命运的拷问都在画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画面强调时空停止的永恒瞬间,构图对称庄重,运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方式,一坐一站、一整一侧的两位手握钢枪的士兵,他们的表情到底是无助,还是平静?是在等待下一次战争,还是刚刚从上一次战争中脱离?墙洞中残留的白色蜡烛以及桌子上的苹果都在暗示青年生命的脆弱和转瞬即逝。在残酷的战争下战士的生命永远都是不被自己掌控的,永远都是脆弱的。所以说,尚丁的军旅美术作品从原来的真实表达转向对士兵个体生存价值的拷问以及对命运,对人性的考量,在军旅美术创作中展现了十分有价值的人文关怀。 三、结语 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艺术的探索与发展也是无穷无尽的。在信息化时代,面对军事环境的变革,军旅美术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只有跟随时代的脚步,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敢于尝试,才能够承担起党和人民的嘱托,创作出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艺术绘画作品来。具体到军旅美术创作中,就是要在集成军旅美术创作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冲破军旅美术的枷锁与束缚,以更加敏锐的、更加直接的、更加独立的创作思维来寻找艺术创作与现实的平衡点,创作出拥有思想深度与力度的作品。 参考文献: [1]于光明.“绿色时空” 再展上海——记军旅美术名家上海邀请展[J].美术, 2014, (03):28-29. [2]许向群,李人毅.当代中国军旅美术的大检阅——解放军美术精品展暨“2004·中国军旅美术论坛”在沪举办.[J].美术, 2004,(09):20-27. [3]王鑫.军事文化中美术工作的格局与趋势——论两种美术话语系统的构建[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6, (04):154-158. [4]李翔,许向群.军旅美术与时代性、多样性、创造性——从第十届全军美展谈起[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2, (03):40-44. 作者单位:解放军艺术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