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宋代五大名窑 |
释义 | 宋代五大名窑宋代五大名窑宋代瓷窑钧、汝、官、哥、定。钧窑,因产于河南钧州得名。(参见“中国宝瓷”)定窑,位于今河北曲阳县,始烧于唐、宋时隶属定州,故称。定窑以烧造白瓷为主,兼烧黑瓷,酱瓷,绿瓷等。花纹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划花等。定窑首创覆烧工艺,故器多芒口,芒口处多镶金、银、铜钟。汝窑位于河南宝丰县,宋时隶属汝州,故称。汝窑,专烧宫廷用瓷,仅从宋哲宗到宋徽宗烧造了20年左右。汝窑瓷器传世不多。至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仅存70余件。故俗语有“家有万贯,不如藏汝窑一件”之说,足显珍贵稀少程度。汝窑釉色青,如湖水反衬出的蓝空,俗称鸭蛋壳青色,蓝而不艳,灰而不暗,青而不翠,给人以玉石之感。官窑,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两处。北宋官窑未见窑址,仅见宋人笔记。南宋人顾文荐《负暄要录》载:“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迁都杭州后,承袭开封故宫遗制,置窑于修内司。后又于郊坛下别立新窑。前者习称“修内司官窑”,后者习称“郊坛下官窑”。20世纪50年代考古发现查明郊坛下官窑在乌龟山下,出土瓷胎质黑灰或黑褐色,体较薄;釉质凝厚,有粉青、炒米黄等多种色泽。造型多仿古代青铜器盘、碗、碟、壶、洗等类。哥窑,迄今未见窑址,为中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龙泉烧造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造者称哥窑。传世的哥窑瓷器属于无光釉,有米黄,粉青,灰绿等多种颜色。釉极厚,多开片,俗称“冰裂纹。”胎体多为紫黑色,铁黑色,黄棕色,说明含铁质及其它金属杂质较多,故器物又多有“紫口铁足”的特征。造型多为炉、瓶、洗、盘、碗等仿古式样。哥窑瓷器是中国陶瓷艺术中杰出的代表,它利用釉的缺陷反丑为美,体现出一种不同凡响的高雅审美情趣。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