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析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人物表现
范文

    倪天辰

    

    

    

    摘 要:从古至今,山水画的形式和内容逐步走向完善,尤其是两宋时期,作为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山水观念、精神内容和笔墨程式为后来山水画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山水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形成了特有的创作规范。分析历代山水画思想观念与构图的特点,有利于不断提高当代山水画家艺术创作中的构图意识,对于继承和发扬山水画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人物造型;艺术表现

    中国山水画又称“山水画”,山水最早作为人物画的衬景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山水画尚未从人物画中分离,隋唐时期山水画开始发展,到了北宋时期逐渐成熟,成为以自然景观中山川林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山水画按画法风格可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一、以人为主、比例夸张的晋代

    纵观中国5000年的文明,对于人物造型的艺术表现,从早期的仰韶文化到商周青铜器再到汉代墓室壁画、帛画及画像砖(石),在不同时代都体现了不同的艺术特征,而山水画这一艺术形式在晋代才开始逐渐出现。晋代经济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使当时的文人和士大夫阶层亲近自然、寄情山水,画中人物场景开始与自然山水相融合,但这一时期的画作仍是以人物为主,对于山水的表现较为概括和简单。其中,以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代表(图1 )。

    《洛神赋图》中的山水主要取其形,用笔多以线条勾勒为主,缺少皴擦的质感表现,人物比例明显偏大,数量也多,且人物造型变化丰富,使人感觉山水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构图明显以人物为主。这一局面真正得到扭转还是在隋唐时期。

    二、构图阔远、人物工致的隋唐

    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鼎盛。这时的画作开始转向表现富裕和华贵,比如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图2),描繪了贵族士大夫的郊游场景。从画中可以看出山水构图辽阔,但人物仍是主体,只是人物比例变小了,这种变化意义重大。

    李思训的山水画笔格遒劲,湍濑潺湲、云霞缥缈,其子李昭道则“变父之势,妙又过之”,所创《海图》为人称誉,他们的青绿山水被后人奉为典范。以画人物驰名的吴道子在山水画上也有突出贡献,吴道子曾奉诏在大同殿画四川嘉陵江山水,一日而就,他的山水画豪放壮美,与李思训精雕细琢的风格迥然不同,但二者皆尽其妙。因此,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认为“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

    三、山水为主、人物衬景的五代

    五代山水画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五代分崩离析的政治格局又极大地影响到了绘画的内容和形式。战乱背景下,西蜀和南唐经济繁荣,政局相对稳定,加之统治者对绘画的爱好和重视,使其绘画大放异彩。

    五代山水画地域特色突出,在意境和审美情趣方面,较之唐代更能表现出迥然不同的自然面貌和富于个性的深妙意境。如荆浩、关仝表现的云中山顶、四面峻厚、大气磅礴的北方山水,董源、巨然表现的烟波浩渺、洲渚掩映、岚气清润的南方山水,这是唐代山水画所不曾有的。后梁画家关仝的代表作《关山行旅图》(图3),画上峰峦叠嶂,气势雄伟,远处深山古寺,近处苍树茅屋,旅客商贾络绎不绝。此画布景兼“高远”与“平远”二法,墨韵跌宕起伏,情境交融。虽然画中人物比例很小,但形态各异,极具概括性,既衬托了山势的雄浑壮伟又融入了强烈的生活气息。

    四、情节丰富、细腻生动的宋代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科技与文化空前繁荣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出自皇家的院体画与文人画齐头并进,名家云集,作品繁多,形式语言丰富,技法精湛多样。其中,李成和范宽是北宋山水画家的代表,上承荆浩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与五代的关仝一起,被认为是“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

    《溪山行旅图》(图4、5)是北宋范宽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主体部分为巍峨高耸的山体,高山仰止,壮气夺人。山顶丛林茂盛,山谷深处一瀑如线,飞流百丈。山峰下巨岩突兀,林木挺直。画面前景溪水奔流,山径上一队运载货物的商旅缘溪行进,为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范宽善用雨点皴和积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般的沉郁效果,衬托出山势的险峻硬朗。这个商队由四头骡子、一前一后两个人组成。骡子上均有负重之物,可以看到四头骡子显然是被这身上的重物压得精疲力尽,个个是垂头丧气的。前面一人举着鞭子在领路,他时不时回头看看后面的情况,也许是担心货物掉落损坏,也许是确定下后面同伴的位置。后面一人背着东西,缓慢地走在最后面。对人物的生动描绘体现了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力。

    还有南宋马远的《踏歌图》(图6),描绘了几个农人在阳春时节踏歌而行的情景,远处山势奇秀,用笔精妙,空间深远,近处树石相映,人物线条生动有力,表现出愉快的春山环境,比喻光风霁月、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踏歌图》上方题诗:“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宋宁宗赵扩把王安石的这首诗抄录其上,而马远以画来颂扬这年丰人乐、政和民安的景象。

    马远将人物画在近景处。一老者刚过小桥,右手扶杖,左手挠腮,摇身抬腿,踏歌而舞,憨态可掬。随行二老者其中一人双手拍掌,双足踏节,另一人抓住前者的腰带、躬腰扭动,舞态可人。后行者肩扛竹棍,上挑葫芦,身前倾,腰微弯,合节而踏。四个人动态不一却动律和谐,表现出人乐年丰之气象。

    宋代画家擅长把生活感受与自然相结合,留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又在道儒思想共同熏陶下,追求淡泊无为、耕读田野,使得宋代点景人物精彩纷呈,进而成为表现情感的重要方式。

    五、遗貌求神、简逸抒情的元代

    元代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其绘画多表现作者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创作上继承了北宋苏轼、米芾等人的文人画思想,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与宋代院体画的刻意求工、注重形似大相径庭,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出现了赵孟頫、钱选、王渊、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著名画家。其中,王蒙的画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王蒙画法善变而多巧妙,山水之外,兼能人物。他喜画重山复岭之繁景,常用解索皴和焦墨点苔,所写山林树木,苍郁茂密而具有空间感。

    王蒙的《秋山草堂图》(图7),描绘的是秋山水岸,岸边芦荻萧瑟,临水的草亭前有人支网捕鱼。秋山林木茂密,山势连绵起伏,红叶绚烂,有茅屋草堂掩映其间,茅屋中有村妇劳作,稚童嬉戏,而草堂上则有高士踞坐榻上阅读。水面辽阔,茂树清淡,山脚草堂临水,水际荻花萧瑟,堂内隐者怡然自得,抒发了画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坐落山间的几处房屋,不仅令画面生活气息浓厚,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反映了元代文人隐居山林的真实生活。画中人物笔墨简括,与景物关系自然和谐,构图严谨,层次分明,给人以清逸秀丽之感。

    六、摹古继承的明清

    中国山水画高峰时期是宋元,明清的山水画一直因为其“摹古”备受争议。一般认为明清点景人物是对前朝的归纳与总结,其形式与格调都难以超越前朝的高度和范畴。从绘画的艺术特征上看明代山水画主要分为院派、浙派和吴派。

    院派继承宋代院体画的风格,点景人物精细而生动。比如明代画家倪端的《捕鱼图》(图8),画里点景人物线条很清晰,各种细节都刻画入微。

    浙派风格粗放苍劲,受南宋马、夏的影响,点景人物骨点清晰,用笔硬朗粗犷。比如朱端的《弘农渡虎图》(图9),此图绘东汉时人刘昆任弘农(在今河南)太守时,因有政绩斐然,深得民众爱戴,以致连凶猛的老虎都不忍再在此地为非作歹,遂驮幼虎渡河而去的故事。图上着红衣骑马者便是刘昆。画家运用写意法,以侧锋卧笔和粗简的线条勾勒出山石轮廓,笔势恣意纵横,富有动感。人物衣纹线条遒劲粗犷,繁简得当,准确地表达出不同人物的形体特征。

    吴派深受元代文人画影响,绘画内容多是文人雅集等题材,点景人物注重意境,表现方法不拘一格,通常不太注意人物的比例与线条的美感。比如明代画家文征明,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他的《绿荫草堂图》(图10)取景山间村落,崇山环抱中银瀑飞泻,池塘邊有村居数间掩映于绿荫之下,山中闲居,有客拄杖来访,尽显隐士风流。画中人物描绘粗犷随意,不拘一格,但画意浓厚,情趣盎然,是典型的文人画。

    清代山水画多受元明文人画家的影响,且此时江南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因而清代山水画中的人物表现多是明代吴派绘画的延续。比如清初著名画家王翚,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初六家”或“四王吴恽”,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夏五吟梅图》(图11)是王翚83岁高龄所画,画面劲如屈铁,笔力老练纯熟,画风细润明快,融合了众家笔法之长。构图布景显示出画家胸有成竹,景物的配置自然写实,气度不凡。画中人物表现简练生动,有明显的吴派风格。

    中国山水画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是中国文化与情感的沉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养。中国山水画中的人物的形态、比例、技法风格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一方面受社会经济和文化影响,一方面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理解、对自然的情感,同时,也是作者感情的寄托,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理想与抱负的认识。

    综上所述,中国山水画所营造的意境一直是中国人向往和追求的,在当下文化无界域的背景下,应当充分认识到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此丰富与创新艺术形式,推动中国山水画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巩天峰.试论中国山水画创新[J].美与时代(中),2016(11).

    [2]唐允明.我在山水画创作中的思路[J].书画艺术,2017(5).

    [3]窦仲军.两宋绘画风格嬗变的地理因素[J].西北美术,2010(1).

    [4]陶亚萍.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皴法的形式语言探析[J].艺术百家,2013(4).

    [5]计王菁.试论宋代理学对宋代水墨山水画的影响[J].新美术,2009(3).

    [6]薛和.宋代理学对山水画自然观的影响[J].艺术百家,2006(5).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