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早期音乐经验对调式音高感的影响及启示 |
范文 | 刘建虹 摘要:本文从学前教育本科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中存在的调式音高感问题出发,追溯学生早期音乐经验积累的情况,着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影响声乐调式音高感的原因、表现,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早期音乐经验 ? 调式音高感 ? 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5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編号:1008-3359(2019)24-0054-03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艺术领域是五个领域课程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而艺术领域的教学不仅需要有艺术教学方法,还需要有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技能。在学前教育本科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早期的音乐学习,都被文化课程所取代,学生音乐经验基本靠听流行音乐来进行积累,早期音乐经验的缺乏严重影响了音准感的建立和稳定,造成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学习的时候音准和节奏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声乐学科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热情。 幼儿时期和少年时期是音乐经验积累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由于很多学校都不重视音乐课,甚至将音乐课取消或有其他科目代替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在乡镇、农村学校中更为常见。 根据能够检索到的文献看,已有很多论文探讨视唱、合唱中的音准问题的解决,基本上都从听练角度,提出循序渐进、科学引导等方面进行阐述,但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策略的文章还较少。 本文研究的对象指向学前教育本科学生。本文关于早期音乐经验主要指幼儿时期和少年时期,在园、校期间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和音乐经验的积累;也包括在这个阶段家庭中的音乐教育及同伴之间的音乐经验分享。 调式音高感作为一种心理感知能力,在学生中具有差异性。本文所讨论的音准感,并非决定的音准感,而是包含在调式里的、融合在整个音乐作品中的切合调式音阶的心理听觉感受。 二、早期音乐经验不足的原因及表现 早期音乐经验不足的学生,在早期的音乐学习中,学习时间的不足和学习方法的选择都会造成调式音高感较弱,造成音乐学习的被动缺席。根据音乐经验积累的程度,可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早期音乐经验完全缺失,表现为早期音乐集中学习时间几乎没有,个人对于音乐的主动学习和感知也处在几乎没有的临界状态;第二,早期音乐经验等同缺失,表现为早期音乐集中学习时间较少,个人对于音乐的主动学习和感知也处在非常低的程度;第三,早期音乐经验有所积累,表现为早期音乐集中学习时间较多,个人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并且的开始对音乐进行主动学习和感知;第四,早期音乐经验较为丰富,表现为早期音乐集中学习时间较多,家庭教育中家长对音乐有较强的偏好,个人对音乐表现为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吸收一切有益的音乐经验,并乐于使用音乐的方式来进行创造性的表达。经过研究分析,音乐学习经验的积累度与调式音高感的准确程度成正相关。 早期音乐经验完全缺失的学习对象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学习处于完全空白状态。早期音乐经验等同缺失的学习对象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有音乐课,但有非专业老师担当的情况,以口传教授歌曲为主,音乐活动形式单一,绝大部分音乐教学时间被其他科目占去;早期音乐经验有所积累的学习对象在小学阶段有过音乐课的学习,但离幼儿园、小学教育中要求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早期音乐经验较为丰富的学习对象,基本都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但仍有一定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提高。 早期音乐经验的缺乏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影响是调式音高感的问题。学生在演唱时,音乐不准、调式感缺乏。主要表现在:第一,没有固定音高的概念和音与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最常见的是一度音程和二度音程,尤其是小二度音程,如唱名中fa和si的音准问题。第二,缺乏内心听觉,在乐句之间频繁的转调。在教学中,有的调式音高感不好的同学在演唱一首八个乐句的曲子的时候,常在乐句之间转调,尤其是在感觉不能上去的音高就转调来唱,在自己歌唱较为舒服的音域又转回来。调式音高感不好的同学中,绝大部分在早期音乐经验积累中处于完全缺失状态。 在早期音乐学习中处于完全缺失状态对于后期建立音准感是有极大影响的,严重影响学前教育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否定自己,放弃学科的学习,这对于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成长是不利的。另外,对于早期声乐学习被动的学生,语言(歌词)辅助作用对节奏有所帮助,但对调式音高感的训练收效甚微。 三、早期音乐经验与调式音高感的关联性 根据研究表明,学前教育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上,早期音乐经验的积累程度与调式音高感的稳定程度相关。早期音乐经验积累完全缺失的学生在音准上最不稳定,早期音乐经验积累较为丰富的学生在音准上也较稳定。 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调式音高感不稳定地同学常常发生跑调、转调现象,比如分句转调、句内转调,音准的不稳定常常导致跑调现象的发生。 四、关于早期音乐经验与调式音高感问题的策略 (一)统合感觉建立调式音高感 调式音高感的稳定性在演唱的时候,表现最为明显。演唱时候的心理稳定性需要从音的练习开始,只有音的稳定性的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学生的音准和心理素质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时,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多感官来进行教学。如视觉、听觉、感觉、空间觉等,将这些感官统合起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理解音高调式感。另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听觉练习,调式音高感不准的一部分原因还在于学生不会听,没有倾听的习惯。因此,可以采取一定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调式音高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