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南海神庙历史活动中的音乐探微
范文

    王泽丰

    [摘? ? 要]南海神庙是伫立于广州扶胥镇珠江之畔的一处宗教祭祀场所,同时也是一处重要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交流场所。自南海神庙建立以来,一方面,以官方为主导的中原祭祀文化不断地输入,并在历次重大祭祀活动中体现;另一方面,民间自发形成的本土祭祀文化也在持续地发展,并在内部慢慢地发生分化,最终衍生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民俗娱乐文化。无论是在祭祀文化,还是在民俗文化中,或多或少都有着音乐的身影。南海神庙历史活动中的这些音乐,对于岭南音乐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南海神庙;海上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祭祀;波罗诞

    位处五岭之南的广州,自南越滥觞以来,便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便捷的水路交通网络,成为历朝历代对外交流的窗口。正如东汉末年交州刺史步骘所描述,广州“负山带海,博敞渺目。高则桑土,下则沃衍”,毗邻南海的位置使得广州的海上交通一直十分发达。由于南海上风大浪高,船行多有不便,有时甚至可能遭遇不测,因此历朝历代,无论是沿海而居的居民,还是庙堂之上的统治者,无不对祭祀南海给予极大的重视。特别是在隋朝初年,随着统一安定局面的形成,广州的对外贸易开始逐步走向繁荣,广州也逐渐成为中央政府所倚重的贸易大港和税收来源。在这样的情形下,隋文帝于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下诏建立南海神庙,以祭祀南海之神祝融。

    自南海神庙建立以来,一方面,以官方为主导的中原祭祀文化不断地输入,并在历次重大祭祀活动中体现;另一方面,民间自发形成的本土祭祀文化也在持续地发展,并在内部慢慢地发生分化,最终衍生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民俗娱乐文化。无论是在祭祀文化,还是在民俗文化中,或多或少都有着音乐的身影。本文将通过对南海神庙相关历史文献的梳理,对南海神庙历史活动中的音乐进行考据、探微。

    一、 铙鼓嘲轰,高管嗷噪——从南海神庙碑刻和文献看历代官方祭祀中的音乐

    古代的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农耕文明社会。历代的统治者对于和黎民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天地、山川,无不十分重视,将它们神化而祀之。“海于天地间,为物最钜”,作为百川之归宿的大海,自然被列为重要的祭祀对象之一。而在我国古代的“四海”之中,南海又具有较之其他三者更为突出的地位,“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①。因而,自隋朝初年南海神庙建立以来,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对南海神格外重视,并累次加封,封号之重、之高,为世所罕见。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是出于国家祭祀的历史惯例,更重要的则是考虑到广州港的特殊地位,欲令广州这座重要的贸易桥头堡在南海神的庇佑之下,永远海不扬波,风平浪静。

    在历代封建统治者为南海神祝融所举行的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动中,最先“扬名”的便要数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与唐天宝十载(公元751年)的兩次分别由张九龄和张九章①两兄弟主持的祭祀了。唐代中央政府对这两次祭祀极为看重,尤其是后一次,由于“四海并封为王”,南海神被册封为“广利王”,因而唐朝政府派遣张九章赴广州南海神庙举行了隆重的祭礼和册封礼。在《册祭南海神记》一文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出当年祭祀礼规模的盛大。遗憾的是,这两次祭祀并没有留下与音乐活动相关的史料,但这并不代表唐代的南海神庙祭祀中没有音乐的参与。唐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时任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的孔戣亲自前往南海神庙祭祀;次年,孔戣又祀南海神庙。孔戣的这两次祭祀,都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记录了下来,并刻成《南海神广利王庙碑》,流传后世,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还原当时南海神祭祀细节的重要文献。

    根据韩愈的碑文,孔戣的两次祭祀都是在立夏日进行的。在祭祀之时,孔戣“盛服执笏而入”,其他官员则“俯首听位,各执其事”。彼时,“阖庙旋舻,祥飙送帆,旗纛旄麾,飞扬晻蔼”,并有“铙鼓嘲轰,高管嗷噪。武夫奋棹,工师唱和”,场面十分盛大。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铙鼓”“高管”“唱和”都是配合着孔戣的“盛服执笏”而进行的,这些祭祀典礼中的音乐,成为了官方重要人物出场时的陪衬。因而《南海神广利王庙碑》所刻载下来的祭祀活动中的音乐,并不是直接让神明享用的“祀神乐”,而是属于典仪性质的“仪仗乐”。这是南海神庙历代官方祭祀音乐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同样属于“仪仗乐”这一类别的,还有元代与清代对于南海神祭祀活动中的一些音乐。虽然元朝的建立者蒙古族是一个马上民族,但一旦在九州华夏之地建立了王朝,就免不得要“入乡随俗”,接过绵延了数百年的传统,祭祀南海神就是其中之一。据史料记载,元代现有的关于南海神的祭祀记录达三十余次。虽然南海东庙(扶胥庙)在宋末元初被毁于战火,祭祀活动在元朝初期的二十余年中只能在广州城西的南海西庙举行②,但元朝政府对于南海神的每岁常祀并无受到影响。元政府常常派遣高级官员到广州祭祀南海神,在这些官员祭祀之时,隆重的仪仗音乐也时常相随。元代陈思善《代祀南海神记》:“至元二十八年(1291),诏封广利灵孚王,越明年,圣旨遣怯薛歹必闍赤塔不迷失,集贤院蒙古必闍赤孙澄捧香致祭……仲夏望前一日抵祠下,欢亮动荡,观者塞途……铙铎震响,香云馥郁。与祭之官,率其属斋宿昧爽行礼。”王献《至元癸巳碑》:“至元癸巳春三月戊寅,中奉大夫御史台侍御史郑制宜、侍仪司承奉班都知扬弥坚奉皇帝命……驰驿至广州,俾有司备仪礼致祭于南海广利灵孚王。……百乐具既奏,登降有数……云雨遂幔,桨夫和歌。欢声动荡,何和气之熙熙也如此。”陈性存《泰定甲子碑》:“泰定甲子,圣天子即位之元年夏,五遣御位下必阇赤绰思监,御位下舍里别赤承德郎崇福院经历毕礼亚,以香幡白金致祭南海王。……灌盥至诚,金石铿韵,登降有节……如是礼成,登舟棹歌。相应笔之,以纪岁月。”吕宏道《泰定四年碑》:“爰命近侍火儿赤、臣黄头天、倪体真、明元大师中岳庙住持……代祀南海广利灵孚王。……越四日丁巳,率宾佐僚属,具舟进自黄木湾。铙鼓震天,旗旌盖海……登降乐和,三献礼成……阖庙旋舻,歌管嗷噪。”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9: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