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十年缘分之感言
范文

    

    不久前接曾冬社长来电,说受曹隽平主编的委托,为了隆重办好《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创刊十周年的庆典活动,要我们圈内人士,都写一点东西,纪念性的、评论性的均可,内容形式不限。我想,那就写篇我与杂志十周年的缘分吧。

    一、结缘——走进杂志社

    所谓“结缘”,就是说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走进了文艺生活杂志社。

    首先是通过老乡、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77级校友刘犁的引荐,我走进了文艺生活杂志社这个圈子。刘犁作为该杂志社的资深编辑与老领导,是一位愤世嫉俗且才高八斗的著名诗人。当时正逢杂志社发展转型,通过他的引荐让我先后结识了杂志社的许多朋友,包括曹隽平主编、石润琪社长、戴慎崇社长、曾冬社长,还有美术编辑吴祝峰先生、刘艳女士等人。

    其次是在刘犁、石社长的召集下,我们一群人就《文艺生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根据当时杂志社面临转型发展的新机遇,群策群力地提出了一揽子创刊与改版的主张,即将原杂志更名为《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并就改版后的栏目进行了全新的规划与编排。从此我便融入了杂志社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

    再次,通过杂志社搭建的“以刊交友”这个平台,加深了我与省内外、海内外许多专业人士的联系与友谊。通过我的牵线搭桥与推荐,杂志先后发表了许多海内外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的作品与学者的文章。如澳大利亚的沈嘉慰、孙新华先生,美国的李若先生,加拿大的王垂先生,日本的曾剑雄、李剑华先生与成佩女士;而国内、省内的就更多了,西藏的韩书力先生,新疆的鲍忠远先生,内蒙的苏杰明先生,北京的陈丹青、易英、王贵胜、尹少淳、梁玖、梁存收先生,浙江的杨劲松先生,江苏的刘伟冬、李向伟、贺万里先生,福建的丘星星、黄丽丽女士,重庆的李英武先生,四川的黄晨先生,广东的黄珂、李节平、颜苏平、张小纲、罗琦、杨中华先生与肖蓉、刘菲菲、聂剑锋女士,广西的张明学、高献敏先生,湖南的聂南溪、朱辉、殷宝康、朱训德、陈和西、黎大志、李水成、卢雨、周健德、吴尚君、唐朝晖、柳玉、唐志、唐晓明、周叔昭、陈卓明、徐立斌、程宗功、刘湘东、聂宪先生与刘丹、吴余青、曾小红女士,等等。

    最后由于本人教师职业的身份,特别关注并向杂志举荐年轻艺术家、青年学者的作品与论文。仅湖南就有曾传兴、胡友惠、朱小林、黄于纲、毛寒、孙冰、肖丽辉、赵荣军、方怿、曹新建、阳志国、何慧、刘健君、杨贵、陈石虎、唐高丽、李泽萍等多位年轻有为的学者和艺术家。

    因为这个平台,我的艺术天空变得非常广阔,我结识了不少来自四面八方的各路优秀人物,这是我未曾想到的;也让我有了一个通联方便的业缘群,这可谓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收获。

    二、随缘—— 挂名行事

    因为结缘,自然就开始了我的挂名兼职生涯。实事求是地说,在杂志上我挂的是虚名,杂志之所以能办出今天这样的高品位、高档次、高质量,主要是在原省文化厅周用金厅长和现在的鄢福初副厅长的指导下,在曹隽平主编、曾冬执行副社长的领导下,以及杂志社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关于这点会在刘犁、曹隽平、曾冬等先生的文章中有详细的述说。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下,我是如何“随缘”地用好这个平台来扶持高层次艺术人才的成长及进行研究生教学的。

    其一,通过该平台为我院相当部分的硕士生提供了发表作品与论文的园地。因为我校属“211大学”与全国“双一流”高校,所以学院对硕士生的毕业要求相对较高。我记得几年前的要求是,凡学术型硕士生毕业前必须在省级刊物发表两篇专业学术论文,专业型硕士生在毕业前必须有两件省级参展作品或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两件艺术作品。凭这一点我就为学院的硕士生们能够在就读期间专心致志地做学问与从事艺术创作,解决了他们毕业时的后顾之忧。

    其二,通过该平台为省内外高校的青年艺术教师们、包括自主创业的青年艺术家们提供了快速成长的途径。目前,省内外高校对教师几乎都有一项科研成果的考核要求与指标。其他高校的情况我不太熟悉,但就我们学校而言,就要求每位教师三年之内必须要有科研项目或论文或参展作品若干个、篇、件,否则就属科研不达标。这个标准对于年輕教师、尤其是那些刚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由于其自身名气还未显露,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因而总体上还是有些压力的。而他们通过我提供的这个平台发表作品和论文,使他们不管是在创作上还是学术研究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又完成了相应的科研任务。对于那些自主创业的青年艺术家或中小学美术教师,我也是秉持关爱、倾斜的扶持态度,发现一个便充分利用此平台支持、扶持一个,为了扶持与培养青年人才,我经常亲自为他们的作品写评论。由于杂志的影响力与宣传得力,一些原本是自主创业的青年艺术家随后走上了高校教师的岗位,有些中小学教师更是成为了市区(县)级的美术学科带头人。这些也可算是我代表杂志社为社会的文化事业以及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尽到的一份责任吧。

    其三,通过该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本人的研究生教学工作。我是1994年开始带研究生的,1997年开始有了第一个毕业生。那时相对于现在,硕士生很少,我们学院每一届才招几个研究生。加上又没有宣传与发表成果的平台,所以在论文与作品的发表上比较吃力,也颇感麻烦。自十年前有缘加入这个平台及团队后,虽有时觉得辛苦,也没什么经济效益,但它却带给了我许多的乐趣与美好的回忆,其中最大的益处就是让我指导的研究生有了一个训练与展示他们才华、成果的平台与通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创刊以来,我带过的大部分硕士生、博士生都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过艺术才华与发表过学术见解。

    由此,我的体会是一个单位、一个团队或一位研究生导师,要想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寻找或建立一个有层次、讲品味、有力度的宣传窗口。我的经历告诉我,加入《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是我一个既荣幸又正确的选择。

    三、惜缘——用好杂志

    珍惜缘分的最佳做法,就是除了办好杂志,不断地为杂志寻找与培养优秀学者、艺术家的图文之外,还有就是要能用好杂志,让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它最大的社会效益,实现其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办刊目的。

    第一,通过此平台为我的艺术创作教学提供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我要求所带的每一届硕士生与博士生都必须利用寒暑假随我一起外出写生体验生活。同时与他们约法三章:一是深入生活与民众一起,这样才会深刻体会到艺术是如何源于生活又是怎样高于生活的,才不会忽悠地停留于口头上或纸面上。二是通过写生活动的深入生活,顺便了解当地真实的艺术及其教育的基本情况,搜集相关的素料,为自己日后的课程论文或学位论文打下实践调研的基础。三是每次写生结束后,我会组织同学们对写生创作的作品举行一个内部的观摩研讨及评价活动,并选取其中能代表水平的作品向杂志推荐发表。

    第二,通过此平台为我所带的硕士生、博士生提供了发表高质量课程论文的“快车道”作用。因为所有的研究生都有课程学习任务,结课时一般均为课程论文的形式。为了提高课程学习的质量,训练他们撰写论文的能力,我常会在一些选题较好且观点新颖的课程论文中挑选一些作业,再指导作者进行深加工,在符合发表水平的前提下,向杂志推荐发表。

    第三,通过此平台扩大与加深了专业性的对外交流,尽最大可能地实现“以刊交友”,宣传中国的艺术、湖南的艺术以及本刊的面貌与优势。我除了在参加国内、省内的专业研讨会上宣传与推介本刊外,还充分利用赴海外讲学或交流的机会宣传本刊。在赴台湾屏东大学讲学时,就代表杂志社向该校图书馆赠送了刊物;即使是赴日本举办画展与进行短期的艺术交流活动,我也不忘带上本刊,代表杂志社向日本的著名美术馆、艺术名校赠送刊物等。

    总之,我与《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好像是前世有缘,它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缘分与什么叫难以释怀!在纪念本刊创刊十周年来临之际,特作此文以示庆贺!

    2019.6.10写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专家楼307室

    谢雱

    1958年7月生于湖南新化。现为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与学位委员会主任及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