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湖北土家族民间舞蹈在湖北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思考 |
范文 | 华毛措 摘 要:目前,在湖北艺术教育研究领域中将土家族民间舞蹈用于基础教育的研究还是空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传承民族文化。土家族民间舞蹈学校教育传承在学术界还是一个新课题,开设独立系统的土家族民间舞蹈课程,将填补湖北艺术教育研究领域中对本土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研究的空白。 关键词:湖北土家族民间舞蹈;高校艺术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218-02 湖北地区是人类早期的重要活动地区,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很多民间舞蹈闻名遐迩,但这些舞蹈形式多以民间自发传承为主,多沿袭师徒传承、口传身授的方式,而这种舞蹈学习方式很容易造成文化的流失。因此,抢救和保护民间音乐舞蹈,更加变的刻不容缓。 一、湖北民间舞蹈现状 湖北地区是人类早期的重要活动地区,文化积淀十分深厚。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湖北民族地区民族民间传统表演艺术丰富多彩,传统舞蹈有摆手舞、撒尔嗬、铜铃舞、耍耍、地盘子、猴儿鼓、花鼓子等闻名遐迩。 土家族民间舞蹈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劳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审美艺术表现形式,是湖北省最具特色的代表性民族舞蹈之一,长期以来,土家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以及民间自发传承为主,舞蹈学习沿袭传统的师徒承袭、口传身授的方式,而这种舞蹈学习方式很容易造成文化的流失,由于受到现代经济和文化的冲击,土家族民间舞蹈传承的受教民众范围也逐渐变窄。 目前,关于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教学研究不多,对土家族民间舞蹈研究更是稀少,现有的大多是从相关民风民俗的角度进行表述性研究,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湖北土家族民间舞蹈,在挖掘、抢救、保护全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录了一些关于湖北民族民间传统舞蹈资料。但可以说只是简单的记录没有发展成较为详细的专项来研究。 对于收集到的音乐舞蹈没有进行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甄别、归纳不多见,特别将其推向教育的课堂、大众面前创编演出更是少见。 在国外,舞蹈教育相当普及,研究也非常系统和深入,许多发达国家实行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在課程中舞蹈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舞蹈教育对全民普及的民族艺术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尤其是在湖北艺术教育研究领域中,土家族舞蹈恰恰缺乏这一研究,专门把土家族民间舞蹈与教育传承结合起来的研究更是稀少,土家族民间舞蹈学校教育传承在学术界还是一个新课题,土家族民间舞蹈用于基础教育的研究还是空白,有待进一步开发。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是艺术教育重要的理念和课题,因此,作为一名民族舞蹈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成长在民族院校的舞蹈工作者,如何将我们本土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一代必须肩负起的责任。 二、将湖北土家族民间舞蹈纳入湖北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 研究湖北土家族民族舞蹈在湖北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对湖北高校艺术专业的教育特色、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增强青少年、大众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有积极促进作用。 任何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都离不开教育,就广义而言,传承离不开教育,教育本身就蕴含着传承,传承的过程即教育过程,因此,教育传承是文化艺术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学校教育传承是文化艺术传承发展的必之路。学校教育是教育传承中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承方式。 但是在湖北高等艺术教育中,目前在舞蹈与音乐教学领域中开展相关研究的课题目前几乎是空白。如果不及时抢救,挖掘和整理,它正处于濒危灭绝和消失的危机。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育部门应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和保护知识纳入体系,激发青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近年来,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给予了积极的抢救和保护,但仍有不少传统艺术面临着“人去艺失”的尴尬境地。 因此,土家族民间舞蹈的学校教育传承研究,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土家族民间舞蹈这一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延续起到的作用在其他领域难以企及的更是不少,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当地人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和自豪感,唤醒他们的民族文化记忆,使其更自觉地保护并广泛有效地传承土家族民间艺术。 因此发掘湖北土家族民间舞蹈,将民间舞蹈原始素材加以研究整理并过度延伸到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具有本土特色的土家族民间舞蹈教学体系,对传承和抢救湖北少数民族舞蹈和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特别是在高校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具有自我民族特色,民族精神的大学,也将起到一定程度的实践探索意义。 三、抢救和传承湖北土家族民间舞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首先对湖北民间舞蹈音乐特色种类进行调查研究和归类,对湖北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研究,首先是建立在实地考察的民族民间舞蹈音乐方法,教学研究基础之上。以立体的,多视角和多层面进行调查研究。着眼于历史背景和社会显示。对时间、地域个体、肢体形态、民族风俗禁忌、宗教行为等因素进行互动关联。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宏观,微观,两个研究方法进行。在实地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对湖北的民间舞蹈作比较,详尽、综合现状考察与分析。 调查包括民间舞蹈音乐的舞目、曲调(包括个人和群体)、民间舞蹈音乐历史渊源与社会背景,文化习俗,民俗,审美等,综合性因素的调查,特别是对民间艺人研究更是重点内容,民间艺人是传承民间舞蹈音乐的主要群体,也是考察民间舞蹈音乐的重要结构性因素。对民间艺人的研究,更能深入了解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传播,无论是对民间舞蹈音乐艺人的群体研究还是个体研究,都是一种调查研究。 2.湖北地域辽阔,民族较多,民间舞蹈音樂的分布较散,调查涉及范围较广,因此采取了以民间舞蹈为课题,民间音乐为子课题,进行调查,做到了尽可能的资源共享,邀请了有关人员特别是对曾经参与编纂《湖北民族民间舞蹈音乐集成》的专家学者们进行了专访和座谈会。 另外,还邀请我省舞蹈界的老艺术工作者,介绍他们所掌握的湖北民族民间舞蹈状况提供了价值的线索,依据掌握的,地域民族音乐种类,资料走访了各乡镇,各部落及寺院。最后和湖北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原有的储备资料进行了核实,全面客观,详实的了解到了湖北民间舞蹈生存状况。 四、结论:继承与传承 通过挖掘和整理,将不同区域,风格相近却又各异的湖北土家族民间舞蹈,通过元素提炼或节奏提炼来规范其动律和动态,将这些提炼出来的动律、动态进行整合与分解,再将研究成果创建到系统、规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学员们可通过学习、模仿土家族的各种舞蹈从而找到其最具代表性和最具艺术性的舞蹈动律和动态。 通过在高校艺术教学传播,逐步让大众喜爱认可,从而得到传承和发展。既保护和抢救了我省优秀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又填补了湖北高校本土民族舞蹈专业教材的空白,还能让更多的大学生以及社会大众了解和喜爱我国优秀的传统舞蹈和音乐艺术。 该课程的开办,不仅会让土家族民族舞蹈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保存、传承,同时也为土家族民族舞蹈开发及旅游观赏提供了互补双赢和谐发展的新思路,为建立科学决策、切实可行的传承民间舞蹈的教学模式和民族舞蹈的发展机制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开设独立系统的土家民间舞蹈课程,填补了湖北艺术教育研究领域中对本土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研究的空白,为土家族民间舞蹈的学校教育传承实践提供了借鉴,为素质教育普及与提高做出贡献。 从深层意义来说,这项研究促将进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通过大学教育这个平台,传播优秀民族舞蹈艺术,并将形成的优秀成果让社会大众了解和喜爱,也符合国家对高校以及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笔者将会整理归纳出的舞蹈元素创作出一系列舞蹈作品参加各类别的专业舞蹈赛事和文艺活动,扩大土家族舞蹈样式在社会上的多元化。这些创编表演比赛在给土家族民间舞蹈文化和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给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的有效保存、传承与发展创新带来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祥贵.土家族“撒尔嗬”源流、内涵及功能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2). [2]田万振.土家族生死观绝唱——撒尔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3]王璐璐.我国今年来土家族跳丧研究表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4]潘志涛.中国民间舞蹈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5]清江中游土家族“撒叶儿嗬”研究— —从原生态到舞蹈教材建设.http://www.doc88.com/p-51667013942.html.道客巴巴,2012-04-17. [6]胡世春,萧国松,戴曾群.土家族撒叶儿嗬[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7]张世炯.跳撒叶儿嗬的由来[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4(04). [8]罗鹏.一份关于土家族丧葬习俗的田野调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9]白晓萍.土家“跳丧”文化本源微探[J].山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4). [10]彭林绪.黔江土家族丧葬习俗调查[J].土家学刊,1998(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