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期高校教师要有新作为 |
范文 | 唐田田 [摘 要] 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提高,从国家建设人才需求和民族未来的战略角度考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持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必须在政策鼓励和内部挖潜下功夫,消除教师患得患失心理,重点培养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改革魄力,改善教育的内外部环境,激发高校教师的内在活力,使每个教师都在岗位上有所建树。 [关键词] 高度;深度;语态;心态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7-0050-02 一 着力“新”上下功夫,转变“时”态 1 打破传统教育方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随着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普及,高校教师传统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学生一个手机便是浏览世界的大百科全书,可以不出家门便知天下事,恰好弥补大学生旺盛的精神需要,游戏、娱乐等等吸引力远远超过高校教师的课本理论讲解,逃课、上课睡觉现象成为常态,熬时间、混文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光,高校教师苦口婆心的劝说被当作耳旁风,大学生皆是有独立思想的人,不能打骂。怎么办,高等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工具,调动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吸引学生自觉学习。首先,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建立良好关系,包容尊重是关键,教师摆正教学姿态,学生摆正学习心态,找到契合点。其次,将大学生变成课堂主人,鼓励大学生自觉思考,主动学习,教师只是解答者,帮助者,引导者,尽量不使用“挂科”之类的强制手段,以免激化矛盾,导致大学生厌学。再者,有经验的高校教师常常变换教学的方式方法,给大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避免大学生沉溺网络,找寻刺激,而是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团结的愉悦,争先的快乐,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新学习氛围,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基础。 2 统一思想,与“时”俱进 高等教育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重点和全面相结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1]。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肩负教书育人使命的高校教师,既有长远眼光,看到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的高素质人才,决不可在其位,不负其责。又要把职业热爱投入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把职业当毕生事业追求,才能尽心竭力干出成效。更要有时不我待的精神,用高度的责任意识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辜负交到手里的每一个大学生,珍惜在一起教与学的宝贵时光,倾力而为,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再高远的人生理想也要一点点踏实细节完成,好高骛远是大学生之大忌,高校教师要保持思想先进性,时常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经常反思自律,进行自我教育,找差距,弥不足,根据教学需求,全身心投入工作,感受教学幸福。如果教师把心思用于投机钻营,谋求个人功名富贵,必定被大学生抛弃,被时代淘汰,不忘初心,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不断加深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认识,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2]。 二 着力“高”上求发展,转变“语”态 1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 做一名合格教师,必须有“三高”:一是起点要高,做高质量的教育工作,专业水平很重要,高校教师坚持如饥似渴的吸取新知识,向书本学,向生活学,向同行学,甚至向大学生学,用谦逊的心态,好问的习惯,孜孜不倦的强化自身修养,提升教学水平,方能把工作做到卓有成效。二是标准要高,职业和事业有着本质区别,职业很容易满足,只要规规矩矩按照规定做好就可以,然而,教育不同于其他工种,教育是与人打交道,教师为人师表,知识的渊博,教学技术娴熟,方法得当,再加上饱满的激情,对工作精益求精,才能获得学生信任、喜爱、钦佩,教学工作必得以顺利进行。三是高质量,高校教师教学水平决定了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一般的技术工人并不难,只要教他们一定的工作技能即可,但是社会发展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是朝夕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开发,启迪智慧,培养情操,既有刻苦钻研精神,又有无私奉献品格,所以高校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有为国为民的长远视野,高标准,严要求,兢兢业业执教。 2 语美,心美,品更美 语言和对话是教学的基本手段,高校教师要想教有所成,语言的音调、表达到位异常关键,尤其晦涩、深奥的理论,必须经过教师的深刻理解、精心加工,通过言简意赅的口语表达出来,如果教师对所讲课程理解不透彻,口语表达不到位,大学生课听得迷迷糊糊,就会渐渐失去吸引力,因而高校教师必须反复琢磨专业理论,将知识谙熟于心,经常对镜子演练教学时的表情,动作,注意仪表,发音的高低度,把教课状态调到最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大学生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口音不同,秉性习惯不同,家庭条件不同,但求学追梦的心愿一样,如果大学生学习动机不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学习的内生动力源泉,则很难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走得远。高校教师一是用真诚的语言,升华情感温度,温暖大学生心灵。二是用博大胸怀接纳,全心全意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圆梦成长。教育是心与心交流,情與情交融,只有真心对学生好,才能换来大学生爱戴。高校教师本身就是一面镜子,自身遵规守纪,处处谨言慎行做表率,教育学生才有说服力,高校教师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标新立异,不说假话、大话,作风朴实,敬业爱业,言而有信,感情真挚,努力成为大学生亲近和效仿的良师益友。 三 着力“实”上谋精业,转变“状”态 1 求真务“实”,拒绝虚假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大会讲话,深刻指出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期望和要求,高校教师应该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针对不同学习对象,高校教师要采取具体的、适宜的,分类指导的办法执教,教学中,大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高校教师要在课下多给成绩差的大学生补课,以使他们学有所得。现实教学中,高校教师要关注细节,从大学生日常表情发现问题,及时干预解决,无论大学生生活上困难,感情上波折,还是心理上起伏,高校教师要像对待自己儿女一样关心爱护,大学生离家求学,老师就是亲人,就是依靠,只有一种情感即能够满足人们与世界结合的需要,同时又能使人获得整体性与个性的统一,这种情感就是爱[3]。现实教育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高校教师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回避问题,不畏惧困难,把操心帮助大学生当最快乐的事情,真心实意为大学生服务,办法总比问题多。 2 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 任何行业都有疲倦期,教育也不例外,高校教师的精神状态决定了教学效率,从站上讲台的第一天开始,高校教师应不忘初心,将教书和育人当毕生追求,个别教师单纯认为教书便是育人,其实教书只是一部分,教书是过程,育人才是目的。高校教师一定要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状态是热情,是精气神,是避免职业倦怠的良药,多抽时间陪伴大学生,倾听他们的喜怒忧愁,为他们排忧解难,有时无声的语言,标准的行动,是最好的潜教育。科学改变生活,文化涵养精神,只有仔仔细细研读,方能领略其中博大精深的奥秘,高校教师只有调动大学生读书积极性,运用课堂讨论,课下演讲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手段,将体现社会正能量的东西,形象化深入大学生心中,感其肺腑,震撼心魄,提升大学生的精神风貌。高校教师的精神状态犹如干柴烈火,一旦点燃,就散射暖人的温度。高校教师教风要纯正,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时常端正工作态度,消除大学生崇洋媚外思想,苦练扎实基本功,以奋进的姿态,高昂的状态,开创教育新局面。 四 着力“深”上挖成效,转变“心”态 1 “深”挖内潜,向深层要效率,推进教学改革 高校教师要深入学习理论,深刻总结经验,深化调查研究,不断学习教育大会文件,将大会精神升华到规律层面,转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高校教学不能在一个层次停滞不前,不能做表面文章,高校教师立足教学一线,对大学生学习情况有最直观了解,发现问题,要寻找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彻底消除潜在隐患,大学生由于阅历浅,好冲动,很容易被事物表象迷惑,高校教师应引领大学生拓宽视野,多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生产一线实践,检验所学,从而明确自身不足和学习重要性,激发出学习动力。锻炼大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克服唯分数、唯文凭、唯论文的浮躁习气,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向深度探索,鼓励师生共同深度學习,深度探讨,改变习惯性思维。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过程[4]。深度思考;个别大学生具有好吃懒做的毛病,不吃苦不知财物得来的艰难,更不懂体谅,感恩,严重影响人生观价值观的生成,高校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学生深度实践,获得珍贵的做人做事经验,推动教育走向深入。 2 “心”态平和,身心同步发展 坚定“四个自信”是高校教师的必备素养,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将理论学习常态化,广泛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才会把专业理论讲解的更透彻,更有吸引力,带领大学生畅游知识海洋,假如心态不佳,情绪不稳,课讲的乱七八糟,自己都不知讲的什么,如何能引导学生,所以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平和积极的心态建立,落实到行动中,凝聚成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高校教师只有心态平和了,方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召唤,同时也能听清大学生心中的呼唤,培育良好的教学心态,促进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改革开放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出现难以预料的重重困难,急功近利思想蔓延,“有钱就有一切”的错误观念充斥大学生头脑,阻碍大学生人格生成,正确价值观建立。所以高校教师要用乐观豁达的姿态,用百倍的努力,用十足的信心,带领学生攀登一个个科技高峰,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兴趣特点,找到最适合的发展道路,克服懒惰松懈的习惯,刻苦学习,勤于锻炼,乐于实践,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陈宝生.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N].光明日报,2018-09-25. [2]袁振国.中国教育需要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2). [3]弗罗姆、埃里希.健全的社会[M].王大庆,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34.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