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讨关于山水画中地域因素的影响 |
范文 | 罗淑君 闫琨琨 摘要:地域性因素往对山水画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影响。美术史上留下的众多作品,其风格的多样性也印证了这一点,本文通过对南北山水画的对比浅析地域性因素对画家本人、山水画绘画风格、表现思想、意境、塑造形象等几个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地域性因素;绘画形式 山水画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创作,与各地生活环境、文化思想、经济发展、地形地貌等有很大的关联。由于这些各自地域的特色因素,促使山水画有了各种地方韵味,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观赏性,并且也产生了许多以地域为标志的地方画派。地域性催化了中国山水画的风格发展。 早在唐代的张躁就提出绘画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那么这里的造化就包含了自然写生,基于这一点艺术作品的创作也离不开地域性特色的各地大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等造就了画家的不同性格,而绘画作品作为画家内心情感的表达及内在性格的外现,自然也会显示出因地域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特点。 首先,从地域对画家本人性格影响来讲,北方画家在性格上多粗狂、豪迈,在作画时便会将这种刚健之气带入笔触中,使得山水画作品显得气势浩荡、气韵宏大,带有明显的北方区域特征。而南方画家性格上委婉细腻,南方画派笔墨也显得玄淡、轻盈秀美、韵味深远。 其次,从山水画内容上来看。艺术创作需要灵感,而这些灵感正是来源于画家们的生活环境,其生活阅历、所在环境的历史文化、所在时代的时代特色等都是组成画家们生活环境的要素,都会对山水画的创作产生潜在影响。 山水画的主要内容就是表现山水景色,一个地域的山水画表现的基本就是当地的风光。南北的地域景色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北方景色呈现到画作之中,以山石立骨,岩石常常裸露,显示粗犷之风。草木在整个画作中所占比例较小,作为点缀内容出现,同样展示了北方山水植被较少,山石多裸露的特色。南方画作当中呈现出了山水交融,植被繁茂,温和而富有生命力。地域性因素对山水画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我们也不要刻意回避,比较山水的创新还是需要有特点的,随时代的。 我国地域辽阔,地势多样,山水画中形象的塑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北方画派树石的刻画上,黑白分明,布局也具有阶梯形,例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山体高耸而独立,笔直的山峰陡峭林立,山峰顶上被植被覆盖,山脚下有树木做点缀,整体都呈向上之势,向观赏者展现大自然的伟大。气势逼人的画面,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仅有的树木让这种仰望感更加强烈。南方山水如董源的《潇湘图》,茂密的树木植被覆盖了低缓绵延的远山,显示出轮廓,画面前景的树林郁郁葱葱,云气环绕,点点青苔覆盖与水边的石头上,显示出一片祥和宁静之感。 北方山水画的在“水”的表现上,多用飞流直下的瀑布和贯穿画面的溪流来表现作品的气势,水的意向有着明显的流动感,以畫传声,南方山水画面就是小桥流水景色居多,平静的湖面,似有若无飘散的云气这就是地域性特色展示的不同的艺术风貌。 通常我们欣赏山水画都会说到意境,画家在写生山水的时候,既是对大自然山水的客观描绘,同时又掺入自己的思想,融入思想的内容,通过情与景的巧妙布置,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元素,从不同地域因素反映的山水画的不同面貌可以看出,山水画除了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外,同时也是画家对自然景物的感情的表现转化。 南北山水画派表达的意境不同,与地域性特点有着紧密的关系。北方山水画凌厉直接,如南宋画家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画面中所描绘的山体高耸,乱石琮峥,山体的线条粗犷凌厉,如同刀劈斧凿一般,显示出恢弘壮阔的意境,尖锐而不失大气,给人一种迫在眼前的重量感。南方的山水画则要温和圆润的多,呈现出静谧安逸的特点。 著名的代表作如元代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画面疏密得当、又有恰到好处的留白,让人在观赏时节奏得当,有惬意舒适之感。作为一副典型的南方山水画作品,《富春山居图》已经悠然自得,角度千变万化,引人无限的遐思。从这两部经典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出,可见,地域性因素对山水画创作的意境表现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同时,地域性因素对山水画的布局结构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依然以上述两部作品为例,《万壑松风图》以山为主,从上到下表现山的层次感,采用竖版构图,让风景展于眼前一览无余,但有明显的压迫感,让人感到高山大川的恢弘气势。 而《富春山居图》则采用横版构图,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层次丰富的山水之景依次映入眼帘,赋予画作一种时间的纵深感,让人感到纵情山水之间的舒适感,怡然自得。 通过山水画的作者,意境、塑造形象等方面分析,证明了艺术创作是离不开地域性因素的影响。也正因为地域性的因素才使得绘画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画派,使得中国绘画形成了一个多样性的局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