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议声乐教学过程中共鸣训练的重要性
范文

    马奕斌

    摘要:声乐作为一门相对复杂的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个人的音区、音乐素养、嗓音等具体情况而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声乐领域中,声乐表演离不开共鸣技巧,共鸣技巧是声乐表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共鸣对声乐技能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文章从共鸣的介绍切入,阐述了共鸣对声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强调声乐教学过程中共鸣训练的重要性。

    关键词:声乐教学;共鸣训练;重要性

    一、前言

    声乐从最原始的劳动号子,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极具艺术魅力的音乐表演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探索、实践,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而共鸣作为发声训练三要素之一,是声乐发声训练中一个难度系数较高的课题,是在声乐教学里必不可少的训练,不但能有效的扩展音域,调节音质、音量,增强声音的穿透力,还能使音色更富有色彩意义和个性,变得更加动人悦耳,有效地提高声乐表演者的音乐表现力。下面是本文结合声乐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共同探讨声乐教学过程中共鸣训练的重要性。

    二、共鸣的概述

    共鸣最直接的解释是物体因为共振而发出的声音,像二胡、古筝、琵琶、吉他等乐器的琴身就是其产生共鸣的音箱。而声乐学里的共鸣是指声带借助腔体发出的声音,气息冲击声带而出现了基音,之所以能成为美不可言的歌声,人身自带的腔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共鸣腔体包括胸腔、喉咽腔、头腔,即胸腔共鸣、口(咽)腔共鸣、头腔共鸣。在中、高音区主要是采用头部共鸣,给人有一种亢奋明朗的高昂感;低音区则是较常使用胸部共鸣;而口腔共鸣则是联结头腔与胸腔共鸣的纽带,是可调节的共鸣腔体。通常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等不同声部的声乐表演者,在共鸣腔的使用上会有个体化的差异,并拥有不一样比例的共鸣。如何让共鸣的声音呈现整体回响的状态,达到美妙的声乐效果,共鸣技巧则是声乐中核心的要素之一,它能为声音调节音量、音质、统一歌唱声区,但是,共鸣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知道科学的发声训练离不开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和吐字、歌唱中的共鸣是建立在正确的呼吸和发声基础之上,同时又与吐字技巧相辅相成,这些都是需要经过长期的整体协调统一的训练,才能做到运用自如。

    三、共鸣对声音的作用

    (一)共鸣能统一不同青区的声音

    没有经过声音训练的歌唱者通常容易出现音区、音质不统一,时而空虚又缥缈。时而低沉晦暗,“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的现象,无法把声音唱稳定。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强调歌唱的呼吸和发声训练外,更为重要的就是共鸣腔体的协调配合,这对于不同声部的嗓音来说都是如此,无论是男声亦或女声,无论是高、中、低各个声部的演唱者,都必须同时具备头腔、口腔及胸腔等几个腔体的整体共鸣,在演唱过程中随着音区的变化运用不同的共鸣腔体,及时地协调不同的共鸣比例,主次分明。讓其相互联系、配合、补充,成为非常密切的一个整体,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头腔共鸣无论对于任何声部的演唱者都是必须的。没有头腔共鸣的声音会失去光彩的。

    (二)共鸣能美化声乐的音色

    共鸣对于声音的音色可以进行美化,能够让声音变得明亮、有光彩且丰富多样。每个人的声音都是根据其发声器官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声音,所以其音色也是具有独特性。在共鸣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协调共鸣腔体使用的占比,尽可能地让学生实现最为完美的共鸣腔体的协调变换,形成良好的腔体共鸣,使不同音区的声音融为一体,进而发出最美妙的音色。比如在民族声乐领域,一般是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比较侧重于声音的靠前和集中。后咽喉和咽腔的打开程度相对于美声唱法来说变化不是很大,音色相对比较清脆、明亮。又如在表现欢快、激昂的情绪时,多运用头腔共鸣,在表现忧郁、悲伤、痛苦的情绪时,多运用胸腔共鸣。

    由此可见,音色的变化取决于不同的共鸣腔体调节。而共鸣腔体的变化,正好能够让不同音区声音的音色相互融合,以此延伸不同的音色,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声乐演唱的内在情怀。

    (三)共鸣调节声量的大小

    除了声区和音色,共鸣还有调节音量大小的作用。如前所述像二胡、古筝、吉他等乐器的琴身就是产生共鸣的音箱,若没有琴身作为共鸣箱,音量就会变得很小。因为声音的大小是取决于共鸣的好与坏,共鸣本身是由腔体共振产生的泛音才得以扩大音量。而同样的思路,人体就像是一个大的共鸣箱,气息流经声带产生基音,若没有共鸣腔体的调节,声音的音量和音质将会大打折扣,所以共鸣在声乐发声训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共鸣训练对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一)声乐技能方面

    共鸣是声乐发声最为重要的基本训练,如何运用好共鸣,协调各个声区的声音,是声乐训练中需要着重掌握的技巧之一。首先,共鸣训练不仅能够统一声区,调节音量、音色,还能够让声乐更加动听、细腻。其次,共鸣是发音吐字和情感表达的窗户,良好的共鸣能够让吐字发声更加增色和得体,塑造出更好的声音形象。声乐表演者应充分利用共鸣腔,准确地掌握好清晰的咬字,做到科学的发声,让声音更为动听,将自己打造成为具有多维空间立体感的音响。再次,共鸣训练也有助于声乐表演者了解声乐作品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能够大大地提升对于声乐技巧的掌握程度,强化其音乐表演力和声乐感染力。

    共鸣的训练需要在声乐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用歌唱的呼吸,发声,细心地体会共鸣腔的调节技巧,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熟练掌握共鸣技巧,让声乐演唱更为动听,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表演者。

    (二)声乐鉴赏方面

    声乐表演艺术的完美呈现离不开共鸣技巧的合理运用。在声乐教学中,共鸣的训练能够加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实际上,由于学生本身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审美素养也各有差异,从而萌生出对声乐蕴含的情感也产生不同的偏差。而共鸣训练则可以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与尝试,总结出不同的声乐作品在演唱中所必须具备的共鸣特征,培养出学生对于声乐的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能够更为准确、贴切地理解声乐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内涵丰富程度,进而科学、合理的运用共鸣技巧与歌唱中,提升自身的艺术品位。共鸣训练不仅让学生把情感和听觉相互联系、融合,更有利于在鉴赏作品的情感表达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从声音共鸣达到情感的共鸣,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音乐互动交流。

    (三)声乐发展方面

    声乐是音乐语言化的声音艺术,共鸣则是声乐表演中的重中之重和核心基础。若要评估一位声乐表演者的艺术水准,包括技巧、音色、音质等因素都需要由共鸣来决定。因为共鸣训练是不仅仅对于歌唱者自身的发展来说非常关键,还对于整个声乐艺术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声乐表演讲究自然美、天然美,都是需要在共鸣腔调协调当中完成。共鸣训练的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能够让生理发声器官都可能得到平衡自如地共鸣,能够自由地对声音作出调整,甚至于创新,传达作品的内在思想感情,给听众一种悠然自得的清爽感觉。

    自二十世纪以来,各种各样的音乐艺术形式不断走向世界,不同的声乐唱法或者流派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美声唱法作为声乐领域里历史最为有悠久的艺术流派,一直备受青睐和欣赏。其发声方法的科学性也得到了声乐界的广泛认同,而共鸣作为最为核心的声乐技巧,也是逐渐成为现代声乐训练中最为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对声乐技能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五、结语

    好的声音需要共鸣训练作为强大基础,而获得良好的共鸣是声乐训练的必经之路。声乐教师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训练手段,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共鸣技巧,才能让更高效地推动声乐教学,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潜在价值和能力,培养更多的优秀声乐人才、铸就民族声乐的新高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