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思维导图为媒,让绘本阅读更深入 |
范文 | 凌彩丽 [关键词]思维导图;绘本阅读;深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部编版教材对学生的阅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温儒敏教授强调:“学生要多读书,往课外阅读扩展。”一年级是小学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利用好绘本,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然而在当前的绘本教学中,学生大脑的参与度不够积极,对绘本中的文字和图片的理解和掌握的度还比较浅,只停留在了解、知其大意的层面。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如果能找到某种途径让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他们就会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最终阅读能力也将得到提升。思维导图,就是这个有效的途径。 思维导图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世界大脑先生、世界创造力智商最高保持者东尼·博赞发明的。它以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存储、组织、优化、输出信息,是一种放射性思维图示。它通过核心图文整理信息并将错综杂乱的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简单地说,思维导图是一种能让大脑思考方式可视化的工具,它能呈现大脑思维的整个过程。 把思维导图运用到绘本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绘本的故事结构顺序,从而进一步理解绘本故事;同时,也能让学生对绘本的图画更敏感,激发他们主动去探究图画所隐藏的信息,帮助他们对后面的故事情节进行还原或串联。思维导图在绘本阅读中的运用,让绘本阅读教学不再停留在通过书本的文字和教师的声音传递信息的层面,而是使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感受到利用图像记忆的趣味性,从而对绘本阅读更感兴趣。另外,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绘本阅读,能促进学生把阅读后获取的信息进行统整、分析、辨别,促进学生对阅读语言和符号的再次熟悉、理解与掌握,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深阅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的绘本阅读呢? 一、教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在玩中阅读 学生初识思维导图,教师就要教给他们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亲自体验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 首先,告诉学生中心图的意义,教会学生确定中心图。中心图代表的是整幅思维导图的主题。因为学生是小学低年段的孩子,并且处于刚刚学习思维导图的阶段,所以教他们绘制思维导图不能着急,得先从简单的开始。我在刚开始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都把中心词定为绘本故事的名称。比如,在阅读《爷爷一定有办法》时,就把中心词定为“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心词确定好了,那么中心图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下,绘本故事中的人物就是中心图,这时候中心图就可以从封面上临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绘画。 其次,梳理信息,理清主干,确定关键词。这里需要渗透阅读绘本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从绘本的作者、故事的情节、道理以及通过绘本学到的知识着手。在《爷爷一定有办法》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确定了作者、情节、道理、会认的字词这四个分支。 最后,绘制主干,添加内容,添加插图、代码、符号等。在这里,教师要告诉学生一些绘制思维导图的注意事项,比如不同的分支需要用不同的颜色来画,以增强视觉效果,可以边画分支边写关键词。 低年段的学生都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喜欢画画,让他们在阅读时自己动手画思维导图,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在玩,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思维导图的阅读方式也不像传统的绘本阅读那么单一、拘束,学生能在阅读中感受到自由、快乐。利用思维导图阅读的过程,学生不但要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思考,还要动手画,这很契合他们爱玩、爱动的天性,他们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获得的学习体验将更深。 二、借助思维导图的形象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思维导图能利用图画、关键的文字、符号、形象以及颜色等表现形式来呈现大脑所接收到的信息。利用思维导图阅读绘本,可以把单调的文字以图像的形式形象地展現在学生眼前,能唤起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 如在第一次用思维导图领着学生阅读时,我和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在黑板上完成思维导图。当我把中心图画在黑板上时,所有的学生眼睛都充满了期待,注意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集中。绘本阅读结束,黑板上也完成了整本书的思维导图,学生们的目光都聚焦在思维导图上。这新颖的图形,自由的线条,五颜六色的分支,冲击着他们的视觉,激发了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还处于喜欢色彩的阶段,思维导图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喜好,使他们更乐于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三、借用思维导图的聚合性,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 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核心图文,将错综杂乱的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的思维工具,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对所阅读文本的把握更准确。在阅读的时候,思维导图把绘本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等复杂的文字材料转变为简洁明了的关键字词以及直观鲜艳的图形图像,能帮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繁多的知识点中提取出更有意义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如我在引导学生读《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时,先和学生一起读,在学生对故事有了初步了解以后,再要求他们自由画思维导图。这本绘本内容较多,情节相对复杂一些,读过一遍后学生脑中所留下的痕迹也许不多。但是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把故事的主要人物、情节以简单、直观的分支呈现出来,并经历了整理、归类、分析判断的过程,因此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与记忆会更准确、更深刻。 四、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性的特点,拓宽文本内涵 不借助任何工具的绘本阅读,读完绘本后学生脑中只会留下故事的梗概或某个生动的画面,而思维导图是以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存储、组织、优化、输出信息的,具有发散性,被誉为“思想的爆发”。它还能让学生对绘本的图画更敏感,从而主动去探究图画所隐藏的信息,由画面展开联想和猜测。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绘本的时候,把简单的文字、简单的图画读丰富,以打开学生的联想思维。 如在阅读《乌鸦面包店》时,在画完书上的分支“蔬菜类”“用品类”等千奇百怪的面包后,我顺势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会有什么奇形怪状的面包,让他们自己动手把自己想到的画下来,再增加几个分支。利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的想象更丰富了,每个学生都在原来的思维导图上增加了四五个分支。有了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脑中不再仅仅只有绘本中蔬菜类、用品类、鲸鱼类、钢琴类这些形状的面包,而是有了千奇百怪的面包,薄薄的绘本变得更厚了。学生的阅读也不再是停留在绘本上的浅阅读,而是向着深阅读迈进。 要想让学生从小热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向深度阅读,思维导图是行之有效的工具。作为学生阅读引路人的教师,若能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绘本阅读教学就能一路繁花。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