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分析及相关思考
范文

    刘珍

    摘要:安丰塘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杰出代表,它对淮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和当地的经济繁荣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由于该地历史的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农业文化遗产。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安丰塘地区农业文化系统中的重要因素是具有“科学性”、“长效性”“文化性”“经济性”等特性的。若能因地制宜进行可持续发展,它必然会引领当今的淮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促进淮河文化品牌的形成、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安丰塘;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188-01

    一、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现状概述

    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特定时间内形成的某个地域范围基本特征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复合体。安丰塘农业系统作为文化景观遗产的一种,它不仅是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有力证据,还扩展了关于生物与文化多样性相互交叉关系的思维。安丰塘原名芍陂,于2015年10月被农业部公布为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它位于历史名城——安徽寿县,距今已有2600年的历史,比享有盛名的都江堰还早了约300年,是我国最早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

    据《水经注》记载:“陂周一百二十许里,陂有五门,吐纳川流”,素有“神州第一塘”之美称。在安丰塘农业系统内,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景而且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塘区内曾流传着著名的“安丰塘古八景”之说,即:老庙木塔、五里迷雾、红井晚霞、沙涧荷露、皂口看夕阳、凤凰观日出、石马望古塘、利泽赏明月。

    二、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的构成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安丰塘区域,它位于淮河中游南岸、其核心面积约为34平方千米。它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动态的、活态的、复合型的,因此它的面积大小不局限于核心区域的34平方千米,本文在研究时,将其遗产范围适当向周边开拓。

    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的构成主要包括芍陂水利工程景观,以及当地居民与安丰塘在和谐共处的条件下所形成的安丰塘民俗、风俗、传说等安丰塘农业文化。

    (一)芍陂水利工程景观

    相比于其他类似园林性的观赏性景观来说,芍陂水利工程景观的实用性更强一些。作为“灌溉之鼻祖,农耕之瑰宝”的芍陂,它集蓄涝滞洪、生态保护、航运交通、农田灌溉等多功能于一体,堪称中国古代水利的最高成就。同时该水利工程又具有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双重特性。它是中国最早的陂塘蓄水灌溉工程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600多年前。相传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始修建之,至此之后,安丰一带每年都生产出大量的粮食。安丰塘很快成为楚国的经济要地、军事要地。后来经过历朝历代战乱破坏与淤泥堵塞,安丰塘水源逐渐枯竭,其价值也逐渐缩小,直至新中国成立,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安丰塘进行整修、还原,命运多舛的安丰塘才又重新发挥出“水利”之作用。安丰塘见证了中国2600多年的历史,同时它的兴衰反映了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形态。

    芍陂灌区物产丰富,以种植小麦和水稻为主,盛产皖西白鹅、大豆、酥梨、席草、香草等多种生物资源。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席草和皖西白鹅。灌区因广泛种植席草,被誉为中国四大席草基地之一;而皖西白鹅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享有世界珍禽和世界羽绒之最的美誉。它不仅为区域生物栖息繁衍提供了资源保障,而且为区域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对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景观内还包含着众多的历史文物与历史遗址,如:碑刻亭、孙公祠、邓艾庙塔等,它们作为历史文化遗存的见证,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的结晶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二)安丰塘的农业传说

    安丰塘地区流传着许多的农业传说,因其所在的寿县是楚文化的最后沉淀地,因此安丰塘传说是楚文化和和其区域文化相互交融而开出的民间文艺之花,其流传深远,生命力顽强。安丰塘传说在剥去诡谲的外衣后呈现的其实是该塘区农业历史的集体记忆,具有较强的历史性。

    安丰塘传说的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主要可分为三类,关于安丰塘形成的神奇传说:如民众食龙惹怒玉帝导致地陷成湖说,楚相孙叔敖率领百姓挖塘说等;关于周边地名形成原因:如驴马店、峡山口、石坝谭等地名的故事;关于孙叔敖与其他当地人物的故事:如孙叔敖与老塘河的故事、甑姑娘与贾少年的爱情故事等。

    安丰塘传说兼具娱乐价值、审美价值、劳动实用价值等三位一体。它来源于民众又服务于民众,在流传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其认知、娱乐、教养、审美等多种功能与价值。

    (三)传统农业习俗、民俗活动

    安丰塘地区现存较多的传统农业习俗、民俗活动。如保义二月二舞龙习俗,玩灯闹元宵传统活动,豆腐、席草等传统制作技艺活动。“二月二”龙灯会最初为古代的求雨祭祀活动,后演变至今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龙灯会”。它主要由镇上张、洪、黄、夏、常五大家族承办,每个家族各出一条龙沿街表演,祈求风调雨顺。寿县是豆腐的发源地,现在还保留传统的制作工艺,打席子、柳编等传统手工业也传承至今。

    三、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大都是农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过去时的,它产生于农业文化时代。在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的制约。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传统文化经历着很大的变异,极容易被消解。所以,今天对它的保护便包含着一组悖论,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保护和发展对安丰塘农业系统来讲是个持久且需要讨论的话题,两者基本呈现此消彼长的复杂关系。单启德认为“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从古至今都是相对对立的过程,大多时候两者关系平稳缓和,但在重大历史转型期(经济发展的产业转型、政治军事变革、重大灾难等外部或内部的原因,经历深刻剧烈的质变。安丰塘农业系统自身具有持续发展和动态演变的内涵特性,其形式与内容也不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演进,因此对它采取“还原不动”或“过分发展”等极端措施都是不合理的。如果只重视“保护”,缺乏发展的眼光,生活在该地区的居民由于物质条件提升的诉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就会离开生活的场景,那么安丰塘也就只是“躯壳尚存,其魂魄亦散矣”。

    因此,在处理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关系时应该贯彻整体性的原则,从整体上加以认识,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与发展。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中包含着景观遗产和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不同类型的遗产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该保持“原汁原味”的努力保持,该加以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切莫“圈护”。对于一些固定的、不可再生的有形文物,它作为一种物化的时间记忆,脱离了活性态文化传统,因此是很难延续的,所以我们是可以采用强制手段进行有效的保护。但是,对于安丰塘中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它却是发展的、流动的,是存在于特定群体生活之中的活的内容,它是发展着的传统方式,它很难被强制地凝固保存。所以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进行“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就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所强调的。

    四、结语

    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是傳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体现,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凝聚力,同时又与乡村发展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对安丰塘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且现今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政府所倡导,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这些都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 19: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