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民俗艺术与戏曲的艺术功能研究 |
范文 | 吕维平 摘要:民俗艺术是我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传承,其在历史中出现、发展、积累、传承,是我国自古以来社会生产生活状态的艺术反射,而戏曲是民俗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华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理、情、性等儒道佛三家的影响,在三者相互对立的精神中经过戏曲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有效的整合,因此本文以戏曲艺术为入手点,对中国民俗艺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试论戏曲艺术功能为我国民俗艺术的优良传承、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民俗艺术;戏曲;艺术功能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094-01 一、前言 自古以来,我国戏曲艺术以高雅与通俗共存,而戏曲清新流畅的唱腔,明亮典雅的曲调,贯穿内外、融汇古今的表现形式,质朴包容的文化风格,与社会基层紧密相连的文化架构,受到了我国社会居民的热烈欢迎。而戏曲艺术功能可以促使人们在欣赏相关戏曲作品时,产生进一步的领悟,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对戏曲艺术功能的深入研究非常重要。 二、民俗艺术的内涵 民俗艺术主要是我国现阶段所有民间技艺、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的总和。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广义上来说其包括民间音乐、戏曲、美术、杂技、口技、舞蹈、曲艺等。从狭义上来说其主要是以手工艺和美术为主的民间造型艺术。民俗艺术自身的发展特性决定了其休闲娱乐及趣味质朴性,民俗艺术的表演对象主要以我国社会基层民众为主,因此民俗艺术的主要发展依据是我国社会基层民俗的实际生活和思想变化。戏曲更是与社会基层民众息息相关的,“心曲自来唱”是戏曲这种民俗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社会上就出现了专门以艺术表演、设计、创作为行业的“艺术家”,从而为民间艺术更加系统的传承提供了依据。 三、民俗艺术中戏曲的艺术特点 民俗在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而戏曲则是民俗艺术与社会民俗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在戏曲文化中将大众文化与精神文化进行了有效的整合,这就决定了戏曲文化特征的多样性,即有阳春白雪,如昆曲中的《牡丹亭》、豫剧中的《孔雀东南飞》等;又有下里巴人,如京剧《野猪林》、豫剧《打金枝》的等。我国戏曲礼乐合一的表现形式对整个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我国居民往往在幼儿时期就通过戏曲对传统文化有了简单的了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国民俗艺术中戏曲的表达形式也从面对面的表演,有了更多样的表达形式,如通过进一步的艺术加工,增加了戏曲艺术自身的主观教育性及叙事性。不同的剧目表现了以往社会生活状态及历史事件,如建国以来,在以往的戏曲形式上,又出现了豫剧中的《红灯记》、评剧中的《刘巧儿》、京剧中的《沙家浜》、昆曲中的《笛声何处》等,同时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经营创作出了新的艺术形式:歌剧,自《白毛女》开始,歌剧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在我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江姐》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的问世为戏曲民俗艺术的发展添加了新的活力。 戏曲自出现以来,在我国社会得到了大面积的蔓延,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域宽广,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特征对当地戏曲艺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在我国北部有河南的豫剧、北京的京剧,而在我国南部有四川的川剧、安徽的黄梅戏等,同时根据我国民族风土人情的区别还出现了侗剧、傣剧、白剧等少数民族戏曲。戏曲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遍布了乡村、城市、街边、茶馆、庙宇等,同时也垄断了情感抒发、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社会居民的文化空间。随着人们审美角度的变化,也导致戏曲体裁的丰富多样,如描绘历史故事的《赵氏孤儿》、描写神话故事的《白蛇传》、描写人们生活的《过寿图》等。 四、民俗艺术中戏曲艺术的功能 (一)戏曲艺术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 我国戏曲艺术在以歌舞演故事的基础上,结合唱、做、念、打等表现形式将我国民俗文化进行的进一步的艺术加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也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因此通过戏曲艺术可以在提高社会居民对民俗音乐认识的同时,也可以促使其对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产生兴趣,而通过对戏曲艺术的学习也可以促使人们的民族自豪感逐步增强。戏曲民俗艺术中不止蕴含了传统艺术形式,而且还包含了历史知识及传统社会形态,这种艺术形式将我国自古以来的优秀精神、艺术追求进行了紧密结合。以戏曲艺术的学习为入手点进行民俗艺术的深入分析,可以对我国丰富的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戏曲艺术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激发人们对我国戏曲艺术的兴趣。通过对《沙家浜》、《白毛女》、《红灯记》等戏曲艺术的了解,可以有效的激发人们的民族自信,为我国社会精神文化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个优良的平台。 (二)戏曲艺术动作的艺术功能 戏曲艺术是我国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动作创造环境的能力主要由大量的生活经验及表演人员的进一步创造加工形成,而观赏人员的鉴赏也对其创造优化提供了有力的借鉴,这些具有浓厚民族特征的创造形式造就了戏曲艺术鲜明的心理、历史、传统文化的印记。他国艺术由于不具有创造环境的能力及民族艺术特征,再加上表演情景的限制导致其仅仅是对人物性格、精神的表达及情感的抒发。而我国戏曲艺术可以在表现人物性格、情感、精神的同时,对表现环境及人物背景进行良好轉换,我国戏曲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也促使其可以良好的适应现阶段社会的发展,为其进一步的传承提供了依据。戏曲创造环境主要有观看人员评价分析及表演人员的联想再创造两个方面组成。戏曲表演过程中表演人员的虚拟动作及内在含义组成了戏曲表演的重要部分。我国戏曲表演舞台上除了演员的动作,一般只有一桌两椅等基础工具,因此演员的动作标志着特定故事背景的变化,如宫廷、厅堂、客店、山岳、桥梁等,同时随着故事发展的变化,相关人员的生活背景也在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较为迅速的,与表演人员的艺术创造及表现能力息息相关。在表演人员动作变化的指导下,在唱念中融合故事背景,从而显示整个故事背景变化的过程。观看人员可以从表演人员的动作为入手点,进而对人物环境、故事背景及演员创造能力进行鉴赏分析。因此戏曲动作与观看人员的鉴赏是不可分割的。如《闹天宫》舞台表演时,面对只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的舞台,或者只有演员的舞台,观众需要根据表演人员的动作、唱念想象出海底浪尖、天际云端等情景,这就是我国戏曲艺术动作独特的艺术能力。 (三)戏曲艺术功能的传承与发展 现阶段,由于戏曲艺术创造指导思想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戏曲艺术功能的误解、部分专家学者片面的分析评论,导致戏曲缺失了感人的能力,即艺术功能。部分戏曲剧本在编写过程中仅仅对其教育功能、社会功能进行的深入分析,而对其艺术能力的忽视导致部分戏曲人物性格的发展及故事情况的进程出现了一些矛盾,影响了戏曲艺术的优良发展。为了促使这种问题有效的解决,就需要了解戏曲艺术功能的根本要求。休闲娱乐性为戏曲艺术与观众提供了联系的渠道,而通过戏曲艺术的优良表达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对“美”的正确认识。戏曲艺术的根本目的应是建立在娱乐性上的,在增加人们观看欣赏兴趣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美学素养也成为其艺术功能的主要表达。戏曲艺术艺术功能主要体现在观赏人员的欣赏、感悟阶段,通过相应的艺术特征、艺术形象、故事情节促使观赏人员在视觉、听觉上得到美好的感受,从而进一步鼓舞观赏人员的精神及情绪,为其产生独特的艺术见解、生活感悟、道德理念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在表演过程中,表演人员应注意在身段、唱腔优美的同时,对舞台造型进行美化设计,促使其艺术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为观赏人员审美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五、结语 总而言之,戏曲艺术是民俗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蕴含着我国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魅力。为了促使戏曲艺术的优良传承与发展,了解戏曲民俗艺术的艺术功能非常重要,戏曲民俗艺术的艺术功能主要是在休闲娱乐的基础上,通过相关人物变化及故事情节促使人们进一步的体验、感悟,进行建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生活观,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