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民族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专业教育中的探索 |
范文 | 摘要:唐卡绘画是我国藏族艺术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高校美术专业教育中开设唐卡绘画课程对藏族民间美术保护和传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以唐卡绘画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为例,探讨民族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专业教育中的融合借鉴与教学方法。 关键词:唐卡绘画;课程设置;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219-03 一、唐卡概述 唐卡作为藏族美术地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流派、丰富的内涵、独特完整的艺术理论和材料加工工艺。①其卷轴画的形制特征便于藏族游牧生活中收纳、携带,有“移动的佛龛”之说。精湛的技巧所表现的审美价值和独特的地域艺术风格,可称为藏族文化的图像‘百科全书”。 唐卡的绘制具有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趣。勾线填彩,色彩浓郁,在绘制技法上与传统国画工笔重彩有许多相似之处,天然矿物颜料的使用和设色技法对现代工笔画创作具有补充和拓展意义。开设此课程,能够为国画专业学生的艺术创作带来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和绘画技法方面的借鉴和滋养。 开设唐卡课程对藏文化艺术的保护和继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地处西南多民族地区,是该地区最大的专业美术院校,实力雄厚,有这方面的办学的优势。开展唐卡绘画课程是我校建设民族民间绘画艺术课程的需求,突出当今美术教育强调地域性、民族性、实用性,符合高校特色办学培养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 (一)课程简介 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重视传统艺术的研究,尤其是对西南地区民族民间美术的发掘研究。绵竹木版年画课程已在国画系开设十三年,已成为教学体系完善成熟的特色课程。自2012年起中国画系承接《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四川卷编织扎造剪刻绘印篇的编撰工作,唐卡作为其中的重要章节。在此期间笔者对四川境内和青海热贡唐卡艺术进行了全面地调研,积累了大量的口述技艺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拍摄了大量唐卡绘制过程图片,与藏区当地的唐卡画师、资深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都为唐卡绘画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四川的唐卡艺术风格流派主要以甘孜德格噶玛嘎孜画派和新门萨画派为主,郎卡杰画派、觉囊唐卡画派、多吉画派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的格局。其中甘孜德格噶玛嘎孜画派唐卡受到汉地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拥有灵活的构图、个性化的人物刻画、金碧青绿山水为背景、生动的工笔花鸟配景等,这些元素无不体现藏汉绘画艺术的融合。我校的唐卡绘画课程以噶玛嘎孜画派唐卡绘画为主要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以传统中国画基础为切入点,进入唐卡绘画的学习,这也是针对本校教学体系的适应性变通。 (二)教学目的 该课程学习唐卡绘画技法,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藏族唐卡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风格形成、材料与技法运用等知识。学习四川地区噶玛噶孜画派唐卡绘画艺术是课程教学的重点。课程既让学生了解唐卡绘画的基本风貌,又能进一步了解四川地区唐卡独特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内容 课程讲授唐卡概述、四川唐卡绘画艺术特色、唐卡绘制、装裱工艺等。以甘孜噶玛噶孜画派唐卡优秀作品为范本,根据课时安排,选取范本中及唐卡作品中藏式吉祥图案的局部。 (四)课程要求 作为本科二年级专业限选课,在总课时60-80学时内,要求学生对唐卡画的题材、风格、材料、线条、造型与技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五)授课方法 理论结合实践,实地考察四川藏区寺庙壁画唐卡,观摩唐卡绘画大师、民间艺人现场绘制唐卡,邀请著名唐卡画师和著名学者来校讲座授课,教师课堂辅导学生临摹唐卡作品。 (六)学时安排 理论课6节,教师集中讲授唐卡概述,包括唐卡的起源与发展,唐卡的主要流派,唐卡的分类等。再重点介绍讲授四川甘孜噶玛噶孜画派唐卡的艺术特色,及其绘制流程与基本技法,包括工具的制作、材料、起稿、着色、复勾线、铺金描金、开脸、装裱、开光等。 实践课54-74节,分为校外考察观摩和校内完成临摹作业两个部分,在理论课后,要求学生带着疑问与好奇进行校外考察观摩,到四川藏区寺庙实地考察唐卡的原生状态,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审美元素,现场观看唐卡画师制作画布,磨制颜料,调配颜色,绘制唐卡。与画师现场交流,解决概念或技法方面的疑惑。返校后,要求学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完成考察报告,作为课程的考评依据之一。另一方面是临摹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噶玛噶孜画派唐卡作品为临摹范本。由于唐卡绘画精细繁复,往往一幅唐卡的绘制周期少说两三月,甚至半年到一年。所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一整幅唐卡的临摹是不现实的,故本课程将临摹范围减少到局部临摹,内容包括人物面部、手部姿态、吉祥图案、花卉山水配景等。 (七)课程考核方法 以百分制计分,学生按要求呈交考察报告和课堂作业,平时考评成绩占30%,作业总评占70%。 (八)教材及参考书 由任课教师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编写教材讲义。参考书籍有:《唐卡画教程》德拉才旦著,河北美术出版社:《康巴唐卡》杨嘉铭、目雅·丁增、杨艺著 中国旅游出版社:《中国唐卡艺术集成·德格卷》冯骥才主编,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藏传噶玛嘎孜画派唐卡艺术》康·格桑益希著,四川美术出版社;《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罗伯特·比尔(作者),向红笳(译者),中国藏学出版社。 以上为本校唐卡绘画课程的课程设置,希望经过不断地教学实践,总结出更多的教学经验来完善设置内容。 三、課程实践 本次课程实践具有实验性,是对以上课程设置的具体实践和验证。教师使用多媒体幻灯集中讲授理论知识,课堂示范制作画板(相当于画布)、研制矿物颜料、勾描线稿、着色及描金技法等。临摹范本选取的是四川省博物院馆藏《绿度母》、《白度母》、《龙树菩萨》等噶玛嘎孜画派唐卡代表作品。 首先,唐卡绘画的传统绘制步骤一般分为八道工序:制作画布②,起稿,白描,着色,复勾线条,描金,开眼,装裱③ 然而,传统唐卡的绘制工序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极高的专业技巧做保证。例如制作画布和打型起稿这两步对学生来说操作十分困难,笔者根据国画专业特点和课时要求结合岩彩画的相关技法,对唐卡的绘制程序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分为已下步骤:一是制作画板,二是拷贝线稿,三是磨制矿物颜料,四是着色,五是描金。使用毛笔(小白云、小红毛、勾线笔等)、画板、矿物颜料、水干色和国画颜料、金箔等工具材料。 (一)制作画板 传统唐卡的绘制基底是棉布,需要手工绷在专门的木框上,使其平整緊绷,技巧难度较大,手法很难短期掌握,这个方法目前在课时的要求内可操作性不高。所以笔者采用了岩彩画的画板制作方式来代替画布基底进行教学。 制作画板的工具材料:马利油画板(24×30cm)、浆糊、排刷、喷水壶、明胶、明矾、蛤粉、方解石粉、麻纸。 先将裁好的麻纸用喷壶湿润待用,将浆糊均匀地刷在油画板的表面,把麻纸端正平展地贴裱其上,用浆糊将画板四边的麻纸包边,待其阴干。用调配好的胶矾水涂刷麻纸板表面,将其制熟。再用蛤粉和方解石粉与明胶调和成浆液,涂刷麻纸板表面制作白底,涂刷两遍。干透后用细砂纸打磨平整,再用瓷器将其表面进一步打磨光滑。这是模仿打磨画布的手法,使画板表面光滑平整,易于附着颜色。④ (二)线稿拷贝 唐卡起稿勾线是技术难度较高的步骤,学员需要长时间练习才能很好地按照藏传佛教造像度量绘制出标准的佛像人物。所以本次课程采用拓印拷贝的方法。在理论课讲解时,从提供的唐卡范本中选取局部图案,尽量保证美观、局部完整。将选好的局部按画板尺寸打印成图稿。拷贝需要使用复写纸或自制拷贝纸,用白酒调和水干色刷在熟宣纸上待其干后可用于拷贝。将打印图稿和拷贝纸固定在画板上,用圆珠笔描画图形拷贝形象,要求线条流畅、用力适度。 (三)磨制矿物颜料 唐卡的色彩之所以历经百年依然鲜艳夺目,是因为天然矿物颜料的使用。矿物质颜料的制作在唐卡绘制过程中是一道重要的工序,一般可分为筛选矿石,粗磨加工、细磨加工、湿磨加工、水飞分色五个过程。以蓝色颜料石青为例。 1.筛选矿石:蓝铜矿是石青色的原料。先将蓝铜矿原石劈开,挑选出矿石中夹杂的孔雀石和杂质。 2.粗磨加工:筛选后的蓝铜矿里还含有一些杂质,需要进一步将其在石槽内进行干磨。粗磨后,用网筛将粗颗粒筛除,细颗粒用于下一道工序。 3.细磨加工:将筛选后的蓝铜矿粗粉放在石槽内再次研磨成粉末状。 4.湿磨加工:取适量初加工的颜料粉放在毛玻璃上中,再加适量轻胶调和用玻璃研磨杵湿研磨,蓝铜矿粉末颜色由深变浅。 5.水飞分色:经上述研磨工序之后,还要进行水飞法分离色层。在色浆中加入温水,搅拌均匀,停滞一个小时,容器中分成三个层次,上层的是三青,越上越浅,下层的是头青,越下越蓝,中间一层是二青,特别鲜艳。类似研制工序的矿物质颜料还有朱砂、石绿、石黄等。 (四)着色 噶玛噶孜画派唐卡色彩清新雅致,过度自然,层次丰富。藏族画师在着色之前会用藏文符号来代表不同色块的色相及浓淡。唐卡的着色过程中同一颜色的色块一次性涂完再换另外一种颜色。先涂冷色后涂暖色,要求所涂色块干净、平整,无笔痕。每种矿物颜料要用单独的色碗调配,倒入少许稀释的明胶调和,气温低时,需要放在电热杯垫上加热防止胶水凝冻。主色和主要副色放在大碗里待用,需要淡色或副色时单独取出一点在空碗中,调和胶水,再与其它颜色调和。 平涂,用同一颜色不分深浅厚薄地平涂,以达到单纯、平面、统一的色彩效果,是唐卡着色的基本技法。矿物颜料有颗粒感,平涂时,调配过于浓稠,会使色块涂抹不匀称,应多遍薄涂,层层积染才能达到色彩饱和均匀。 晕染,晕染亦称分染或渲染。在平涂色块上用同类色过度表现形体结构与质感,增加了明暗层次和色彩表现力。晕染时需严格把握好色彩的色相,色太浅则失去晕染目的,色太深则色阶不易过渡,易产生生硬和脏的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在晕染时需要要在光滑色块上使用细腻的矿物颜料或透明植物颜料,这类颜料更容易使颜色过度均匀。 点染,是噶玛噶孜画派唐卡的特殊技法。用笔蘸颜料以点画的方法上色,当水分不足时,藏族画师会用笔在舌尖上舔,用口水湿润笔尖进行点画,如此反复。需浓者可对点数遍或色重水少,需淡者可少点或色淡水多,其浓淡效果全凭画师掌握笔尖的湿润程度。点染出的色彩过度匀称自然,不留笔痕。 条染,是在描绘花卉、珠宝等时,用细笔画出如同刀凿印的条状笔痕。这种方法既能使色彩过度自然,同时增加了物象的肌理质感。 (五)描金 噶玛噶孜画派画师善于用金色装饰描绘唐卡。所用金粉是由纯金箔手工研磨而成,将若干金箔放入盘中,加入胶水按同一方向用手指湿磨数小时,直至完全细腻成为金泥。为了增强描金部分的光亮度,还要用玛瑙或猫眼石在涂金的部位磨压。如图勾线描金加强了上色晕染后的形体轮廓,使画面呈现出富丽辉煌和装饰性强的艺术效果。 描金,以金为色,用勾线笔勾勒出物象造型的轮廓线,或用金线描绘丰富物象的纹理脉络。金色在画面中使高纯度的对比色统一和谐、浑然一体,更能增加画面的层次和亮度,使之更加光辉灿烂。 本次课程实践,由于是对唐卡局部临摹,大部分选择配景图案,故以描金作为临摹的最后步骤。 四、教学思考 该课程学习四川甘孜噶玛噶孜画派唐卡绘画技法,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唐卡绘画艺术的历史、风格形成、材料与绘制技法等知识。课程既让学生了解藏族唐卡绘画艺术的基本风貌,又能较为深入地了解四川地区唐卡绘画的艺术特色。学生表现出浓厚地学习兴趣,因唐卡绘画技法与工笔重彩技法有相似之处,中国画专业的学生能够以自身的专业基础为切入点,学习绘画技法时不觉得陌生,能较快地理解技法和材料的要点特点,丰富和拓展了他们的工笔技法,以及对天然矿物颜料等材料的认识。 注释: ①根秋登子,白玛英珍,雪域精工——藏族手工艺全集[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6 (09):2. ②康格桑益希.唐卡艺术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05):222 223. ③康格桑益希,唐卡艺术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05):307 315. ④王雄飞,岩彩画教材[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09):14. 作者简介:王博唯(1989-),男,硕士研究生,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工笔人物。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