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南黎族合唱在中小学的教学现状 |
范文 | 尹航海 [摘要]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全方位的,因此在这一背景之下我国对于文化发展、教育发展乃至经济发展都从追求量的突破转变为对于质的要求。海南黎族民歌是我国民族歌曲的缩影,歌曲代表了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因此,本文着力于研究海南黎族合唱团走进中小学的现状,首先本文阐述了黎族和黎族合唱,并分析了黎族合唱走进中小学的意义;其次,分析当前海南黎族合唱走进中小学的策划和实施过程;最后,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黎族民歌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海南;黎族合唱;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0-0029-03 一、黎族合唱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黎族与黎族合唱 海南岛地域辽阔,有多个古老的民族,而黎族则是海南岛最早居住的民族。黎族人自称“sai(赛)”,居住在海南的亚热带山地,物产丰盛,空间广阔。良好的自然环境让整个民族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保持着自然淳朴、温顺平和、自立自强等优秀品质,这些优秀的人文素养烙印在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黎族民歌则是黎族文化最好的代表,最早的黎族民歌是黎族人民在劳作当中的号子,作为海南岛最早的居民,他们开荒扩土,织衣耕作,逐渐产生了在劳作当中释放情绪、缓解疲劳的想法。而劳动号子就是在这种精神下应用而生。《赶鸟歌》《捡螺歌》《舂米谣》等多个民歌都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黎族人民生活的场景,也在歌曲当中寄托了他们最淳朴自然的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黎族人民走出了深山野林,融入现代社会,而与此同时黎族民歌作为黎族文化的重要部分也结合着当代的音乐方式不断融合。黎族合唱则是在保留了黎族民歌的特点之下的现代唱法,从而让黎族民歌能够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下去。 (二)黎族合唱进中小学的意义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无数前人的努力之下,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从经济建设来看,我国已经取得了量的积累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从量的积累上升到质的改变,是当下人们最为关切的,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这也同样适用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基本普及,更多的学生踏入了中小学的课堂学习。然而,对于中小学的教育不仅仅是完成一些基本的文化课程教学,更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而为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创造多个可能。让学生在基础阶段接触艺术,接触最新的技能,保留自己本民族的浓厚文化,从而培养他们优秀的价值观念。 因此,在这一历史使命之下,在海南师范大学音樂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组建了海师蓝韵合唱团,致力于研究与呈现黎族合唱作品,从而高雅艺术进校园黎族合唱专场音乐会走进海南中小学的音乐盛宴持续至今。一次良好的艺术表演,如同燎原的星火,能够为中小学生的精神层次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中小学生因为实地接触了他们生活中所不常见的事物,就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进而不断激励他们努力和奋斗。其次,对于海南地区的发展而言,以包容开放的进取心去迎接未来时代的同时,也需要怀着民族自信心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有,更是精神层次上的自信和愉悦。黎族民歌是我国众多民歌的缩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必不可缺少的。因此,海师大的黎族合唱这一艺术会演,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了自己本民族文化,帮助他们培育优秀的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让黎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二、黎族合唱的教学现状 (一)黎族合唱走进中小学的组织策划 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赵玉生教授创办了海南师范大学蓝韵合唱团,并与以高雅艺术进校园黎族合唱专场的形式走进中小学,响应了我国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一开始,赵玉生教授带领着海师大的蓝韵合唱团的学生们走进中小学,以合唱音乐专场的形式向中小学学生们演绎了黎族民歌合唱。这一活动引起了中小学师生的欢呼和一致称赞,最终为了能够更好地弘扬和传承黎族民歌文化,在海师大团体不断的努力和钻研之下,黎族合唱专场音乐会每年都会举办多次巡演走进中小学,并且获得了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支持与喜爱。 而在相关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黎族合唱团体从歌曲的编排、歌曲选择、服装道具等都进行了大量的筛选和准备,以求与黎族民族特性保持一致,最大限度地还原黎族民歌的艺术特色。首先,基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学术研究目的,海师大作为南海音乐研究基地,大量搜集和整理黎族民歌史献和书籍,按照其民族发展的时代特点进行分类整理,并且邀约著名作曲家共同创作具有特色的黎族民歌作品;其次,海师大师生通过对作品的整理和梳理,按照合唱的方式进行重新编排和练习;最终,为了能够还原民族文化,又精心设计了黎族合唱表演过程中的舞美、灯光和服装道具等。通过一系列的准备,黎族合唱走进校园开始实施,在海南省的多个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会演,带给中小学一场艺术的盛宴。 (二)黎族合唱走进中小学的活动实施 1合唱表演 海师大的蓝韵合唱团是在赵玉生教授的精心指导下成立,目前团队成员不断壮大。为了能够满足海南省多个地区的中小学需求,同时最大限度弘扬和传承黎族民歌文化,蓝韵合唱团又分有二团,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合唱排练展演。这种合唱表演,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以现代的音乐表达方式接触了黎族民歌,带给他们更多的听觉享受,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化素养。 2音乐互动 除了合唱表演的形式之外,海师大的师生还会利用空余时间,跟中小学的学生进行音乐互动。在学校的组织下,以歌唱交流、舞蹈互动等学习方式展开,而在活动当中也会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唱歌错误,并且传递一些艺术表达技巧,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学习音乐的相关理论和文化。音乐互动的主体主要是为了传递黎族文化,在音乐互动的过程中,让中小学生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其本民族的地域风情。 3兴趣广角 黎族民歌数字化建设对于保护黎族音乐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可视、可见,而且方便了解黎族民歌的状态和发展[1]。因此,在和中小学生的接触和互动过程中,海师大还组织了兴趣广角。对于热爱黎族民歌的中小学生们,合唱团的团员还和学生们建立了微信群作为联系纽带。而这些中小学生们可以在黎族民歌的微信群中进行交流互动,而海师大师生也会就学生的一些音乐学习和文化学习的问题做出解答,帮助学生全面的发展。 三、黎族合唱在中小学的传承策略 文化的传承和音乐的教育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促成的,需要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接触和学习,进而培养出良好的兴趣和习惯,最终实现对于某一种文化的精通和喜爱。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黎族民歌文化,本文将遵循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一些实际的音乐表演娱乐活动,让中小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不断接触黎族民歌,最终达到喜爱和理解黎族民歌的目的,将黎族民歌更好传承下去。 (一)适当宣传铺垫,按年级组织曲目 从实际的黎族民歌宣传过程来看,由于中小学生的艺术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因此对于黎族合唱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甚至很多本地方的学生对于这些民族歌曲也不熟悉。进而容易造成中小学生只是将这些歌曲作为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一种歌曲去欣赏,并没有认真去学习了解歌曲的内在文化。这就造成了黎族民歌走进中小学的效果不佳。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传递黎族民歌文化,应当从学生的基础素质培养和歌曲筛选入手。 首先,为了能够短期内提升中小学生对于黎族歌曲的了解,应当在黎族合唱走进中小学表演之前,制作一些用于宣传的海报和视频资料等,在学校的报栏等多个展位进行宣传。由于学生不了解黎族民歌,进而会通过网络的手段来了解有关黎族民歌和相关文化的信息。同时,学生的好奇心较重,会预先在网络上温习黎族这一民族文化。这种宣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短期内提升黎族民歌的欣赏能力。随后随着黎族合唱多次进入学校,学生也会在整个接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黎族歌曲的欣赏鉴赏能力。 其次,考虑到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可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分别制作不同的曲目单。除了一些经典曲目在所有的学校进行表演之外,可以将一些黎族民歌简化,创作一些适合于中小学省模仿的一些音乐互动形式。例如《赶鸟歌》中有模仿鸟叫、溪水等声音,我们可以将歌曲简化,多加一些情景模仿等,这种活泼的歌曲符合小学生好动活泼的个性;而在其他的中学生中,编排《捡螺歌》等一些劳作歌曲。总之,通过不同的曲目组合,适应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学校范围 目前,受限于地理和资金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黎族民歌走进中小学还只是在海南省的部分中小学进行,从范围来看还远远不够。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传递和弘扬黎族民歌文化,应当号召更多的学校加入进来。 首先,利用学校的学生互动交流的方式,让高校与下面各地方学校之间的交流,可以在中小学校组织海南黎族民歌的合唱团队,主要的交流生员发展力量以海师的大学生为主。通过这种社团的形式,将海南黎族民歌文化在海南省进行表演和宣传。从而突破局限性,走进更多的中小学。 其次,海师大的师生们还应当在现有的活动范围里进行拓展,以海口市为中心点积极地向海南省的其他城市拓展,走进其他城市的中小学去演唱黎族民歌。同时,需要根据当地的特点来合理安排演出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将海南黎族民歌不断推广和传承。 最后,当前社会是一个数字社会,除了在各个地区的中小学进行合唱会演、音乐互动的方式进行推广之外,海师大师生还可以制作一些视频和音乐,以网络的形式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进行宣传和推广。而其他地区则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和掌握海南黎族民歌文化。 综合以上分析,黎族民歌文化的宣传和继承不是某一个团体和组织就能够完成的,因此在传承和发扬黎族民歌文化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其他组织的力量。同时,在当前现有的条件基础上,精心策划和准备从而扩大活动的学校范围。 (三)以偶像的带动力量实现黎族民歌传承 在艺术的海洋里,偶像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在二十世纪,迈克尔·杰克逊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时至今日,人们仍然缅怀迈克尔·杰克逊的离世,并且仍旧模仿和传唱他的经典曲目。而迈克尔·杰克逊曾经为了慈善组织和世界和平组织创作的歌曲,通过音乐的传播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和平和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海南黎族民歌文化的传播也需要重视和利用这种偶像崇拜的力量,以偶像的带动作用来实现。 首先,在海师大黎族民歌合唱团走进中小学的过程中,需要给予优秀表演学员更多的展示机会。通过优秀个人的表演,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的作用。同时,团体的表演过程中也需要注重细节,严格要求整个合唱表演的过程,从而在学生群体中留下完美的艺术印象。通过个人和合唱团体形象的培植,进而让中小学生们将其作为偶像崇拜。 其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继承文化,还要与时俱进,用更好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融合,将各文化特色结合起来,创新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促进文化的传承[2]。海师大作为黎族民歌传播的偶像团体,更是需要以优良的作品作为基础。因此,我们除了需要揣摩黎族民歌的基础,刻苦钻研进行改编,更应融入或者一些有特点的音乐元素,从而创作受到广大中小学乃至全社会喜爱的音乐曲目,通过这些经典和优秀的曲目传播,来实现海南黎族民歌文化的传承。 结语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曾经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而这些民族文化都需要当代人去学习和继承。因此,本文分析了黎族合唱在中小学的文化推广状况。本文认为,黎族民歌文化的推广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促就的,需要注重学习人群的特点,因材施教。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来制定适应的曲目;其次,黎族合唱的宣扬还需要让更多的中小学校加入进来,因此海师大师生需要利用社会其他团体组织力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扩大文化推广的范围;最后,艺术的传播需要注重偶像的力量,海南黎族合唱团需要树立属于自己的形象,进而通过偶像去带动黎族民歌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注释: [1]董怀岩.浅谈互联网+思维下黎族民歌的数字化建设[J].北方音乐,2018,38(11):25. [2]赵媛.谈黎族音乐及其传承发展[J].音乐创作,2018(03):181. (责任编辑:刘露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