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归元”高师钢琴教学
范文 汪在东
摘 要:引用哲学名词“归元”,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高师钢琴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钢琴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力图通过归元各心理因素使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归元;心理学;高师;钢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0)01-0107-03
教育乃国家发展之根本,因此培养合格的、能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教师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高等师范院校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机构。由此延伸,全国各大音乐学院师范(教育)系和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的重点课程——钢琴课的本质就是为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服务,使每一个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具备合格的与钢琴有关的技能。
传统的高师教学大纲只是要求学生毕业后做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对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心理学认识和学习的要求也仅仅停留在如何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层面上,而缺少针对随着时代变迁而时刻变化的社会需求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普遍生活水平提高,学钢琴的和考艺术院校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对这方面师资的需求也日渐增长。毕竟各音乐学院等高校的教师为数不多,所以,广大高师毕业的学生就自然成了满足这些社会需求的主要力量。
钢琴教学与其他普通课程教学所不同的是,钢琴教学是艺术的教學。苏珊?朗格曾经说过:“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她以此确立了艺术本体论的地位,并提出了艺术归元论。在她的理论中,艺术是以符号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符号与人类情感的最初交流,形成艺术上的归元,从而探索出艺术的本质。
对于如何解决高师音乐毕业生在毕业后除了能够在很好地胜任普通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能适应社会对于钢琴音乐的普及教育和培养合格、高素质的音乐类高考生的实际需求的问题,本文借鉴苏珊?朗格的艺术本体理论,提出高师钢琴教学之“归元”这一中心论点。
“归元”,其意义简单地说就是:归根结底,回归事物本质的一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除了变化本身是绝对的,其他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的。因此,事物的本质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发展以及人物的变迁等因素而发展变化,高师钢琴教学的本质也会随着事物的改变而发展,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才能很好地将高师钢琴教学的本质真正“归元”,从而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新的、多元的思路和方法。
高师钢琴课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心理变化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要想真正了解和掌握心理学在高师钢琴课中的关系和作用,应该对归元心理学的原理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即研究归元心理活动的角色:高师学生、归元心理活动的过程:高师钢琴教学。
一、归元高师学生的心理因素
(一)理性与感性的矛盾
音乐艺术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外在延伸,是自由的、情绪化的,所以学习音乐的人大多都有着很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特性使学习音乐的人在处理问题上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丰富的感情对于学音乐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感性时常会和理性发生冲突和矛盾,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音乐专业的高师生所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音乐专业的高师生来说,各高校制定的严格的校规与他们微妙的内心情感世界有着一定的矛盾;师范院校相对比较封闭的学习环境和他们对自由艺术的渴望也有矛盾;希望成为知名艺术家的理想与当一名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现实情况同样存在矛盾,这些理性与感性之间各种各样的的矛盾在他们心中发生激烈的碰撞,对其学习和生活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积极与消极的情感
积极方面:远大的理想。
在当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终致成功的事例成了无数学生的楷模和榜样。同样,在教育行业中不断出现的大批优秀教师用青春和生命在三尺讲台上写下的一首首奉献之歌也带动了无数师范专业的学生。前辈的事迹影响着他们,使他们也渴望像这些优秀教师一样能够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风范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生,把自己对教师工作的认识和想法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去,从而真正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最大限度体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所在。
消极方面:为情所困。这里的“情”主要有两个方面:情绪和感情。
所谓“情绪”在很多时候和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性格”的4种基本类型: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和黏液质。这些类型说明了人在性格上存在先天性差别,再加上后天不同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使得每个人的性格迥异。新时代的高师生有很多从小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主观上因为年少缺乏自制力,不懂得调解自己的情绪;客观上家长和学校的老师大多以学习为重而疏于心理上的正确引导,使得他们很多人都有“小皇帝”式的毛病,不良的性格习惯让他们在遇上各种问题的时候更多的表现为冲动性情绪,缺少理性的思维和自我控制能力。由于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时容易以点带面。冲动的性格使他们很容易变得偏激,当碰到挫折时会怀疑一切并对现实社会产生不满和愤恨情绪,极大地影响了其进取心的发展。
而“感情”则是很多高校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方面。其实在中学时代,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对异性的好奇和倾慕之情就已经在很多学生的心中悄悄萌发。但是,在中学时期,因为这些情绪很容易引起“早恋”而影响学习,所以是被老师和家长严加管制的。到了大学,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和父母在身边的时刻管教,学校方面一般也是对此采取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一颗“青春的心”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和解放,自然,谈恋爱就成了大学生最常见也是最流行的事情。但是,由于是在校学生,心理上本身就不够成熟,加上前途未定,所以大学生的恋爱往往是以失败告终的。不良的情绪和失恋的痛苦都会对他们的心理起到负面的作用。
另外,现实社会里,中小学音乐教师不受重视的现状也是音乐专业的高师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因素之一。
这些心理上的各种特点和因素在音乐专业的高师生当中普遍存在,也是他们成长过程的正常表现。作为高校的管理阶层和教师,对这些问题应该正确处理和对待,不要放任自流或者对他们进行空洞的说教,而应该积极地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使他们的心理能够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
(三)对于钢琴学习目标正确的认知
长期以来在中小学校里面音乐课不受重视的情况影响下,从学生到老师都容易产生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在中小学音乐课中,音乐教师不需要太高的钢琴技巧,只要能简单弹出课本上所列出的那几首歌曲就可以了。有的中小学校的校长在招聘音乐教师的时候也常常是只要求来面试的高师毕业生会自弹自唱几首课本上的歌曲就行了。这些情况使很多学生认为高师钢琴学习的目标就是会弹一些简单的中小学音乐课本上所出现的几首歌曲伴奏,从而使学生在学习钢琴的时候对自己的要求很低,也因此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大多数的中小学生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理论与技巧的训练,但是,他们的听觉能力是敏锐的,对一切声音效果都会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情感个性和爱好进行辨别和鉴赏。虽然他们可能分不清某一段音乐是贝多芬写的还是柴可夫斯基的创作的,但是他们也会出于自身本能的感受,也就是对这段音乐感觉是否好听来作出好坏的简单而真实的判断。因此,拥有较好的钢琴基础和伴奏技巧对于激发中小学生对音乐课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而不可缺少的。高师生对于钢琴学习目标的正确认知是高师生心理认知的重要环节。
二、归元高师钢琴教学
在高师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使学生的情感与行为技能得到良好发展。
(一)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情感”是心理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谐的师生感情、互动的教学氛围,都是促进学生心理活动中“情感”的健康发展,有了积极的“情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改变以前陈旧的一切都是老师说、学生听的观念,把“我”教“你”变成:“我们”一起努力,上好这堂课;让学生不再“害怕”老师,把“师道尊严”变为“互相尊重”,让学生明白在人格上是和老师平等的,这样当学生自己成为老师以后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他的学生,从而形成良好循环。
钢琴教学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钢琴老师毕竟只是钢琴老师而不是钢琴家,所以有自己一定的局限性是正常的,钢琴老师也会有很多作品没有接触过,对很多作曲家不够了解。所以在钢琴教师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要敢于直面这个事实,要勇于向学生说清楚老师也有不会、不能、弹不了等情况,让学生知道钢琴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弹奏钢琴作品的方法,而不是像个钢琴大师一样把每部作品都能来个完美示范,要听这种完美示范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听CD、观看VCD等方式来补充,从而完善教学效果。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钢琴教师碰上自己不太熟悉的作品,又不好意思对学生说自己不会的尴尬场面了。同时也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更有人情味,师生关系就在彼此之间坦诚相待的基础上和谐起来,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显著提高。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钢琴学习其实和其他技能的学习一样,其学习效果也会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不同学生的不同成长历程决定了他们的不一样的学习效果。所以钢琴教学一样需要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作为钢琴教师在明白这个道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接受教师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学会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同样以这种方法去进行教学活动。
(三)完善的教学目标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涵盖了知觉、思维、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钢琴教师在制定一堂钢琴课的教学目标时,除了注重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之外,更要注重音乐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并使其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学科渗透,从而使教学目标能更好地体现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完整性。例如在一些带有抽象色彩的印象派作品,如德彪西、拉威尔的作品里面,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复杂的技术性练习的同时,更多地从感觉、知觉、情感等方面去理解这些具有浓郁幻想色调的作品,让学生能够从作曲家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这些技巧和风格都很独特的作品。这样一来,学生在学到高超技巧的同时,也得到了情感的升华和完美人格的熏陶。
(四)坚强意志是自我心理修养的基础
由于自幼來自家庭的娇惯,缺乏坚强的意志成为很多21世纪的新一代大学生的共同弱点,而是否具有坚强意志是自我心理修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个课题。其实,对于钢琴教学这方面来说,每天最低2小时,多达10小时的技术练习本身就很锻炼学生的意志和耐力。而很多史诗级的钢琴作品也具有很强烈的自我奋斗色彩,如肖邦的《叙事曲》、贝多芬的中晚期奏鸣曲、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等,这些大师级作品除了给我们带来强烈的听觉震撼以外,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去感受这些作品所表现出作曲家在他们坚强意志的心理作用下自我奋斗的心路历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并以此提高他们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
通过钢琴教学,在培养学生高超的技能技巧的同时,也让学生具有了敏锐的“感知觉”、成熟的“思维”、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等心理素质,这样的钢琴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现代高师钢琴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综合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现状,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归元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新的角色定位,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拓宽教学思路和方法,针对最新的社会需求制订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大纲;在课堂上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教学思路,在教会学生弹琴的同时,也教会学生自己独立进行钢琴教学的能力。当我们充分认识并实际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去指导高师钢琴教学的时候,自然就能很好地归元高师钢琴教学,在心理学层面达到高标准的目的,并在心理素质上确保我们的毕业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普通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适应社会需求的重任。
责任编辑:李姝
参考文献
[1]邓晓臻.论人、实践、社会、历史四位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浅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5(2).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3](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4]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美)多娜?帕尔托.女性性格类型指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