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试析高职高专公共艺术课程师资力量培养的重要性
范文

    邵丹 孙方旭 李阿萍

    【摘要】根据国务院与教育部及各省教育厅针对强化美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动,公共艺术课程在高职高专课程体系中的平衡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院校艺术教育发展呈现出上升趋势。本文根据高职高专的教育特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针对部分职业院校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做出对策分析,同时为建设职业院校艺术课程师资力量培养模式提出一点意见和建议,呼吁职业院校对提高音乐课程的关注度与重视程度。

    【关键词】人才培养;师资培养模式;公共艺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针对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提出专科参照执行字样进行布置落实,促使公共艺术教育成为高职院校评估的重要标准之一。公共艺术课程是面向全体高职学生進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施美育教育的直接途径。《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新的时代形势要求加快发展学校艺术教育,明确加强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在职业院校积极开展艺术教育,这对职业院校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文将透过对职业院校艺术教师的评价剖析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现状并作出对策分析,并为建立职业院校艺术课程师资力量培养模式给出一点建议。

    一、高职高专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根据2015年教育部起草并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本文针对龙江高职业院校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情况进行宏观分析。

    第一,公共艺术课程学时开设不充足。根据教育部教体艺【2006】3号文件的要求,“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此项职业院校开设课程学时不充足,无法保证课程学时与学分要求,无法满足开设限选课与选修课两类艺术课程。艺术课程开设门类偏少,不够丰富多样,无法给学生提供在艺术领域中体会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等能力。

    第二、开设公共艺术课程设备及资源无法满足课程需求。高职高专院校在公共艺术课程所需设备方面有所欠缺,关于艺术课程专用教室、器材设备和艺术社团活动开设及运行情况无法满足教育部文件要求。应加强公共艺术课程的设施建设,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

    第三,从事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师队伍混乱。职业院校从事公共艺术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共艺术教育水平,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教师中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有大量艺术实践经验的人才较少,引领整个学科发展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也很贫乏;其二,体现在公共艺术教师的编制上,大多数职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师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编制人数(学校学生总人数的0.15%~0.20%),职业院校学生过万人数多之又多,按国家规定的正常编制,至少应有艺术教师15人,而实行情况,众多院校中体制外艺术教师人数较多,且专业不对口艺术教师人数也偏多。所以,增强艺术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第四,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来说,职业院校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科研人员还是屈指可数,大部分高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公共艺术教育科研关注不足,教师缺乏积极性与参与性。

    二、关于高职高专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第一,针对理工类学生重点打造文化艺术气氛,让学生们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同时做好理工类学生的艺术兴趣偏向调研,了解学生对艺术课程教育的需求,在其兴趣与实用的基础上开设多样性艺术课程,在课程的内容编排与选择上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艺术需要,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与艺术的创造力、感染力。

    第二,高职院校应强化艺术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教育,增加艺术实践的课程类型,用实践活动丰富艺术的拓展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二度创作中感受艺术独特魅力,提高艺术的鉴赏力与接受感。

    第三,建立公共艺术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系统完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完善的课程体系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在保证院校课程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公共艺术课程标准与细化工作;其二,开设限选课和选修课两个层面,建立多样的艺术课程和选修课程种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艺术教育资源。

    第四,高职院校应按照教育部教体艺【2006】3号文件的要求,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之中,开设八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两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

    第五,高职院校应加强艺术课程的相关硬件建设,设有专门的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教室,开设公共艺术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的艺术实践需求,并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及音响效果。

    三、建立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课程师资力量培养新模式

    在确保艺术课程顺畅发展的同时,要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教育。要定期对公共艺术类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多参与国家级艺术交流会,在会议中感受多元文化艺术的感染,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与能力,丰富文化艺术底蕴的积累与互帮互助的学习交流方式。针对艺术课程师资力量的培养模式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首先,增强艺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与课程规划,严格按照教育部下发文件执行,提升公共艺术课程在高职院校的重视度。针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师的科研也需要加强支持力度,在撰写论文与课题、竞赛中提升投入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与专业化,为艺术课程教师的培养做出贡献,为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的发展尽点微薄之力。

    其次,提高公共艺术课程和人才培养的重视度。在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发展中,我们要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关注度与重视度,建立系统的公共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工作,逐步加强具有特色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公共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师资力量建全的情况下丰富艺术选修课程的形式,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提升艺术教育的层面与实用性,开设舞蹈、合唱、小型乐队等社团,增加学生的艺术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更合理、更全面地规划公共艺术课程的标准与实施方式,充分利用培养出来的优秀艺术课程教师发展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做到理论与实践、科研三者相融合的发展体系,培养更多优秀的、全方位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再次,发挥师资力量带动课程发展。在公共艺术课程限选课与选修课的教学中,应该从艺术寓教于乐的本身出发,潜移默化地挖掘学生身、心、灵三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为艺术教师提供多交融、多交流的学习培养机会和健全培养模式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的力量在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充分体会艺术课程的重要性与关键点,透过多元的艺术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和热情。

    总之,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现状及师资培养的角度剖析了艺术课程的缺口与弊端,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对策,希望可以为高职高专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为我国的美育教育事业做出一点贡献。同时也希望高职高专院校在提升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多关注艺术课程给学生身心带来不可替代的影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