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幼儿钢琴教学中兴趣培养的思考 |
范文 | 张明夏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钢琴教育也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同时,在钢琴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大部分儿童的练琴效率不高,精神不够集中,练琴的积极性差,对于音乐的表现力没有体现,更严重的有出现不想练琴而破坏钢琴,甚至自残的极端行为等等。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与分析后认为:对于幼儿钢琴学习来说,兴趣是学好钢琴的先决条件,也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是以“培养幼儿钢琴学习兴趣”为研究重点,采用两种常用的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即问卷调查和访谈,使用多种不同形式了解儿童钢琴教育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结合教育学、心理学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艺术培养;趣味性;积极;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幼儿学习钢琴中出现的问题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大部分幼儿是比较喜欢音乐的。这说明儿童天生就有着对音乐的一种“原始兴趣”。有些家长在访谈中表示,小孩子一听到音乐就跟着音乐的律动开始又蹦又跳,对喜爱的曲子他们会反复地哼唱,所以,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具有音乐天分的,一定愿意学习钢琴这一门乐器。但是,“喜欢音乐”不能同“喜欢弹琴”划等号。事实上,孩子年龄虽小,但对钢琴学习也有自己的理解,如果家长和教师忽略了幼儿自身的感受,片面强调自己的意愿,这必然会让孩子在學琴方面产生诸多的问题。 二、培养幼儿钢琴学习兴趣的意义 (一)为何要培养幼儿钢琴学习兴趣 在钢琴教学中,兴趣是指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对音乐所具有的一种积极主动态度。儿童对音乐的兴趣表现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中,慢慢地由具有短暂的兴趣发展成为稳定而又长久的音乐兴趣。兴趣的价值在于它能激起幼儿的最大潜能,使幼儿能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方面,克服不利因素,通过努力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兴趣的重要性 钢琴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乐器,从刚入门、把握初级演奏技巧,到能自如而有情感的演奏曲子,这并不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孩子必须坚持不懈地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他们的自律能力,培育他们的意志力,逐渐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兴趣可对幼儿情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幼儿身心的发育没有成熟,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日常行为。幼儿对喜欢的事物就会产生积极主动的兴趣态度,从而提高活动效率;而对于讨厌的事物,就会表现出消极、不主动甚至淡漠的情绪,不仅活动效率不高,而且还会起到反向的推动作用。 三、对幼儿钢琴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 (一)幼儿生理 心理对兴趣的影响。根据美国生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4—6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鼓励孩子,采取正确的引导,就能防止钢琴教学中生理疾病及不良生理状态的发生。儿童的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通常是大块肌肉先于小块肌肉。幼儿弹奏钢琴时经常会出现塌指或力量不足,为了有效控制肌肉的运动,使指关节、掌关节等各关节及肌肉的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必须经过不间断的、反反复复的练习。由此可见,学习钢琴这一门乐器能对关节、神经与肌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弹钢琴不是手指的单独运动,而是由手指、胳膊及身体协同发展的结果,指关节、掌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还有肘关节等各关节在触键时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学习钢琴这门乐器不仅可以促使身体协调性的发展,还可以训练手指的灵巧运动。钢琴学习机能的发展与大脑皮层的机能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左右手的分化,大脑中管理手的皮层代表区占据绝对优势,指尖分辨力非常灵敏,这是学习钢琴得天独厚的条件。双手都得到锻炼,那左右脑就都能同时得到开发。 (二)外界条件影响 大部分儿童在学习钢琴时都有家长在一边旁听及陪练。由于求急心切,一些家长总是在旁进行说教。幼儿学习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便急于纠正或批评。这使很多孩子在学习中缺失兴趣和自信,倍感压力,降低了学习效率。巨大压力只能使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逐渐消失。 四、如何培养幼儿钢琴学习中的兴趣 (一)家长的配合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小觑的关键就是家长。大多数儿童不仅在上钢琴课时需要家长的陪同,回家练习也是由家长监督和指导。虽然钢琴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因素,但家长是每天陪伴孩子,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家里,家长让孩子聆听自己感兴趣的音乐曲子,如童话音乐剧、音乐故事、儿童歌曲等,也可以去买带有经典曲子的录音带或激光唱片,播放给幼儿听。当幼儿学琴学到了一定程度时,就可以有目标地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播放,让儿童欣赏,为钢琴作品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带幼儿到音乐厅听现场音乐会,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音乐带来的现场特有气氛。让孩子设身处地于高雅的音乐环境中,聆听着情感丰富的音乐,能让幼儿从内心接受音乐,刺激和提高幼儿的演奏兴趣,使他们在音乐之路上不断成长起来。 (二)老师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必须认识到幼儿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再者,钢琴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也需要不间断地练琴、听课,甚至还需要上课,要对学生负责,对音乐教育事业负责。只有当钢琴教师自己先掌握了正确的弹奏方法,才能使学生在钢琴学习中会有进步。 一些幼儿学习钢琴的时间较长,但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幼儿自身条件的影响外,老师的教学方式科不科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学前幼儿的身心发展都还不怎么成熟,主要表现在精神不能集中、较容易分散,自我约束的能力不强。如果让幼儿保持一段时间坐在原地学习钢琴,枯燥的训练很容易让幼儿感到疲倦甚至厌烦。所以,我们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将教学游戏化、活动化,巧妙地将内容与活动集合起来,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能激起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 其实,无论年龄大小,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独有的个性,而且他们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不能一律使用同一种模式进行钢琴教学,因为这样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甚至会有背道而驰的倾向。因而,教师们应根据每个孩子进行因材施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生长环境、生活处境、喜好及性情特征等方面着手,对症下药,因势利导。 (三)启发性教学 老师可以运用一些直观、生动且形象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比如,相同的一种节奏型或相似的一段旋律,可依据自己的不同感受从而演奏出不同的表现力,着重并激励哪怕是细小的与众不同地方,或者可以制作一些人的画面,介绍音乐内容,让学生根据音乐艺术特有的形象产生联想与想象,让儿童将其想象到的音乐形象使用口语阐述出来,这也是启发孩子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很棒的学习方法。 钢琴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能促进刚开始学习钢琴的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幼儿有时会有比较明显的不稳定的情绪倾向,有时他们的表现令人不太满意,这时教师应防止使用命令或训斥的语气,而应该使用温和的语气指出他们在弹奏钢琴时有待提高和错误之处,从而进一步启蒙和引导,可以鼓励式的口吻对孩子说:“这里如果能这样弹奏效果就会更好呢”。他们会很愿意接受這样温和的话语,能很快纠正错误,提高不足。这既保护幼儿学琴的热情,也对幼儿思维的开发有促进作用。 (四)实践总结性教学 平日里,多组织一些钢琴沙龙或小型音乐会。鼓励孩子多多实践,并让家长参与欣赏观摩,无论好坏,对上台的孩子多加鼓励和建议。这样一来,彼此都可以互相学习,取他人之长处弥补自己短处,还能改善孩子害羞怯场的心理。 目前,我国的业余钢琴考级制度也存在着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考级这个问题呢?首先,家长和钢琴教师们就要清楚考级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增强孩子们自身的修养和激起他们学琴的兴趣才是终极目标。其次,现今钢琴考级应该践行综合性评判体例,除了注重琴童弹奏技术的规范性,还要对他们演奏进程相对应的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等多方面加以考核评价,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益的。所以,不管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心声,所有活动均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最根本起点和归宿,才能更好地激起儿童对钢琴的喜爱,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五)空间的创设 学前儿童大多活泼好动,想象力大胆丰富,喜欢色彩鲜艳的事物。去幼儿园看看就会发现到处都是丰富多彩的图案和摆设,因为孩子们喜欢。所以,我们的教学环境不能太过于陈旧单调,也应该明朗鲜艳起来。设定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教学过程也是有很大作用的。在教学的房间中可以增添一些其他的色彩,比如花花草草这些有益身心的摆设,或是一些著名音乐家的人物像,这对孩子身心的愉悦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切忌让幼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学习。 除了环境的设计以外,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立意识,所有与学习钢琴有关的事物中,凡是学生力所能的事情,家长教师都应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完成。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亲为”。很多练琴中的小事情,儿童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并且还能做得很好。如翻乐谱、调凳子、擦琴键等。这虽然都是些“小事”,却有利于孩子形成独立的心理。另一方面,家长不要变成孩子学习钢琴过程中的帮手,更不能代替儿童思考,反之会使他们产生依赖性,成为习惯之后会对琴童不利。练琴时,老师的要求、曲子的重难点,应该先让琴童自己回想,然后自己解决,实在想不起来的时候,家长再提示、启蒙,提示时不代表全部包办、代替。当孩子没了可以依靠的事物,就会自己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多地开动脑筋,这样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和进步的空间就会更大。 兴趣存在于每个人接触的社会活动当中。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心智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凡事都要以兴趣为主去进行探索。而且钢琴的音色悦耳动听,能引起儿童学习钢琴的乐趣。结合老师自身对幼儿的了解,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良好的教学环境,对症下药,才能让儿童在钢琴学习中得到健康而稳定的发展。以培养兴趣、提高审美为最初目的,从而使儿童的乐感、美感得到培育,能真确达到从“要我学琴”到“我要学琴”的自觉性的发展,通过学习钢琴真正达到全面发展,为幼儿整体素质起到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20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