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口琴进课堂的有效运用
范文

    曹艳

    【摘要】口琴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和声的立体感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笔者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口琴与“听音”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听音能力;二、口琴与“唱谱”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和视唱能力;三、口琴与“创作”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四、口琴与“合唱”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演唱的能力;五、口琴与“课外活动”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关键词】口琴;课堂教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71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基础音乐课程改革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正一步步深入人心。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我们学校研发了系列的音乐校本教材。其中,在器乐进课堂的校本课程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口琴”进课堂。我们之所以选用了口琴进行教学,不仅因为它价廉且便于携带,更由于它的“三性”——音准的稳定性、吹奏技巧的易学性、自身音色与学生演唱音色的协调性。乐器的音色优美,容易演奏,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器乐教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手段。

    按《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音准能力、听音能力、展示和表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单纯地学唱歌曲既限制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限制了能力的培养,音乐素质的提高也受到了影响。通过器乐教学实践,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扩大了学生接触音乐的范围,加深了对音乐的享受。因此,口琴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和声的立体感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一、口琴与“听音”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听音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有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可是,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难进行的就是“听音”,很多学生就是听不出来do、mi、sol哪个高,哪个低,对于没有接触过乐器的学生来说听音就是听天书,老师们为此也大伤脑筋。经过实践证明,学习口琴是发展听觉的突破口。首先,口琴是固定音高乐器,跟钢琴是一样的,所以,学习口琴能很快使学生建立固定的音高概念。例如,教师在钢琴上弹奏C后,让学生用口琴吹奏出来,学生能很快地找到这个音。还可以利用口琴进行听辨音程的学习。如:教师弹出旋律音程domi、misol等音程,学生听辨后用口琴吹出。通过听听吹吹,吹吹唱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听音能力。教学中还常引导他们吹奏自己喜欢的歌曲,凭着对旋律音高、节奏的记忆来吹奏,大大提升他们的听辨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小耳朵会逐渐灵敏起来。

    二、口琴与“唱谱”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和视唱能力

    “唱谱”是我们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口琴进课堂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唱谱。

    视唱乐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但同时又是我们音乐教学的难点,学生们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小音符和节奏大都提不起兴趣。学习口琴是解决这个难点的良策。从一接触口琴开始,就要接触乐谱。乐谱与口琴和唱三结合,一个音一个音地学习,经过反复的看看、吹吹、唱唱,很快就能掌握音符和节奏了,为视唱乐谱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唱准音阶是学好识谱视唱的关键。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因七个基本音阶唱得不准而对视谱不感兴趣,教学中我们发现,顺背或倒背七个唱名,学生都会背唱得滚瓜烂熟,但插乱顺序让他们唱出每一個音准,有的学生就会把“re”唱成上声的“rě”。我运用口琴重新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七个唱名,每讲授一个音高时,都要进行吹奏和视唱。让同桌的学生互相配合,一奏一唱来辨析音的高低变化,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吹奏和视唱逐步使每一个音得到巩固。

    在学生正确掌握各音的音准后,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口琴这一乐器的优势,帮助学生唱准(奏准)每一乐句或每一乐段。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视唱能力很快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歌唱教学中,都采用的是教唱法或听唱法,花上很大的功夫,学生们掌握得还不尽如人意,甚至学完就忘。有了口琴后,学唱歌曲变得简单了,而且对歌曲的记忆变得长久。学唱新歌时,我让学生先用口琴吹上两遍,等音高、节奏都掌握了,不用老师教,学生就会唱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一年级的同学很喜欢吹奏课本上的歌曲《小星星》,二年级的同学很喜欢吹奏《在农场里》,特别是三年级的美国歌曲《噢,苏珊娜》非常适合口琴演奏。在课堂上,我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是小演唱家,一组是小舞蹈家一组是小演奏家,学生表演的热情相当高。很多学生还能把听到的儿童歌曲以及流行歌曲用口琴来吹奏呢!比如《水乡谣》《弯弯的月亮》等。

    三、口琴与“创作”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运用口琴培养学生的创作是一良好的途径。首先,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外,常常做一些音阶接龙、旋律创作等游戏,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其次,在进行单纯的器乐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与创造力,可以对学过的小乐曲进行改编。

    四、口琴与“合唱”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演唱的能力

    我发现,在给学生练习一些二声部合唱歌曲时,如果学生的和声感觉不强,经常会出现不同声部的互相干扰,不协和。例如,在学习合唱《送别》时,学生对高声部旋律比较熟悉,低声部旋律不熟悉,造成听不到低声部,只听到高声部,达不到和声的效果。要培养学生的和声立体感觉,单纯的唱歌教学是不够的,有一定的局限性。用乐器来吹奏二声部,就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增强了学生对和声的立体感觉。在训练中,先加强低声部训练,使学生对低部加深印象,再训练高声部,然后进行两声部合奏。在合奏中,要求学生做到声部和谐、配合默契、节奏稳定、时值正确、顾全大局、照顾整体。经过反复训练就产生了较好的和声效果。在学生学会用口琴进行二声部合奏后,再组织学生合唱歌曲《送别》,这样二声部合唱的效果明显提高。通过口琴合奏训练,既增强了学生对和声的立体感觉,又提高了学生的合唱水平。

    五、口琴与“课外活动”有效结合,提高学生演奏的能力

    在校本课程教学中,结合我们学校的的活动,帮助程度较好的班级组建了口琴乐队。这是一向繁杂的工作,学生们要自己找乐谱、进行配器;训练小指挥,组织排练,当然,组建初期一定要有教师的指导。我们把民族乐器如古筝、扬琴、竹笛、琵琶组合在一起演奏了《瑶族舞曲》,把西洋乐器长笛、小号、大号、小提琴、单簧管等组合在一起演奏了我们学校的《玉泉学子之歌》。然后通过“元旦”“六一”“音乐周”等文艺活动给他们搭建舞台。这些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了演奏水平,而且还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最重要的是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学会了互相配合、互相合作,提升了个人素质与艺术修养。

    别看小小的口琴貌不惊人,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还真不小。教学实践证明,口琴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使学生学习音乐变“被动”为“主动”,使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天地,都有展现自我的舞台。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促进了音乐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口琴教学还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容,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口琴教学是乐器教学的一种有效选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口琴这种教学乐器,并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校本课程的开设给我们的器乐教学搭设了很好的平台,口琴教学的开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美,让学生真正地走近音乐。当然,在音乐教学中,要搞好口琴教学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研究,需要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懈地思考与探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