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音乐课堂结束语的优化
范文

    [摘?要]在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现阶段,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后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初中音乐课堂结束语设计的规律进行了介绍;随后分析了当下音乐课堂结束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教学实例对优化初中音乐课堂的结束語手段进行了探究,旨在为同行业相关人士提供参考性较高的建议。

    [关键词]课堂结束语;初中音乐教学;余音绕梁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3-0059-02

    [作者简介]赵艳玲(1977—?),女,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开明中学一级教师。(淮安?223300)

    语言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伴随着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够拉近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许多老师虽然能做到课前设计情境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对于结束语环节的设计研究少之又少,常常因为时间问题草草收场,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必须要对课堂结束语的优化进行重视。

    一、初中音乐课堂设计结束语需要遵循的原则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老师常常会选择富于变化的教学手段,结束语的设计也需要如此。因此,老师需要按照如下原则根据授课内容选择适合的结束语:一是结束语设计要新颖,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意识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喜新厌旧心理较强,一旦老师采用千篇一律的结束语进行教学总结,将会增加学生的厌恶心理,使学生越来越反感。因此,必须要设计新颖的教学结束语,提升学生的敏感度和对结束语的期待,增加总结语的趣味性。二是结束语要有趣,孔子曾经说过:懂得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成绩好,而爱好学习的人不如有兴趣学习的人成绩好。学习兴趣直接与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积极性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要以趣味为主导,使学生保持饱满的热情,对下节课怀有满满的期待,如趣味故事、趣味活动、趣味故事等等。三是结束语要与学生的实际贴近,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老师必须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关注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间的连接性,防止出现跑题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老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学生作为课堂主导,制作符合学生认知习惯和心理发展的结束语,避免出现好高骛远、遥不可及的目标和远景,要与学生的需求贴近,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1]。

    二、现阶段初中音乐课堂结束语中存在的教学问题

    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音乐教师,在设计结束语时需要运用适合的教学技巧,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启下”的本质在于既可以承载本节课及之前学习过的内容,也可以对后期教学给予启示,提升教学的系统性、全面性、丰富性。同时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对于框架和结构的梳理性较强,需要按照教材提供的框架开展教学活动。因此,老师需要贯穿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内容,通过结束环节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铺设良好的环境,提升结束语的美感,升华音乐课程主题,丰富学生的情感感受,将教材中的音乐作品情感进行拓展,激发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继而锻炼学生的音乐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纵观当下,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教育,最容易被老师忽视的就是结束语设计,存在以下问题有待完善:

    一是忽略结束语在教学中的地位。受旧教学理念的限制,一些老师仍认为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需要尽可能地灌输乐理知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讲授过程持续到打下课铃,当下课铃响起,往往用“本节课就到这儿了,同学们再见”来作为结尾草草了事,整个教学过程比较突兀。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限制,老师自身对音乐学科的教学重视度较差,认为音乐教学只要听歌,做跟音乐有关的事即可,对于结束语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更是习以为常[2]。

    二是以其他活动替代结束语。许多老师在课堂最后阶段会为学生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或作业代替结束语,降低了学生对音乐的探究兴趣。在繁重的课业学习压力和学习任务下,学生的思维意识发展被抑制,学习热情越来越小,致使音乐课堂教学无法取得理想化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优化结束语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年龄段喜好为切入点,引入流行音乐

    当今社会,初中生经过网络接触了许许多多形式的音乐,如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等等,形成了我国音乐的主要领域,流行音乐也对初中音乐教育起到了较大的冲击,值得老师在结束语设计时进行特别关注。若老师在设计结束语时刻意回避流行音乐,而并不告诉学生流行音乐和我们所学习音乐的区别,那么学生将会无节制地听流行音乐,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使学生越来越排斥音乐课本的教学内容。因此,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和结束语时,都可以引入流行音乐元素,提升课堂与时代的连接性。例如:在进行《梁祝》的教学活动和结束语设计时,老师可以在上课时先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欣赏流行音乐版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学生听到耳熟能详的音乐,自然而然思维意识被吸引,然后再播放本节课的教学曲目,让学生对两个曲目的特点进行比较,提升学生对古典纯音乐的学习兴趣。在设计结束语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适合的歌词,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梁祝》进行填词,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这样学生既可以对《梁祝》展现的情感进行深入理解,也可以感受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不同,为学生养成音乐素养提供良好的环境[3]。

    (二)运用概括结束语,深化主题

    在音乐课堂中设计结束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全面概括,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体的了解,也可以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化巩固,为学生回顾知识点提供契机,更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教学大纲中的教育目标。例如:在设计《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教学过程和结束语时,老师需要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应用提问法、情景导入法等等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让学生收集有关草原的其他歌曲、草原的美景等等,让学生先从文字中感知,然后再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使学生萌生对草原的无限向往。在结束时,老师需要与学生一起对歌曲的情感进行概括,在这个歌曲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他对草原的无限热爱,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明确草原歌曲的创造特点,实现了余音绕梁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悬念结束语,引发学生思考

    在初中音乐教学阶段,老师经常会遇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缺少恒心的情况,一旦课堂学习结束后,学生往往会忘记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上文已经对兴趣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做了分析,为了保障学生能够保持满腔的热情学习初中音乐,老师可以在结束时设计悬疑,创设“想要知道后续发生了什么音乐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的情境,使学生保持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兴趣,给予后续教学期待。例如:老师在进行《赶圩归来啊哩哩》的结束教学设计时,老师可以用以下话语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本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了《赶圩归来啊哩哩》的音乐形式和舞蹈特点,并分析了歌曲和舞蹈的整体效果,这个歌曲将少数民族在赶圩时的欢快情感充分展现出来,感受少数民族热爱唱歌跳舞的品格。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音乐表现形式,那就是《雀之灵》,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作品是怎样刻画歌曲中代表人物的呢?下节课我们将会揭晓。这样的悬疑结束语可以让学生萌生大量的兴趣,满足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欲望,当下节课进行学习时,学生可以尽快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去,突出了教学的整体性和高效性[4]。

    (四)以情感为切入点,升华思想教育

    一位著名音乐家曾经说过:音乐教育的本质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唤醒、培养自身的认知。作为基础性学科,音乐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素养,熏陶学生的情感,而老师作为课堂上的监督者和指导者,应该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前提。通过对教材中的音乐作品进行研究发现:每个作品都包含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如对生命的敬爱、对朋友家人的思念、对国家的赞美等等。因此,老师必须要创新结束语设计,联合其他学科知识点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熏陶。例如:在设计《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结束环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语文课堂中学习过的课文《草原》,边播放作品边朗读课文,播放符合作品的动画和图片,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深化学生对歌曲中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感悟到我们必须要热爱祖国,学习更多的知识去建设我们的祖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五)布置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拓宽学生的认知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已经明确了结束环节在教学中的地位,但结束语并不代表是真的结束,也可以是其他形式活动的开始,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让教学实践走出课堂,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例如:在进行《龙的传人》的结束设计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用钢琴或竖笛尝试演奏曲目,让学生将演奏的视频上传到家长群中或者在下堂课前五分钟设计才艺展示供学生展现歌曲,由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曲目中的节拍和情感。老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其借助《龙的传人》的曲调,以歌颂学校为主题进行自主改编,强化学生对音乐的体会,给予学生最大的創作空间,对学生的创新性进行锻炼[5]。

    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迫使初中音乐课堂的教育越来越复杂化,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因此,音乐老师必须要强化自身的语言能力,强化结束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将语言的魅力和艺术挖掘出来,唤醒学生对音乐的探究兴趣,让每节音乐课都有余音绕梁的精彩氛围。

    注释:

    [1]陈禄元.巧设结束语让语文课堂余音绕梁[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264—265.

    [2]施雪飞.让每节课的“终曲”都余音绕梁——谈语文课堂的结束语[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9):46—48.

    [3]周?琴.试析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J].音乐大观,2015(03):121.

    [4]徐?静.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07):170.

    [5]庞凤娟.以生为本 让音乐课堂“余音绕梁”[J].科学咨询,2013(16):136—137.

    (责任编辑:刘露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