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歌剧《沂蒙山》中“海棠”角色分析 |
范文 | 杨瑶 [摘 要]歌剧《沂蒙山》是由作曲家栾凯、作词人王晓岭、编剧李文绪、导演黄定山联手创排,著名歌唱家王丽达、王传亮、杨小勇、张卓等人合作主演的一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歌剧曾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是一部红色主题鲜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民族歌剧。本文将从歌剧的剧情概述、戏剧形象分析和音乐形象分析这三个方面,综合分析《沂蒙山》中“海棠”這一角色,以便观剧者更好地欣赏及理解人物角色与歌剧内容。 [关键词]歌剧;《沂蒙山》;角色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6-0121-02 《沂蒙山》是2019年倍受瞩目的一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这部歌剧深受专业人士认可与广大观众称赞,歌剧中的经典唱段也深受各大院校师生喜爱,迅速席卷各大高校音乐厅与比赛舞台,如在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舞台上,就有众多的选手选择《沂蒙山》中的咏叹调作为参赛曲目,如《就在山水间》《苍天把眼睁一睁》等选段。可见,歌剧《沂蒙山》的唱段已深入人心。 一、歌剧《沂蒙山》的剧情概述 《沂蒙山》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袭击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沂蒙山中的村民们顽强抵抗,危难之际,闻讯而来的八路军救了村民们。在斗争中,同样怀有身孕的村民海棠和革命军人夏荷成了知心姐妹,为替亲人报仇,海棠的新婚丈夫林生报名参军,海棠含泪送别。日寇卷土重来,海棠、海棠舅舅孙九龙、村民和八路军伤兵一起被日寇堵在山洞里,为保护八路军,舅舅和村民们化装成八路军走出了山洞,全部牺牲。亲历了舅舅和村民们的英勇牺牲与敌人的残忍狠毒,海棠被深深震撼,对敌人的恨与仇视和对舅舅、八路军的爱与感激,使海棠迅速成长。在战争中,夏荷生下了女儿——小沂蒙,自己却因为体力不支而无法生还,临死之前,夏荷将女儿托付给了海棠。几年后,海棠带着小沂蒙和自己的孩子(小山子)在山中艰苦度日,不料,日寇追踪而来。情急之下,为保小沂蒙周全,海棠不得不让小山子独自逃跑引开敌人,却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战争结束后,海棠与小沂蒙的生父——赵团长重逢,却也带来了林生牺牲的消息。海棠悲痛万分,并将小沂蒙交还给赵团长,得知经过的赵团长感激涕零,海棠虽十分悲痛,但仍无怨无悔。整部歌剧表现了一种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 二、“海棠”一角的形象分析 (一)戏剧形象分析 在歌剧《沂蒙山》中,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有阳光、勇敢的林生,有温柔、善良的夏荷,正义、勇敢的孙九龙,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海棠,海棠一家人在战争中的悲欢离合串联起来了整部歌剧。海棠是沂蒙山的村民,从小跟着舅舅相依为命,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山东大妞,随着歌剧剧情的起伏变化,海棠的人物个性也悄然改变,经历了怀孕时新婚丈夫投军、相依为命的舅舅慷慨赴难、夏荷临终托孤后,海棠逐渐从一个豪爽的山东大妞成长为了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革命者。最后,她用自己的亲生骨肉换回了八路军战士夏荷的孩子——小沂蒙,丈夫也在战争中牺牲,她悲痛万分依然无怨无悔。战争结束,八路军胜利回村时,海棠便将小沂蒙还给她的生父——赵团长,全剧成功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有革命情怀的普通村民——海棠。个人看来,“海棠”这一角色,十分立体,她区别于广大英雄主义角色,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民,丈夫要去投军,起初,因为上战场太危险,担心丈夫有危险且自己又怀有身孕,她是不情愿的,这是人之常情,作为一个新婚的准母亲,心中排在第一位的大多数都是丈夫与孩子,而不是民族大义。这一点看起来有些私心的性格特征,反而让人觉得十分真实与形象。而其后历经了至亲发生的种种事件,使海棠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使海棠成长为一个有大情、大爱、大义,具有革命精神的女子,这也是十分合情合理的。因为在混乱的抗战背景下,在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敌人的残暴、至亲的牺牲后,可以加快一个人成长的速度,也可激发一个人骨子里的抗争与革命精神。[1] (二)音乐形象分析 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是指通过声音刻画人物形象,用声音的处理去表达情感的起伏变化,是歌剧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部分,主要表现在演员的唱段中。在歌剧《沂蒙山》中,海棠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有许多令人动容的选段,全剧海棠的唱段有近20段,本文将选取《等着我,亲爱的人》和《就在山水间》这两个唱段进行分析。 1.《等着我,亲爱的人》选段 《等着我,亲爱的人》有女声独唱和男女重唱两个版本,本文选取男女重唱版本进行分析。这首作品是全剧的主题唱段,贯穿全剧,在剧中既作为海棠的独唱乐段,也作为海棠和林生重唱乐段,整首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全曲讲述了一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夫妻,丈夫要去参军,双方依依不舍,相约等待对方归来、等待重逢的既朴实无华,又让人动容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全曲共49小节,曲式结构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1~8小节为引子,第9~17小节为A乐段,A乐段以男女先后独唱为演唱形式,全段9小节,是并行但不等长的二句式乐段。第18~33小节为B乐段,是方整性的8小节,这一乐段与A乐段在演唱形式上,有所区别,B乐段采用的是重唱的形式,第一乐句以林生演唱为主,海棠紧随其后与林生呼应,两人一起结束在“一生有情有梦”,意在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第二乐句,以海棠演唱为主,此时整体的情感表达比此段第一乐句更强烈,表现在音高的上升与力度的加强,以两人重唱结束,表达二人相亲相爱的情感特征。紧接着第34小节为连接小节、连接重复的B`乐段,这一乐段,旋律从降G宫移高至G宫调式,演唱形式也设置为男女二重唱和齐唱相结合的形式。这一系列的处理,使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更为强烈地表现了二人忠贞的爱情。最后尾声部分为第43~49小节,这一部分,重复运用了B乐段最后一乐句的材料,在其基础上采用了速度渐慢和旋律上扬的方式,进一步加深了旋律印象。全曲塑造出了一个善良、坚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海棠。 2.《就在山水间》选段 《就在山水间》这一选段,是全歌剧最有山东韵味的一段,在这首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山东经典民歌的动机和素材,如《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作品。在间奏的创作中,也使用了山东民歌《凤阳歌》的素材,整首歌曲极具中国特色。而这一唱段出现在歌剧的第五场中——海棠独自抚养小沂蒙和小山子在山中度日,情不自禁回忆起和夏荷在一起的场景,心中满是怀念与忧愁,念的是与夏荷之间的情义,忧的是小沂蒙一天天长大,不知如何回答孩子的亲生母亲身在何处。所以,歌曲的整体基调应是情深意长的。具体来说,“山高水长,路途远……”至“喊得我心头颤……”,这是海棠在望着眼前沂蒙的山水,想起小沂蒙一声声甜甜的呼唤所唱,描写与叙述海棠当下内心的一种感动之情。“想起分别的那晚……”至“是我的心尖尖……”是海棠回忆起夏荷把小沂蒙托付给她的场景,这里描述了海棠承诺抚养小沂蒙,并视如己出。体现了海棠信守承诺,展现了沂蒙人一诺千金的品质。“海棠我做了一个梦……”至“爱也爱不完……”,这里表现的是一种美好的梦境,表现了海棠对夏荷母女团圆的美好的愿望与憧憬。“梦醒后……”至“我该怎么对她谈……”,这里描述了海棠的一种忧虑,不知该如何向小沂蒙交代亲生母亲在哪里的忧虑,也刻画出海棠真心关心小沂蒙、淳朴善良的品质。“我就说……”至结束,是海棠已找到正确回答小沂蒙的答案,此时的海棠是坚定的、无畏的。整首歌曲展现了一个善良、坚强、重情重义的海棠。[2] 结 语 一部优秀的民族歌剧,可以给予人力量,唤醒人们心中的爱与温暖,传递民族精神,而《沂蒙山》正是一部这样的歌剧,它传递了一种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一种用生命去抗战的民族大义,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情怀。“巍巍蒙山高,亲亲沂水长”,沂蒙山千年不倒,相信沂蒙精神也会在祖国大地上世代流传,熠熠生辉。 注释: [1]栾 凯.攀登艺术高峰不断开拓创新——民族歌剧《沂蒙山》创作谈[J].人民音乐,2019(05):15—17. [2]游暐之.崇高的感动最长久——原创歌剧《沂蒙山》首演[J].歌剧,2019(02):22. (责任编辑:崔晓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