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摇滚乐为什么不能成为主流音乐 |
范文 | 王怡雪 [摘?要] 摇滚乐自20世纪后期兴起以来,一直受到较大的争议。摇滚乐往往被贴上“年轻”“反叛”“愤怒”的标签。作为一个当代主要的音乐流派,其存在的意义是不可抹灭的。但从社会整体来看,摇滚乐始终不是一个被大部分人群所接受的音乐类型。本文通过对摇滚乐起源、发展、音乐表现以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主流音乐”做对比,希望对于研究摇滚乐处于小众地位的原因做出参考。 [关键词]摇滚乐;主流音乐;古典音乐;流行乐;音乐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184-03 摇滚乐在当代音乐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摇滚乐起源于美国,之后发展至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同时也进入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摇滚乐都拥有着其忠实的受众,他们宣扬的“摇滚精神”,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年轻、自我意识和理想化的精神世界。但众所周知,从整个音乐范围来说,摇滚乐并没有占据主流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摇滚乐的地位更加尴尬。要探究摇滚乐为什么不能大行其道,我们需要从摇滚乐的起源、发展以及其本身的属性来逐一分析,以初步理出这一问题的思路。 一、摇滚乐概述 (一)摇滚乐的起源 1西方摇滚乐的起源 20世纪50年代,摇滚乐的雏形诞生于美国,但其实在20年代的布鲁斯(蓝调)音乐中就已经包含了一定程度上的摇滚乐元素。早期摇滚乐受到很多音乐类型的影响,比如布鲁斯音乐、爵士乐等音乐风格,另外,美国传统民谣音乐、教会福音乐以及乡村音乐也在摇滚乐中有所体现[1]。 “摇滚(Rock)”这一名词,最早流传于美国黑人歌手口中,这些歌手常在教堂里演唱富有强烈反拍特色的圣诗(R&B音乐的前身)。1951年,在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市里有个叫艾伦瘙 簚 弗里德(Alan?Freed)的电台唱片节目主持人,为听众播放了一首布鲁斯歌曲《我们要去摇,我们要去滚》,因此创造出了摇滚乐(Rock?and?roll)这一名词。 1952年,艾森豪威尔(Dwight?David?Eisenhower)就任美国总统,社会经济逐渐稳定,中产阶级比重增加。到了六七十年代,青少年的数量空前增长,他们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的环境中,开始追求更多反叛、独立以及自由的精神刺激。在摇滚乐中,他們高举解放思想、对抗保守父辈的大旗,尽情释放着年少轻狂的叛逆。这些青少年成为了美国摇滚乐最忠实的听众和文化拥护者。 2摇滚乐进入中国 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爱和管弦乐团的专业小号演奏员崔健在无意中听到学生从国外带的一盘摇滚乐磁带,从此开始迷恋摇滚乐,学习吉他,并在北京的小餐馆开始翻唱和演奏。当时的普通老百姓还无法欣赏这种“狂躁嘈杂”的音乐,但无论如何,时至今日,崔健被看作是中国摇滚乐的领军人物,甚至被称为“中国摇滚之父”。 1984年,由文博、刘元、崔健、杨乐、安少华、周小明、李秀利组成的“七合板”乐队唱出了中国摇滚萌芽的第一声。这一时期原创的摇滚作品很少,大多都是翻唱国外的一些经典曲目,组建乐队的初衷也不过是一种模仿和娱乐,被称为“COPY时代”。 同年,崔健写出了《一无所有》,标志着中国自己的摇滚乐的诞生。此后,一大批中国摇滚乐队和歌手都涌现了出来,比如“唐朝乐队”“黑豹乐队”“超载乐队”,以及后来登上香港红磡舞台的“魔岩三杰”(何勇、张楚、窦唯)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乐队和人物都在中国音乐市场上崭露头角[2]。 (二)摇滚乐的发展 1西方摇滚乐的发展 摇滚乐的兴起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从道德、青少年、社会风气等各个角度对摇滚乐提出批评,原因在于众多乐手的生活丑闻,要不就是转往流行乐(狭义流行乐)发展。于此同时摇滚乐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风格,其中以冲浪音乐(surf)?的影响最大。之后许多艺人开始对这种无忧无虑的冲浪音乐感到不满足,开始对录音技术的运用感兴趣,且开始尝试在速度、节拍、和混音上寻求突破。 1964年The?Beatles?(披头士)登陆美国,1967年推出的“SgtPeppers?Lonely?Hearts?Club?Band”专辑在摇滚乐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专辑中,叠歌拍子转换,乐句长短不一,迷幻成份浓厚,专辑作品涉及吸毒而引起争议。无论如何,这张专辑是音乐历史上一项空前的创举。披头士把摇滚乐带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披头士在摇滚乐史上被誉为“最伟大的乐团”当之无愧。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摇滚乐与其他类型的音乐通过相互融合,产生了一些新的摇滚风格流派。比如和布鲁斯音乐结合产生的“布鲁斯摇滚”,和美国传统民谣结合而产生的“民谣摇滚”,另外还与爵士乐融合产生出“融合爵士乐”,之后还有迷幻摇滚。在70年代,摇滚乐吸纳了来自放克、灵魂乐等音乐元素。与此同时,摇滚乐产生出许多更具体、更新的流派,比如重金属、核、硬摇滚及朋克摇滚,等等。80年代,在新技术的影响下,摇滚乐和电子音乐等元素结合,产生了合成器音乐、硬核朋克以及电子摇滚等。90年代至今,这些类型中又加入了英伦摇滚、独立摇滚和新金属等。 2中国摇滚乐的发展 通常情况下,中国摇滚被描述为一种反传统的工具、反抗主流意识形态、反商业建制以及文化霸权的音乐。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是中国摇滚乐史上的第一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摇滚乐注重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如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他所表达的是当时社会的现实,呼吁摇滚界走出中国自己的一条摇滚之路。当时有很多乐队开始浮现,更多的是一种青春气质的象征和自由主义的体现,中国摇滚也开始表现出了独特的本土色彩。 第二阶段90年代初期到中期,是中国摇滚乐蓬勃发展的时代。中国摇滚乐坛出现了几支摇滚乐中新生代力量,他们分别是“轮回”“指南针”“眼镜蛇”等。这一代摇滚力量与上一代有了明显的不同,他们大多来自于专业音乐院校,而且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音乐风格,音乐创作更加专业,所以他们的音乐体现出丰富、个性、多元化的特点。 第三阶段90年代中后期至今,是中国摇滚的平稳发展(甚至呈现出低迷状)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摇滚的主力军基本是改革开放后成长的一代,作品更多源自于传统西方摇滚的风格,比如朋克、金属、英伦等。另外,中国出现了专业的摇滚乐学校,摇滚乐也逐渐趋向于半商业化。[LL] 二、摇滚乐与主流音乐的内涵分析 (一)“主流音乐”是什么 所谓主流音乐,即广泛受到大众认可的音乐。因此,能广泛受到大众认可的音乐,一定是顺应社会与时代发展的价值观、符合大部分人审美情趣以及能与人们产生共鸣的音乐。 在当前的社会音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以前的唱片时代,还是当今的数字媒体时代,更受大众所喜爱的往往是古典音乐、流行乐(狭义流行乐)等音乐类别。无论是音乐商业市场、学校、家庭及社会音乐教育,还是大众媒体传播音乐主体,都是以古典音乐和流行乐为主的。相对主流的狭义爵士乐、蓝调等音乐类型在本文中不作代表性對比。 (二)摇滚乐与“主流音乐”的对比 1形成原因的区别 上文中提到,摇滚乐不需要太多的演唱技巧,更处于一种情绪的传递。尤其中国的摇滚乐,在产生初期就是以反传统、反抗主流意识形态而存在,其情绪传递更多表现为宣泄、发声。 古典音乐,我们都知道,其起源可以追溯至中世纪,作为“古典音乐(Classic?music)”这一名词的传延也早至19世纪初期。古典音乐是根植于西方音乐传统(包括宗教音乐HYPERLINK"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97%E6%95%99%E9%9F%B3%E4%B9%90"o"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HYPERLINK"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96%E4%BF%97%E9%9F%B3%E6%A8%82"o"世俗音乐")的艺术音乐,来源于教会的礼仪音乐及古希腊HYPERLINK"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A4%E5%B8%8C%E8%85%8A"o"古希腊"时期的研究,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演变,逐渐成为今天我们所接触的庞大的古典音乐体系。 流行乐(狭义),是广义上的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而广义的流行音乐,即Popular?music,顾名思义是指在大众中间广为流行的音乐,涵盖了爵士乐、布鲁斯、节奏布鲁斯(R&B)、民谣,包括摇滚等音乐类别。我们这里特指的狭义流行乐,是指当代以作曲家和作词家创作、由歌手演唱、较多服务于商业范畴的常见音乐形式。因此,流行乐正如其名,是在大众中间的流传中而形成的。 2音乐表现上的区别 摇滚乐在旋律及和声方面一般不需要太高超的创作技巧,更多以情绪的渲染为主,比较常用一些固定套路的riff(即兴重复段)。整体来说,旋律及和声比较单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节奏重音明显,给人硬朗的感觉,同时在速度上也有所追求。歌词以中国摇滚的表现来说,基本以宣泄自我、强调自我意识、歌颂理想、抨击社会现实等几种类型为主。结构上来看,大部分都是由二段体及三段体构成,结构形式也比较单一和常见。 流行乐在旋律和声方面与摇滚乐相似,但在专业院校的现代音乐专业中却有着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演唱技巧,还是作曲编曲技法,都有了逐步趋于完善的标准体系,有很大的研究学习空间。歌词更多源自于大众的普通生活,比如校园、青春、情感(爱情、亲情、友情)。结构与摇滚乐接近,多以二段和三段为主。 古典音乐与上文两者相比,基本可以不以歌词来做对比。而在旋律、和声以及曲式方面,都比摇滚乐、流行乐甚至其他大部分音乐类型要复杂得多,在其对位法、主题、乐句、和声、转调、织体及音乐演奏、记谱等方面,都会表现出及其复杂的艺术性。 3价值观上的区别 价值观的区别是摇滚乐与“主流音乐”区分的最核心的要素。价值观属于上层建筑,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这里主要从决定音乐价值观的生产者和受众的生存状况及生活发展大方向来展开。音乐所传递的价值观和受众的自身价值观,都在音乐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里从音乐生产者和受众两方面的价值观来做分析。[BW(S(S,,)] 摇滚乐的音乐生产者,一般指摇滚歌曲演唱者、摇滚乐队乐手,创作者往往也涵盖于二者其中。整体来看,该类人群的生活水平大多处于解决温饱的状态,上文中提到,尤其是中国摇滚乐,追求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意识,因此生产者的意识水平往往要高于其物质水平,继而会产生一些反抗、宣泄、抨击或者极度强调自主的情绪,这些也体现在了摇滚乐作品中。在中国,数字媒体的发展极大冲击了传统唱片市场,摇滚乐生产者的收入难以保障,以此形成恶性循环,摇滚乐始终处于地下文化中,这与中国摇滚乐发展的规律和现状也是完全吻合的。而绝大多数不接触或不长期接触摇滚乐的人群,他们的物质生活会随着其稳定的工作、物质的积累而不断提高,与之对应的精神追求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因此,摇滚乐很难长期拥有稳固的受众群体。 流行乐生产者的创作素材来源于绝大多数物质水平较高人群的生活素材,例如上文提到的校园、青春、情感,这些价值观最真实;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加之大众化、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歌词,也比较容易受到大部分受众的喜爱。 古典音乐本身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复杂的审美性、艺术性,也对精神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当受众的物质水平发展至一定高度时,自然而然地会对有着更高精神追求的古典乐产生兴趣,因此,古典音乐是大众精神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的一个合理的选择。 再从受众的角度来看,随着其年龄的增长,从学生时代不明确的音乐类型选择局勢出发,可能对于摇滚乐、流行乐、古典音乐的喜好划分并没有太大的比例差异。但随着其职业、收入、生活环境的改变,受众的物质水平逐渐提高将会是大势所趋,同时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流行乐和最终趋于高度精神追求的古典乐将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摇滚乐很难维系更持久的热度。 4传播方式上的区别 在音乐生产者和受众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音乐的传播方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如今的信息时代,我们如何接触到音乐,是音乐传播中重要的因素。 流行乐的传播渠道在数字媒体时代是最占据优势的,这主要是基于流行乐浓厚的商业标识。流行乐、古典乐和摇滚乐都可以通过商业的包装和营销手段进行传统广播、电视、自媒体、大型音乐活动(如演唱会)、音像出版的传播,但流行乐还可以进行偶像化的传播,以引起大众对“偶像”的个人崇拜,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商业传播网络,这是流行乐在传播中一个独特的优势。 古典音乐自古以来便有不可撼动的音乐艺术地位,这是其自身的优势。在音乐教育方面,古典乐总是大众的首选,比如家庭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培训班)和学校音乐教育,往往都是以古典音乐为主体来进行教育活动,再结合受众物质水平提高后的更高层次精神需求,古典音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摇滚乐本身不具有可以与流行乐比拟的商业化标签,增值性的商业活动难以展开。由于其价值观的争议,摇滚乐也很难像古典乐一样进入到大众音乐教育活动中,因此在传播过程中,摇滚乐不但没有明显的自身优势,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在摇滚乐进入中国的30多年里,基本以小型现场演出、音乐节及网络文化等形式呈现。近几年随着一些网络综艺节目的推崇,渐渐走进年轻大众的视野,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市场占比,但整体来说,其传播效果还是有限的。 结?语 从源头上来看,摇滚乐本身就是从小众的、有争议性的角度诞生的,并带着这样的烙印发展,进入中国后又蒙上了浓厚的本土特色,与当时的国情结合来看,便注定了其在中国要走上一条特殊的文化之路。结合摇滚乐本身的作品特点、价值观和一般传播方式,其难以符合大众的普遍审美和最终的精神追求。存在即合理,我们不能否认摇滚乐作为一种重要音乐类型存在的意义,但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摇滚乐很难在音乐领域中占据主流的地位。 注释: [1]于心阳.浅谈国内外现代摇滚乐的发展现状[J].北方音乐,2018(23):244—246. [2]周东昊.浅谈摇滚乐在中国的发展[J].黄河之声,2020(12):174. (责任编辑:庄?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