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策略研究 |
范文 | 郑文霞 摘要:创新能力是当今时代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在美术领域人才的培养历程中,尤其应该重视对该种能力的锻炼和拔高。美术是一门能够提升学生内在审美情趣,塑造良好个人修养的重要科目,如果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高度关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创新思维的形成,便可以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带来益处,由此可见,在小学课程的安排中提高美术的地位是很必要的,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也有其深入思考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能力;策略?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2-303 新课改政策不断深化,要求在小学教学实践中,以学生素质教育为重点,解读这个重点,不难品出教育部相关专业人士想要在21世纪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深意。美术教学在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承担着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鉴赏水平的高级任务,本文重点剖析了目前阻滞美术教学事业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障碍,并就如何推动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提供现实路径。 一、挖掘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好奇心理 有人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儿童对于美术教材中那些鲜明的色彩、充满动感的线条,创意满满的手工设计,是很难有抵抗力的。只要稍加利用,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只是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老套,先看图,后示范,最后集体做作业,时间久了很容易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在作业这座“大山”的压迫下,美术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失去了兴趣的学生,很难有动力做出创新。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根据班级的实际状况,开发教学资源,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拓展,让更有趣味的、更贴近生活的内容走进美术课堂,重新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勾起他们的实践欲望,让创新思维的火花熊熊燃烧。 以“机器人”为例,机器人作为现代科技文明的产物,许多孩子对它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冰冷”“机械”“令人畏惧”,再学“机器人”这一课,未免提不起来兴趣。考虑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给大家播放几段机器人主题的动漫,带领他们认识不一样的机器人形象,譬如《超能陆战队》里憨态可掬的大白、《机器人总动员》里有一双可爱大眼睛的瓦力,还有《变形金刚》里各种炫酷的汽车人,等等。相信学生会对机器人的印象有所改观,这时再引入课程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欣赏教材作品、进行绘画实践,学生的热情要比原来高得多。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看经验,再适当发挥想象,加以添饰,一个崭新的机器人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二、转变教学方式,启迪学生个性审美 以兴趣作为前提和基础,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实践活动。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重点强调了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在小学的美术教育中,倘若只靠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阅览几张简单的范例图片,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受到启发。只有亲自动手,画一画,做一做,灵感才容易涌现。因此教师不光要着重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还要对他们流露出的创意表示充分肯定,允许他们别出心裁地进行发挥,给学生个性创造充分发展的空间。这样既避免了千篇一律的课堂作品的诞生,学生也能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养成更富有个性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展。 以“泥玩具”为例,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带领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泥玩具的特点,并让学生尝试着动手制作一个泥玩具。虽然教材上收录了不少造型优美、形象可爱的泥玩具,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创造力,教师不必照本宣科,完全可以试着抛弃课本的示范,带领学生发挥想象,运用胶泥、颜料和画笔自由发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泥玩具出来。玩具形象既可以参照现实生活中的动物,也可以与学生的幻想挂钩,比如长着金鱼尾巴的青蛙、有一对翅膀的小猫、有鹿角的绵羊。在配色上,可以不拘一格,随心所欲,比如捏一个蓝色“月球”、橙色麦穗……诸如此类。对于学生的制作思路、灵感来源,教师可以认真倾听,表示肯定。学生有了成就感,创作的激情得以延续,对美术学科的热爱只会有增无减。 三、提供丰富素材,扩展学生思维空间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美术作为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素材。教师不能仅仅将美术教育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而是要积极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环境里思考、探索并实践,将创新思维发展得更为灵活、宽广。具体该如何实现呢?这就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勤于发掘,为学生展示丰裕的视觉材料,让美术教育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扩宽他们的思维空间之余,也方便学生汲取营养,受到启发,接触多樣性的艺术创造。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我设计的船”这一课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尚浅,对船的种类、外观和实际规模没有一定的了解,正是进行知识科普的好机会。教师可以提前搜集“船舶”主题的学习素材,在课堂上为大家展示,比如可以在江上来回穿梭的小木舟、靠风力前进的帆船、作战用的军舰、休闲用的游艇,还有应用于不同用途的如渔船、邮轮,等等。先带大家认识船的种类,再让学生观察各种船的外观、大小和使用环境,试着比较它们的异同点。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相关船舶的图片和百科,对船行驶的原理有一定了解后,再动手设计一艘属于自己的船。有了丰富的学习资料作为参考,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强力支持,再进行美术实践自然是“胸有成竹”。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在小学的美术教育中,教师还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以兴趣为导引,以鼓励为手段,以素材为基础,让学生的个性在美术创造中得到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真正萌发。美术不只是一门课程,更是学生抒发情感、表现个性的载体。在美术教育中求创新,对于推动课程改革深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海萍.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29):161-162. [2]赫然.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6):142-143. [3]罗小利.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223. [4]王娇.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2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