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范文

    罗中美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一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学习及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也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及素质的发展,使小学数学的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5-244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极为抽象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逻辑能力及应变能力,并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中的难点和重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变现阶段的教学方式和思路,将数学这一门学科和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教师要对数学中的知识点进行研究和分析,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两者进行结合,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一、紧密联系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但是通过生活化教学,将教材上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会更好地接受知识与理解知识。所以,生活化教学的落实教师应从与生活的联系开始,科学的梳理教材,恰当的联系生活实际,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并在学习过程中更深入的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部分知识时,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认知多种多样的图形,在这部分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够更直观的让学生认识图形,并了解图形的特点。生活中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形状,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为了便于教学,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规则性事物,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如,课本面是长方形、足球是球体、水桶是圆柱、红领巾是三角形、正方形的橡皮等,以生活中的事物做例子,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图形,并通过图形之间的对比,让学生区分图形的不同以及图形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更深刻的记忆图形,并更好的吸收与理解知识。

    二、利用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中,大部分知识内容都是通过教师的口授或单纯的语言讲解,学生在脑海中无法形成具象的画面进行理解,从而使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而通过生活化教学,将数学知识通过日常生活场景表现出来,学生可以直观的进行知识理解,也可以从直观的角度认知知识、分析知识,并逐步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创新性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让所要探究的情境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基于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如:小敏同学在中秋节与家人一同到超市买月饼,其中买了五仁月饼12块、豆沙月饼8块、蛋黄月饼22块,问小敏同学一家人共买了多少块月饼?在这个情景中,有个关键词是“共”,要想求得一共有多少,需要学生通过加法进行计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寻其中的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探究的方向,如果存在问题可以及时引导学生转化思路,但是不要过多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干预,教师应自觉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从而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一步骤探究完成后,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情景,让学生更深入地探究知识,如中秋节期间,小敏同学吃掉3块月饼、妈妈吃了2块月饼、爸爸吃了5块月饼,并送给爷爷10块月饼,那么小敏同学家中还剩多少块月饼?这一步骤则是练习减法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加法已经有了理解与认知,会更便于理解减法。

    三、从生活化角度设计练习与课后作业,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生活化数学教学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应延续到课后以及日常的数学训练上,从而优化整个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使数学的生活性更加突出。尤其是实现学生课后作业生活化,将学生的思想释放到更丰富的生活中,学生在面对课后作业时会更积极、更主动,从而在课后作业中强化学生知识的掌握与知识的理解。此外,在课堂教学中,也要适当的增加一些生活化的训练,避免课程氛围过于沉闷,使学生始终能够集中注意力,加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例如,在课堂训练上,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涉及到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基础性知识,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虽然相对简单,但是意义重大。教师在练习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学生的练习数量,要从质量上进行考虑,让学生体会解决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課堂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利用简便的方法计算班级桌椅的数量、计算班级同学数学成绩平均分等,利用课堂上现有的内容作为纽带,加强知识的练习与理解。而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符合的自主探究对象,如认知图形这部分知识时,让学生找寻自家小区中丰富的图形,并记录在课后作业本上,将事物与图形相对应,并利用工具画出相对应图形,强化学生对图形知识的掌握。而且这种方式使课后作业充满趣味性,学生更乐于完成,并且在完成数学作业过程中发挥想象力。

    生活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对文化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数学教师创设出生活化教学情境,将生活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构建出实际生活情境,增加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真实感受,强化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如意.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21-122.

    [2]高爱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41.

    [3]曾立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56.

    [4]余漪.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125.

    [5]孙凯华.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15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