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论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究 |
范文 | 谢婉珍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动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遵循新课标所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不断反思自身实践教学的问题所在,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改善策略,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本文将就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问题及对策;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247 前言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学科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所以一直都被学生视作是重难点学科。再加上,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较为传统落后,这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课程内容,不断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仍然保持着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固执地认为只有一味地输入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很少会有教师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人。这也直接造成大部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由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指示进行学习。因而导致当前大部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都被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所充斥,教师与学生之间鲜少有良好的课堂互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也较低,进而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数学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有效地提升。此外,尽管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促使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但是还是有多数教师并不具备良好的素质教育理念,他们总是偏执地把教学重心放在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上,完全忽视了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也只是机械化地在吸收数学知识,长此以往,会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对策 1、注重课堂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具有活泼好动和缺乏自制力的性格特点,再加上小学数学课程较为抽象复杂,所以许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会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而使得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难以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征,注重课堂导入教学活动,通过开展多样化和趣味性的课堂导入教学,进而能够在课堂教学伊始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确保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展示他们所喜爱的卡通人物和可爱的动物卡片,在正式授课之前引导学生对图片中的人物和动物进行识别。随后,教师就可以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要求这几名学生能够将动物分为一类,卡通人物归为一类,并将卡片进行整理,其他的同学要仔细观察他们分的对不对。 2、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之所以被学生公认为是重难点学科,是因为它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相反地,小学数学课程也可以有效锻炼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这样一来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方法,实现以问促思的教学目的,让学生能够在各种问题的引导下,开动自己的脑筋,主动去探究问题的原因。 例如,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到学校要花多长时间吗?”“那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随后就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思考这两个问题,肯定会有许多学生感到了迷惑不解。紧接着,教师就可以继续追问:“那你们知道我们能够通过哪些东西知道时间呢?”这时会有许多学生纷纷说出来是钟表。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来认识钟表了,并讓学生试着自主观察钟表的构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3、创新游戏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爱玩是大多数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于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游戏教学活动的方法,将游戏活动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以此来打破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有效掌握和理解课程知识,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自己动手剪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要求能够剪出三条边和三个角都一样的全等三角形,还要用量角器自己进行验证,哪一位同学最快完成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从而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胜心和探索欲,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知到三角形的特征和规律。 4、开展小组合作教学,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面对新课改,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并且意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教学活动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自己,促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课上所学知识,锻炼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一课时,就可以在确保学生掌握了课程知识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要求各小组成员能够利用课下时间调查收集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按照种类进行分类整理。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切不可一味地专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摒弃传统僵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严格遵循新课标所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转变学生长期被动的学习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从而能够注重课堂导入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创新游戏教学活动以及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举措,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永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9):256. [2]王恒.在数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点[J].教育现代化,2017,4(38):331-33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