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倡导游戏精神,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研究 |
范文 | 黄丽 摘要:近年来,我一直在探索怎样将游戏精神有效地融入一日活动中去,融入幼儿的生活中去,帮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而且这也应该是每一位幼教人所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站在创设游戏环境以及具体开展游戏活动两个视角进行阐述,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268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与儿童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因此,游戏是最受儿童喜欢,是最适合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一种活动形式。在课程游戏化改革背景下,我们尝试将游戏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全过程,并注重游戏精神的渗透。在幼儿活动中,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孩子们自主探究提供各种支持,因此游戏不但创新了幼儿教育教学模式,还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意义举足轻重。本文将从创设游戏环境与开展游戏活动两个方面探索如何推进课程游戏化,如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 一、科学规划游戏区,创设生态化的环境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渗透游戏精神,可以有效释放他们的天性,同时游戏也成了他们最为喜欢的活动形式。在具體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游戏的优势,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爱好与发展特点出发,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进行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安全、富有刺激性的学习环境,从而推动他们主动探索新事物,在与游戏材料的互动中,在不断地亲身体验与动手操作中,让游戏情节更加丰富,让自己获得更多的乐趣。由此可见,在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显得特别重要。 (一)科学合理地规划活动区 班级教室和活动室是幼儿每天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这些场所应该成为他们玩游戏的主阵地。为此,我们要对教室和活动室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使孩子们可以有充足的场地与小伙伴和教师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因此,班级教室与活动室的布局是否合理将会对孩子们的游戏体验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规划与设计活动区域时,我们要从幼儿的学习需求出发进行相关思考,如阅读区应该远离喧闹的娃娃家,科学探索区应该离水房近一些,表演区应该设立在屋子的最前方,并搭建一个换衣室,方便孩子们化妆及换服装…… (二)提供生态化的游戏材料 在科学合理地规划活动区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通过材料投放促进幼儿发展,推动幼儿自主游戏,促进他们深度学习。为此,我们除了提供类型丰富的、数量充足的游戏材料之外,还要考虑材料的生态化,也就是说除了提供高结构的材料外,我们还要搜集大量的“废旧物品”,这些可以是废旧的纸箱、纸盒,也可以是矿泉水瓶子、树枝、树叶、小石子。既可以来自日常生活,也可以来自大自然。生态化的游戏材料大都是低结构的材料,可以有多种玩法与组合,有利于实现“一物多玩”,有利于进行环保教育,也有利于促进幼儿不断创新游戏。如孩子们用一块纸板既可以制作一架飞机,也可以制作一艘轮船;他们用一个纸盒子可以装菜,也可以装小石子,既可以制作成喂养小动物笼子,也可以制作成一个礼物盒……生态化的游戏材料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使游戏的内容变得更加生活化,易于游戏活动的持续开展。 (三)引导幼儿主动推进游戏 教师创设高质量的游戏环境,提供恰当的游戏材料,可以促使幼儿主动地与材料进行互动,在操作中我们会听到他们愉快地叫嚷,以及与小伙伴进行自然地交往,他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推进游戏的情节,不断丰富游戏的内容,从而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来。对于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及游戏材料的制作,孩子们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游戏经验,提前让他们了解材料的特质,思考如何实现一物多玩,等等。 二、灵活开展游戏活动,加强教师指导 在课程游戏化改革背景下,我们不是要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变成游戏,而是要将游戏精神渗透其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不断激发幼儿持续探索的热情,等等。因此开展游戏活动时,我们应该坚持灵活性的原则,既可以与主题活动课程相结合,也可以根据生成的活动开展游戏,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发展。同时,还要加强教师指导,以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 (一)结合主题活动与生成活动开展游戏 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以主题活动课程为载体。那么开展各种游戏活动,特别是区域游戏活动时,我们可以将其与主题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如围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在角色扮演区投放各个民族的服装,引导孩子们扮演不同民族的小娃娃,从而为他们亲身体验创造机会,深刻他们主题活动课程的理解。幼儿游戏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可能会产生各种生成性的活动,如在自然角里,孩子们参与种植游戏活动时发现了一只天牛,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我们就可以由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生成“天牛是益虫还是害虫”的游戏活动,通过随机教育的方式,使孩子们获得丰富的游戏性体验,收获游戏的乐趣。 (二)加强教师在游戏中的隐性指导 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我们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为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加上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很多时候都需要教师的帮助、启发与支持,才能使游戏活动顺利开展下去,才能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推动幼儿从浅层次的学习向深度学习发展。而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最好使用隐性指导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干扰,这也是尊重幼儿作为游戏主人的一种体现。 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重视游戏的价值,并不断研究游戏在幼儿一日生活、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幼儿的游戏与我们所认识的纯娱乐的游戏不同,其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是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最受欢迎的活动形式。幼儿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可以收获愉快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了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要努力构建游戏化课程,其任而道远,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思考,力求将游戏精神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真正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天仪.领悟·透析·实践——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初探.华夏教师,2017(9):74-75. [2]陆雪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策略.中华少年,2017(28):233-2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