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策略 |
范文 | 袁毅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不仅是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还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形成化学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良好、科学的实验教学设计,还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本文以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为切入点,分析了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实验操作能力的方法。 关键詞:初中化学;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实验技能;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8-068 化学实验是学生观察化学现象,分析化学原理和研究反应过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学生独立思考与操作能力,成为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实施合理的实验教学方式,选择科学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对实验教学正确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是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实践的方向。现结合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系统性地整理了化学课堂中可以采取的锻炼学生实验技能的方法。 一、规范演示实验的操作步骤 教师演示的实验能够让学生直观看到实验的步骤、实验器材的摆放、不同实验药品的添加方法等等,在初中阶段学生初步接触化学实验,显得尤为重要。演示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必须严谨,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描述性的语言,不能只做不说,介绍不同的实验仪器以及仪器的正确用法,让学生明确演示实验的观察重点。同时,注意在实验中设置问题,引起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巩固学生在理论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明白实验操作的目的和要点。在讲解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时,让学生对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产生直观的了解,促进学生产生掌握实验技能、探究实验原理的好胜心与求知欲。 例如,在演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这个实验时,学生已经学了氧气和氢气两种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通过对二者制取方法的比较,促进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特点,分析并整理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演示实验开始前,就通过这样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引入CO2的实验室制法。锥形瓶底部放有大理石小块,长颈漏斗深入锥形瓶的底部,将盐酸倒入长颈漏斗中,经导管流入锥形瓶底部与大理石发生反应。此时,询问学生发生的是什么反应,会有哪些产物。反应会产生大量的CO2,停顿后询问学生现有的实验装置中,应该采取向上排空气法还是向下排空气法。随后,在向下排空气的装置前夹上止气夹,用向上排空气法将生成的CO2收集到集气瓶中。 二、科学系统的分组练习实验 化学实验教学,需要教师的演示实验与详细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随对实验的探索与实践。根据化学实验所需,将学生科学系统地划分为不同的实验小组,先通过小组之间的默契度配合活动,增强实验小组中学生之间的配合度,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磨合,为后续的实验操作做足准备。分成小组参与化学实验,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设备与实验药品,明确实验操作的目的,促进学生了解不同的实验仪器应该如何操作,实验药品应该如何称量等,认真写好实验的预习方案,并完成最终的实验报告,分析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或优势,归纳出实验经验。 例如,在探究实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时,溶解和过滤等实验技能是学生之前学过的,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此次的自由实验设计。学生在组内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将小组的实验方案设计好,明确每个成员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任务,明确初步提纯的整个实验过程。每三名学生为一组,学生根据组内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其中一人在操作时,其余两人要观察同学的操作是否正确,如滤纸的摆放、玻璃棒的搅拌等,并做好记录。每个学生参与操作的实验过程都需要完整的记录下来,方便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操作是否理想,也便于教师统计实验操作的数据,了解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创新性实验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化学必备的要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或是复刻课本中的实验步骤等,都是为了观察并总结出实验原理,实际是已有化学实验的学习和分析。教师要明确化学实验的教学不能限制在课堂内,不能限制在课本内,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可以看作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是组织课外创新性实验的基础。在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蕴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中,增强化学学习的应用价值,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将课内学习内容与课外创新性实验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或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实验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在课下也能积极动脑,并有实践的机会。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可以用作化学实验的原材料,学生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也能够对课内的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有更深刻的了解。 以“生活中常见的盐”这部分的学习为例,学生在课上了解了生活中很多物品都属于盐,包括纯碱(碳酸钠)、小苏打(碳酸氢钠)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等,有些学生在生活中习以为常,没有过度关注的物品都与本节课的学习相关。在学生明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之后,鼓励学生在课下通过鸡蛋壳与醋的反应,合理设计实验条件,观察实验现象,并明确鸡蛋壳与醋的反应在微观上是哪种离子和哪种离子之间的反应。同时,要叮嘱学生用蘸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更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同,鸡蛋壳或醋的用量不同,操作过程严谨与否,会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学生根据自己的最终实验结果与同学、教师讨论,能够保证学生课下实验的意义。 总之,教师明确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化学演示实验的设计上,做到精心的编排,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观察和模仿环境,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此基础上,凸显学生小组实验的优势,合理分组,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并将化学实验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旭文.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化学实验实践能力[J].赤子,2018(21):196. [2]丁国辉. 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16(34):31. [3]何秀丽.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3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