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英语听力训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范文

     蔡艳婷

    [摘要]“外语听力”,其定义为听者基于各种相关知识,运用有关技能和策略与听力文本信息输入进行积极互动和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只要我们重视对学生听力理解训练,想方设法改善听力训练的方式手段,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就能使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并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我国小学英语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詞]听力理解能力;听力训练手段;应对策略

    “外语听力”,其定义为听者基于各种相关知识,运用有关技能和策略与听力文本信息输入进行积极互动和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听力理解的过程。通俗地说,听力理解,就是理解输入材料的语言信息并将其应用于更广阔的交际场景。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语言技能中明确指出,一级到五级的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玩、演、做、唱、视等。其中,三、四年级以“听说”为主,五、六年级以“读写”为主。只有“听说”的基础扎实了,后续的“读写”输出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理解能力的训练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近年来,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随着小学英语课堂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地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在观摩众多课堂教学活动后,我发现,在当今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说写”英语的能力,却忽略了“听”能力的培养。学生“听”的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培养,会直接影响他们“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综合发展。

    我认为,小学英语听力理解能力训练的教学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一、语音教学的缺欠

    语音知识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其缺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对字母音与自然拼读法(phonics)教授不到位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中,A部分的Letters&sounds和Let's spell,要求老师教授学生26个字母本身的“读音”(name)和“发音”(sound),以及一些常用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并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拼读拼写能力。

    然而,一些小学英语老师,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任教的英语老师,重视字母本身的“读音”和形,却忽视了帮助学生了解字母(1etter)与其发音(sound)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如,四会单词bed。学生能正确读写单词bed/bed/,但他们只是把bed的读写简单地分割成bed/bed/--b/bi:/-e/i:/-/di:/--bed/bed/。这种教学方法割裂了字母“读音”(name)和“发音”(sound)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拼读记忆单词。如多音节单词university(大学),用自然拼读方法来记单词,把单词分成5个音节u-ni-ver-si-ty,能同时掌握单词的拼读与拼写。

    2.对学生的发音把控不到位

    老师在教学时,如果没细心留意或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势必影响到他听力理解的能力。

    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Bookl的两个单词为例:head和hand,它们的读音听着极其相似,不细心听难以分辨,如果老师对学生错误的发音把控不到位,学生就容易把两个单词都读成同一个音/hed/。

    3.对连读、不完全爆破等朗读技巧指导不到位

    以英语为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的人们在说英语时,经常会出现连读、不完全爆破等情况。

    如:I'd like some eggs.其中some eggs连读(,sAmegz/)。不了解连读技巧的学生就不容易听懂。

    二、听力理解训练手段单调

    多数老师训练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传统方法是先听(课文录音)后答(问题)。这固然是训练学生听力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但如果学生经预习课文后,已获悉课文内容的情况下,这“听”的训练实效性不高,过程也比较乏味。

    也有老师把练习册和单元检测的听力题当成是听力训练。就目前我们所使用的配套练习册看来,尽管每课一练中也有听力练习,但仅仅只有1-2题,只需2分钟左右就能完成,这练习的量和时间的安排远远不够。

    单调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听力训练在英语教学中如此重要,而在我们实际英语教学中又存在多种问题,并已经影响了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发展,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有以下四大应对策略:

    1.重视语音教学

    1.1丰富自身英语教学理论知识

    老师要学习新课标中对语音教学的目标与要求,熟悉三至六年级的教材,研究phonics(自然拼读法)在语音教学中的应用。语音教学,既要教读字母和单词,也要让学生了解自然发音的概念,并练习自然发音的技巧,了解自然拼读规则,只要学生掌握了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利用发音规律,就能见词能读,听音能写。另外,教师语言本身就是外语学习者获得听力和口语输入的重要资源之一。学生“听”的过程,也是老师“说”的过程。因此老师必须力求自己发音准确,只有这样,学生模仿的音才是准确的。

    1.2加强学生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

    学生既要模仿单词的发音,也要模仿句子的语音语调。在朗读的过程,老师要作正确的指导和示范,让学生体会不同语境的不同语调,留意句子中连读、不完全爆破等技巧。经过大量有效的朗读模仿练习,学生收获准确的语音语调,有助于其提高听力理解的能力。

    2.丰富听力理解训练的手段

    根据教学需要,利用资源丰富的网络,搜索适合训练小学生听力的资源,如歌谣、绘本、小视频等。然后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按照由浅及深的原则改造资源,如截取视频片段,改编歌谣和绘本等。

    老师也可以利用免费的学习APP,如“一起小学生”“小学英语同步辅导”等。这些APP的学习资源及其丰富,形式多样,有由native speaker朗读的听力练习,有游戏、配音、动画、绘本等。老师按实际情况布置听力练习,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地道英语,多听,多跟读,多练。老师还能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或批评。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听力理解能力也能得到了提高。

    3.传授实用听力技巧

    我在听力训练教学中,常用到三步教学法:听前(Pre-fistening),听中(While-listening),听后(Post-listening)。这种教学模式关注的不是学生能记住多少内容,而是提升他们对听力过程的意识和培养有效的听力策略。

    听前热身,做好铺垫。个人或小组通过观察图片,读标题,思考问题去预测听力材料。

    听中细听,抓关键信息。学生带着听力任务,学会抓取关键细节,忽略次要的信息,培养起通过上下文猜词、推理、归纳等能力。

    听后活动,拓展综合能力。完成听力任务后,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多形式的活动,如朗读、角色扮演、复述、改编等,这些听后的输出活动有助于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要使小学生保持对英语的兴趣与热爱,仅靠新颖的教学手段还不够,更重要地是让学生亲身发现学习英语的乐趣与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他们用心感受我们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如当我们学习食物时,播放世界各国的奇特美食的视频,学生对新奇事物感兴趣,他就愿意去了解、去学习、去探索这个他们所未知的世界。

    总之,听力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听力是英语输入的重要媒介,只要我们重视对学生听力理解训练,想方设法丰富听力训练的手段,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就能使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并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我国小学英语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