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淡化洋节日对小学生的影响 |
范文 | 刘英华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我国游玩、工作,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近年来,以圣诞节为主打的洋节攻势越来越猛,而中国传统节日相对于洋节则越来越冷清。 【关键词】小学生;洋节日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参加圣诞节狂欢、万圣节派对等,不少小学生也对这些节日了如指掌。曾经,我在一次朋友聚会中,看到几个幼儿在玩游戏,他们一开始是在玩捉迷藏,玩着玩着,突然有个小女孩提出来:“嘿!我们不玩捉迷藏了,我们来玩万圣节游戏。”小女孩的话让我一下子想到我的学生,怪不得近年所教的学生对于国外的节日如此的熟悉,反而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一知半解,敢情现在的小孩从幼儿园就开始无意识地接触外国节日。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孩子这么小就开始过洋节日呢? 一、造成学生喜欢过洋节日的原因 无可否认,現在的商家节日促销活动,景区搞的万圣节活动、圣诞节活动等无疑是在推波助澜,让洋节日在中国风生水起。其次,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视,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习不同的兴趣班,不少家长选择学习英语等。一些培训机构或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他们采用整套的外国教材,由外籍教师教导,这样孩子们在无意识中直接接受国外的文化教育。第三,一些培训机构还会在一些国外节日举办该节日活动,如,万圣节活动、送圣诞礼物等。幼儿园的小朋友年龄较小,其心理认知还处于以具体形象性为主的阶段,就如上面提到的小孩,她仅记住了糖果和捣蛋,缺乏正确的辩知能力,长期无意识的渗透,学生很容易养成过洋节日的习惯,甚至养成崇洋媚外的心理。但孩子处于成长阶段,这些行为都是可以更正的,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需要长期不断地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想法,不断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强化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 (一)学习目标的强化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小学阶段在外来文化渗透与学习方面都还比较少,主要是一些重要节日的介绍,五、六年级包含有地理和人文方面的渗透,对背景文化的学习仅需了解。通过学习,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避免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因文化差异而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同时,我们还要利用所学的语言介绍我国的文化。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侧重于介绍本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因祖国文化而感到自豪。 (二)课前课中的强化教育 毛泽东指出:“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组成部分,但我国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英语教材对传统节日的介绍更少,学生对节日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的吃喝文化。教师在教学节日文化时,就需要自己先去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对学生难以用英文表达的地方用具体、简单语言介绍。同时,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搜索教材中提到的几个传统节日起源,有什么主要活动等。课前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来介绍。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六模块重阳节,重阳节素有登高、敬老等活动,登高很多学生会说“climb the mountain”,但敬老好多学生觉得不知道如何表达,这时,我会引导他们“怎样的活动是属于敬老、爱老?学校组织你们参加这个活动时,你们通常会有哪些活动?”具体的行动容易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语言,这时他们都能说出“help the old men do housework, give the old men presents …”当学生有了可以介绍的词汇时,教师就可顺势布置任务“Now,children. There are some foreigners in our school. Can you introduce Chongyang Festival to them?”对于向外国人介绍本国传统节日这个任务,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 (三)教材对传统节日的强化教育 去年,我们使用的教材还是中西节日相结合的对比教学。今年,教材编者显然也注意到文化传承这一点,对教材的节日部分进行了改版,注重强化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四年级的课文的节日介绍和词条练习部分都采用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介绍,在六年级的节日介绍更是重点介绍了“Spring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和“ Mid-Autumn Festival”,而对于国外的节日介绍则放到阅读材料上了解,完全符合《课程标准》提到的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 三、运用语言情境的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少年是怎样认识世界的,什么事情会使他激动、惊奇、关切、感动,引起他的同情或鄙视,激发他的爱和憎——这一切完全都取决于教育者。”可见,教育者的言语对学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一)情境语言创设 在非母语的环境下学习一门外语,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语境进行语言操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精确、清晰的语境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区分中外节日。那么,老师在创设语境时需要更准确去组织引导语言。例如,四年级下册Unit 12就有关于中外节日的语言操练,教师在情境操练前,要清晰地表达“We are Chinese. We all live in China. 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这个情景强调了学生的国籍以及目前的居住环境,限制学生选择非中国的节日,如果教师要对国外的节日进行操练,那么,教师就要创设一个情景角色,如“Linda is an American girl. Now she is in New York. What's her favourite festival? Why ? If you are Linda, how to answer. 引导学生运用 I'm Linda. My favourite festival is…”这个情景是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练习句型。这样清晰明了的情境能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节日,不能盲目地去过洋节日。 (二)课堂反馈的语言引导以及练习反馈 孩子的思想并非是在一天形成的,同样,我们要消除这种心理也并非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去年,我所任教的学生使用的教材中谈论节日还是中西方节日放在一起,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四年级的学生有一部分拎不清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或许有些同学清楚,但他们在回答“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時,总喜欢回答“My favourite festival is Christmas.(Halloween) ”对于回答了国外节日的学生,这时,教师就让他们判断“Is that a Chinese festival? No. So we can't choose it.”引导学生回答传统节日。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加以辨认、区分传统节日与洋节日,从练习上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注重日常活动渗透 小学生几乎都对自己的充满好奇,经常在课余时间和老师聊天,分享他们的日常乐趣,同时了解他们的老师喜欢什么啊,过节日会有什么活动等。教师日常的对待洋节日的态度也会引起学生模仿。前几年,有位同事每到圣诞节总会买些糖果送给他们的学生,看得我班学生那个羡慕嫉妒恨啊,有个学生忍不住问我:“老师,你过圣诞节吗?你会送糖果给我们吗?”这时候,我告诉她:“老师从不过圣诞节,因为这不是我国的节日,而且我的女儿也从来没收到过圣诞节礼物。不过,我会送你们新年小礼物。”也有孩子会送圣诞卡给老师,我会告诉他们:“你们的卡片很漂亮,如果你们把圣诞节换成新年,我会更加喜欢。We are Chinese.”这样的言语无疑告诉学生,老师对待洋节日的态度,这样也慢慢弱化学生对待洋节日的态度,后来,他们再次送到我手上的不再是圣诞卡,而是新年贺卡。 四、挖掘传统节日的乐趣点 小朋友对洋节日的喜爱最直接的表现是喜欢该节日带给他的乐趣与新奇。现在人们对节日的兴趣不再停留在吃与喝,更多的是关注节日的体验与互动。这两年国家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举办都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我们要学习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有趣的活动,或者是自己在去年过节时都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在课堂上就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这些节日中都进行了哪些有趣味的活动。遇到学生没学过的或是无法用英文表达的词汇,则允许他们用中文加以表达,学生通过聆听与回忆,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从心理上愿意过传统节日,从而淡化学生过洋节日的心理。 洋节日对小学生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们要淡化并消除洋节日对学生的影响需要长期的渗透教育,还需要各方面的教育。从教材上、宣传力度方面加大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宣传,重振传统节日,要重新树立人们的节日价值观,重新在人们心里树立传统节日的意义,让中国的传统节日走出去,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