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导学案导学:问题串联课堂主线初探
范文

    贾晓燕

    

    

    【摘要】一节课如果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让老师有的放矢;一节课如果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步步为营。按照“导学案六步”模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可以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序地进行,并能加大课堂容量,也能预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动笔、实际操练借此巩固课堂所学。全国各地也做了关于导学案教学的各种尝试,形式多样,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差异性,导学案的设计也会“因地制宜”。新课标下,更加关注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丰富一张导学案的含金量,让它能在40分钟时间里高效调动学生的手、眼、脑等问题就为教师研究设计导学案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

    【关键字】导学案导学;问题串联;数学核心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改的进行和数学核心素养热烈讨论,导学案的模式也逐渐随着每堂课内容的不同而做出调整。导学案的使用在教学手段上达到快速、精准、高效地聚焦某一类问题,如解方程,合并同类项,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等计算类题目效果明显,但由于老师面对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的差异性和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归根结底是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如如何着重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和学生一起经历探究的过程,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如何一步步培养学生严密有序的知识逻辑关系,如何利用导学案进行概念课的学习,复习课利用导学案很容易变成了一节学生只管低头做题,不管老师“口若悬河”的练习课,达不到复习的目的……这些如何在一张导学案上得到有效的解决呢?笔者对此产生了一些思考和实验。

    导学案导学:课堂主线通过问题进行串联

    笔者从教以来,学生一直问的问题是数学科目学的是什么?学习数学又是为了什么?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光有大局意识,还要有创新精神,敢于大胆猜测,又有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数学的学习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体现到课堂上往往是老师通过提问一些零碎的问题达到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本堂课内容的目的,如果能够把这些问题进行适当编排,呈现在导学案上,通过这些问题的串联,让学生对当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加地清晰和明确,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出发,通过观察发现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反思感悟,最终升华成自己的独有技能。

    1.复习课中,通过“问题串联”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纵览整章知识要点和常见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归纳和总结同类问题,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形成解题技能。

    案例1:创设情境:开放性问题,形成知识框架

    问题: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请说出你的结论。

    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象到写出一条条结论,从眼睛里观察到的形,到用数表示出来,让学生体会数形之间的转化。

    把学生提出的结论进行归类:

    ①函数的图象和性质:a,b,c的符号问题,最值,增减性,解析式,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可扩展为两个函数的交点问题);

    ②函数与方程:与交点的关系,方程ax2+bx+c=0的根与交点的关系,一般方程如a-b+c=4与图象上点的关系;

    ③函数与不等式:如x时,-40等通过观察图象得结论;

    问题变式:让学生自由通过改变图中的已知条件,上面的结论会有哪些改变?

    导学案设计这类开放性题目,通过多元的关联表征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问题的本质,积累思维经验,通过变换题目条件,学生可以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间沟通,有利于学生向更深层次学习。

    2.关于概念类知识的学习的研究也是近两年的热点问题。我国201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突出了关于“数学的交流能力”的目标,而数学交流能力不单单是“讲出来”,还包括多方面的互动。在概念的学习中,学生应该通过自我阅读完成自我的互动,通过感受数学语言的美,通过逐字逐句学习数学概念能够从根本上让学生感知数学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学生想要真的掌握概念,需要经历一个由抽象到具体内化的过程,而此时的导学案,如果把概念通过填空题的方式呈现,并没有达到导学的目的。

    案例2:在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几何的数学语言表示中,出现了直线,射线,线段三个基本概念及其表示法。

    学生通过阅读书上的概念,完成首次文字理解,然后通过回答导学案中表格一个一个问题,不断地修正、思考逐渐构建出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个过程中能体会数学符号的意义和简洁美,逐渐从表面文字转向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总结与反思

    数学的学习在于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现代社会的发展,一堂课的开展有多种手段,但是手段再多也不能偏离一个主题:为学生能逐渐具有后继学习的“数学能力”,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中思考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一个学生能够在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优于他人的重要能力。导学案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运用、数学分析这六个方面,是需要老师花费大量时间的。本文简单阐述了两个案例,通过导学案的问题设定,串联起一个知识框架,帮助学生自我的构建和归纳提升,教会学生学。研究导学案的真正目的也在于此。

    [本文系广州市第三批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教育类项目“初中导学案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团队”(编号:1201630039)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石树伟.回归本色:从导学案到导学笔记的实践与思考[D].湖北大学,2015.

    [2]叶志娟.从学习策略的四个层面优化數学课堂教学策略初探[D].湖北大学,2017.

    [3]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