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愁”中的家国情怀 |
范文 | 肖苗苗 2017年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认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把“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足以说明语文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为核心,引导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笔者认为一定要重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特别是注重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 诗以言志。曾经钟情于山水的南唐最后一位君主——李煜,他在失去故国,被囚禁之时写下了绝命词《虞美人》。笔者在教授此课时,通过朗读、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品味他那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同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时代家国情怀的具体内涵的体现也不同,增强对小家与大国的使命感与担当感。 一、知人论世 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与社会时代息息相关。曾经的一国之君在失去国都被囚禁之时愁绪之深可想可知。但现在处于和平时代的中学生不可能有像李煜那样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的经历,甚至也没有可以相比的跌落泥潭经历。如果学生不了解李煜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经历,就会产生遥远的时空距离,无法与作者进行文本的交流与沟通,学生也难以将李煜在《虞美人》这首词中体现出来的家国情怀与当下自己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无法感同身受。在正式剖析文本之前,先按照学习小组分工给学生布置了预习小任务:通过查询资料自主了解李煜其人,了解他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的经历,然后请小组代表上台分享。学生只有真正了解了李煜的生活背景以及所处的时代,才能走进李煜的内心,理解他因亡国之痛、囚徒之耻而引发的浓浓的愁绪,才能体会他感叹“春花秋月何时了”背后的辛酸苦楚。 二、巧创情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良好的教學氛围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这也印证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作者的诗词与其生活时代、与其生活经历,与其个性才华息息相关,而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我们与中国古典诗词之间的时空距离非常遥远,但是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巧妙的创设情境,比如播放有关的影像资料,如与诗词情感基调相吻合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品读诗词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融入作者所构建的诗词世界,拉近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距离。 笔者在上课前的课间先播放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的片尾曲《虞美人》的视频歌曲,学生通过观看画面,聆听音乐,体会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无奈与痛恨。这时候再结合学生已对李煜其人的了解讲授他创作这首绝命词的时代背景: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面对大自然不断更替的春花秋月时,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在故国小楼生活的点点滴滴,愁绪万千。创设这样的情境可以拉近学生与李煜的时空距离与心灵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李煜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学生才能更好地体悟到李煜那深厚的家国情怀。 三、诵读涵咏 “诵读涵咏”是师生学习古诗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师生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诗词,反复推敲诗词的语言理解其意。这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赏析诗词的语言与体会作者的情感。笔者所教授的理科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结合学情,要求学生先自由诵读,必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感受浓浓的愁绪。在此基础之上,再通过男女生比赛读,跟着背景音乐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要求学生自主赏析具体字句的意义与情感,带入感情进行诵读,尝试感受李煜的愁绪。“诵读涵咏法”可以将沉默的文字转变为饱含情感的声音,将学生带进诗词的情境之中,培养其审美能力,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 四、拓展延伸 笔者在运用李煜《虞美人》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教材内容上,而是进行了适当的课外拓展延伸,把李煜的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愁”与本首词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进行类比分析,学生就更能体会亡国后的李煜那似一江连绵不绝,汹涌澎湃的春水之愁,也更能理解他愁绪的背后对家与国命运的担忧。同时我也通过讲授电影《湄公河行动》《战狼》《红海行动》中的事件与人物,让学生看到家国情怀在当下和平时代的具体显现,引导学生理解任何时代都需要中华儿女对自己的小家与大国富有担当与使命感。结合时代的变化对李煜的家国情怀作出新的解释,更有利于拉近学生和作者、文本的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时代背景,感受家国情怀的魅力,深化对家国情怀的认同,并在认同的过程中并进一步内化成自身的情感,形成自己的家国情怀意识。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承担起传道的重担,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一刻都不能放松与懈怠。这也需要语文教师结合时代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不断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才能引导学生成为中国梦的追梦之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