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讲好中国故事,孕育文化自信
范文

    王少青

    

    

    

    【摘要】中国的孩子都是在故事中长大,可是,听故事容易,讲故事难,讲中国故事更是陌生。在义务教科书里处处蕴含着具体传统文化的故事,在文化自觉背景下,作为新时代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讲好中国故事,构建讲故事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讲述能力和表现力,落实学生语言发展培养,确保课程精神落地生根化为学生精神。

    【关键词】“三有式”;中国故事;文化自信

    “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在学生的生活中不乏会听到对国外文化的向往、羡慕和追求的声音,而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却一问三不知或是不感兴趣,有的甚是感到陌生。学生在如此环境里耳濡目染,会失去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自尊与自信。因此,文化自信从娃娃抓起已迫在眉睫,教育者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中国故事传递着满满的文化自信。自文化自信纳入纲领性文件后,文化自信在义务教科书中得到具体化体现,处处蕴含着文化自信。在文化自觉背景下,作为新时代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道、理解中国故事,更要有方法指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使之化为学生精神。

    一、新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是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彰显了我们党鲜明的文化立场。

    二、聚焦《课程标准》,落实课程精神

    201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文化自信”纳入纲领,并明确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文化自信进入宏观的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材在整体框架设置、单元内容编排、课文选择、学习任务等方面都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更重要的是,教材中更多以故事形式呈现文化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正是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着文化自信,确保课程精神落地生根,化为学生精神。

    三、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与策略

    (一)核心概念

    1.中国故事:中国故事是指基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涌现出的一个个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锐意进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照亮每一个新时代中国人前进的路、温暖每一颗新时代中国人逐梦的心的故事。

    2.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即是指人民群众对自己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同和自信,并对之感到自豪,是一崇尚和坚守。

    (二)方法与策略

    语言能力表达要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提升。提升要有内容可讲、有方法可遁、有评价可依才能激励学生乐于表达与提升。小学生听故事容易讲故事难,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一个难题。故事可以讲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中国的孩子从小就从故事中长大,陌生是因为学生故事讲得少,讲的人也少,静态听居多,动态讲甚少,呈现这种现象皆因学生欠缺“讲”的方法与氛围。小学教材里的内容普遍以故事式呈现,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占了大篇幅,因此,作为教者,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把主动性、学生主人翁还给学生。如何让学生会讲中国故事?笔者尝试了“三有式”讲好中国故事。

    1.故事内容有“德”

    故事有“德”是基础。我们的教科书充分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满满的文化自信。我们是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依托,充分挖掘和整理教科书优秀故事内容,形成各年段讲故事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行课外拓展和延伸,故事内容基于教材而不限于教材,通过整理和挖掘一系列有“德”中国故事,使学生品德教育从讲述中得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见表一)

    故事有“德”:从古今、前后挖掘具有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中国故事,通过这些事故,激发每一位学生对祖国的认同与自豪。

    2.故事讲述有“术”

    讲述有“术”是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核心环节。学生掌握一系列的方法学会讲中国故事,做到讲之有序、序中有理、理中有情,使学生能讲、乐讲。其实关于复述能力的训练,教材做了一个长线的安排,比如,二年级已经训练了借助提示讲故事,三年级学会了详细复述,四年级学习了简要复述,到五年级学习? ? ? ? ? ? ? ? ? 创造性复述。老师们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地进行指导与训练,而且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我们不能走一路丢一路。只有不断地复现,不断地巩固,才可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达到运用的目的。(见图一、表二)

    根据目标要求,我们整理成自己的讲故事方法与策略:

    讲述有“术”:构建讲故事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讲述能力和表现力。

    3.故事评价有“台”

    评价有“台”是关键。有平台实现个人价值是激励学生继续坚持讲好中国故事的很要因素。因此,我们会利用不同的评价渠道、评价等级激励学生讲好故事的兴趣,增强学生个人成功感和自信,并把学生们的声音通过不同渠道传播出。

    (1)评价渠道:打开传播通道,通过各种途径、平台把中故事、中国声音、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传播开去。例如,可以通过班级故事会、学校故事比赛、故事大王、班级微信群、学校公众号、东莞知网等渠道为学生搭建传播声音的平台,声音从校内传到校外,从班级传到校级、镇级甚至市级,从多渠道展示和评价学生讲述故事的表现,让更多人听到自己的声音。

    (2)评价等级: 讲述中国故事有“四講”标准,即讲得多、讲得好、讲得活、讲得赞,学生要进行及时的表彰和肯定,评价分为四个等级: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对照标准,能达到要求的可获的对应的评价等级。在时间上,开始时是一周评价一次,一月一小结表彰,期末对各年级评出故事状元。(见表三)

    综上所述,“三有式”即是为故事内容有“德”、故事讲述有“术”、故事评价有“台”,内容依托教材而不限于教材,既扎根于课堂又延伸于课外补充,活动得到有力保证。“三有式”能更好地明确讲中国故事的目标在于讲故事的“德”“术”“台”,解决讲什么、怎样讲和讲得怎样的问题,让学生有方法可遁,助推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和语言表现力,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 不但提高学生个人表达交际能力,还有力地增强学生主人翁精神,落实课程标准,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见表四、表五)

    四、结语

    统编教材教师用书有这样一段话:教科书的课文,“有意思”和“有意义”兼备,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教科书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为己任。在新时代文化自觉背景下,教师不应该只让学生听故事,而是应该指导好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能让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提升精神力量,固本培元,培根铸魂;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和语言表现力,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个人表达交际能力,还有力地增强学生主人翁精神,落实课程标准,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主人翁精神,有效推动人才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