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
范文 | 黄少鑫 【摘要】数学是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数学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动手操作。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让小学生自己动手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不仅可以使得小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进行消化,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简析其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动手能力; 现在的小学学习过程中,不再是一味的教与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地进行“填鸭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多元化,借此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平台,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让学生去探索学习,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这些基础上,加以让学生独立动手完成一些抽象数学知识的具象化,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自主地去探索学习。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意义 数学课程的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同样数学也是小学生最不喜爱的课程之一,所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难从复杂的理论里明白学习的内容,而如果通过实践的教学,知识就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分析问题,并且主动动手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新的知识,还是对动手能力最直观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尝试到学习的快乐,也能锻炼其思维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策略 第一,引导学生适当地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必不可少的是在课堂上实践的工具,教师如果自己来准备工具,学生的人数较多,教师只有一个人,这是不现实。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准备课堂上动手操作的各种工具。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粗略讲解下堂课所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去观察家中的钟表,并且提前准备好钟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直观理解钟表,也会使得知识变得更加具象好记。 第二,直观的实践教学。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需要来鼓励学生来提出各种待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提出一些对于知识的大胆猜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地去解决这些提出的问题,去实践来证实原先的猜想是否正确。让学生在实践前提出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动手操作实践后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观念,教师只需要在一旁进行补充和指引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理解知识,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比如在进行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在进行知识的讲解后针对于所学内容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所提出来。如:生活中运用到加减法的地方有哪些?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提出一些简单的运算题,并且进行计算。因为是学生自己自主的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可以对知识更加印象深刻。 第三,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习氛围非常的压抑紧张就很难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上,就更难在课堂上愿意自主地动手操作来学习知识,更多可能是因为迫于老师的要求,不是自愿地动手实践,就很难完成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负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好地去营造一个比较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借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教师在其中只需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就好,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进行总结讨论即可。例如,在进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不同的人民币,然后让小组讨论其有哪些特点,借此让学生更好地对其进行学习。 第四,选择合适的动手操作时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当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习,而是应该先大概地对于所学知识进行一个讲解,在提出教学要求和一些问题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在合适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内容时,教师应该先给出不同的数字,再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辨认和分析,思考数字的大小和所代表的意义,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写出不同的数字,加以讨论论述本节课所学的重点。 第五,给学生完整的教學评价。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客观的教学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教学评价也不可以批评过多,也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给予学生的教学评价也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后来进行自我总结评价,指出自己的实践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让学生自我审视,保持优点,并且对于不足点加以整改。还可以在操作的时候采取小组分工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形式,在合作后可以让小组成员互相给予他人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明白从他人眼中自己的优缺点,还可以使得学生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警惕他人所犯的错误。在所有学生之间的评价结束后,教师要对其进行总结和整体评价,教学评价不是批评,要以鼓励为主,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不尽人意就去进行严厉的批评,教师应当维护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仅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也是当前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应当擅于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实践操作,使得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像传统的课堂一样,让学生死学却不懂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较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经。 参考文献: [1]张雪苗.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 新课程(小学), 2014(1):128-129. [2]高虹.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中), 2014(2):102-103. [3]陈翠恋. “动起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教研版), 2018(005):18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