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范文 | 郭万利 小学阶段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培养目标里面,“德”育是被放在第一位的。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可是如果在日常学校教学中仅靠思想品德课堂上的说教是很难让小学生提起兴趣的,有时甚至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我们能够在学科教学中巧妙地渗透进德育内容,那将会起到润物细无声和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教科版英语教材并结合实际教学举几个例子予以阐述。 一、规则意识的培养 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公序良俗,需要我们共同去遵守和维护。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Good manners这个单元时,通过观看一个简短有趣的动画,让学生懂得说:“Please!”“Thank you!”的重要性。在课后让学生将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事情都用英语写出来,并做成海报,这样让学生们既巩固了英语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还通过整个过程对自己进行了规则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会说“我和某人做了什么事情”,这种写法既不符合语法规范,也不符合人们的习惯。如何修改呢?只要记住一点就对了,那就是:“先人后已”。例如:My mother, my father, my brother, my sister and I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 不管列举多少,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面。这样就使得学生在习得语法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道德素养。 二、爱国主义教育 在学习六年级下册Dr. Sun Yatsen 一课时,给学生听当年孙中山先生演讲的录音,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尤其是听到最后一句“中国是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时,同学们顿时觉得热血沸腾。 本学年六年级的教材在内容上作了一些改变,原来有一课是Christmas,现在换成了Other festivals in China,另外有一课Steve Jobs,现在换成了邓稼先,这就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国家已经由以前的通过学习英语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转向了现在的讲好中国故事和进行文化输出。通过这些教学内容,我们适时地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人性教育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知识、体魄和心灵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拘泥于单词的听写与课文的背诵,我们更应侧重于学生内心深处的变化与发展。在学习We can save the animals一课时,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有许多物种已经灭绝,而灭绝的原因是人类的过度采伐与污染。通过欣赏迈克尔杰克逊的 Earth Song,去撞击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再结合自己身边的例子,做一份保护动物的海报,唤起学生内心的爱,这个爱不仅是爱动物,还包括爱父母、爱自己。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完成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们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入微地分析,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实现英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張婧.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 [2]孟庆海.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J].黑河教育,2020(03). [3]宗玲玲.德育在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英语广场,2020(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