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分析 |
范文 | 摘?要: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课堂模式,主要特点在于“开放”,是解放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的教学模式,力求达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认知、保护学生情感及品质的目的。开放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提升教学效果。然而,一直以来,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模式封闭,束缚学生的思维力,制约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故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应积极创新课堂,探索有效之路,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简单论述,以期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开放模式;实施策略 语文文字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涵义是多种多样,而不同的学生的思想、经历也不同,对文字的理解、学习能力也不同。而传统的“保姆式”的课堂模式,失去了“语文味”,影响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文思维能力、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等学科能力的生成,语文沦为“应试工具”。新课改强调“解放”二字,要求教师从学生本身出发,优化小学生的智力水平、语言能力、情感升华等。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开放式模式,以便达到新课改所提出的目标任务,是文章要探讨的主要论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个论题进行简单论述。 一、 方法开放,让学生学思结合 教学方法,也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运用的教学手段,包括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开放课堂的构建,应首先开放教学方法,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必要时多种手法巧妙融合,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让学生发挥思维力,促其边思边学、学思结合。 例如,在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的教学时,笔者改变介绍作者、教生字、讲生词、讲读课文的落后模式,而是开放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营建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如此愉悦的课堂上积极参与、快乐投入到课堂活动中。首先,教師可以为学生出示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地走。童谣呈现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个童谣说的是什么事吗?这个问题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是困难的事,他们很快能说出是“春节”,之后,教师巧妙引领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你们想了解50年前的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子的吗?如此的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有效课堂的基础。 将学生引领到文本的阅读中后,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基础,突破生字关、感知课文内容,并在阅读过程中画出不懂的生字、生词,与同学交流。但是,学生的自主阅读,往往停留在文字的表层上,不能深入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巧妙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培养他们探究阅读的能力。如教师可以提出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具有哪些特点等问题,让问题成为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载体,促学生学思结合,促学生积极互动。 再如,在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实施自主、探究、合作等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识读、阅读、感知的经验,但是,缺乏人生阅历,对于列宁关爱小男孩以及小男孩爱鸟的关爱教育和环保教育,学生难以掌握,这就需要在教学时,让学生自主阅读、再合作讨论,让学生深入对话内容,通过列宁对小男孩与鸟儿的情感的体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助力三维目标的落实。 二、 内容开放,让学生拓宽视野 教学内容是实施语文教育的知识载体,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多元化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以教材为本,教学行为指向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围绕考试而进行,不仅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综合素质的提升。开放式教学理念下,要求教学内容服务于学生,倡导开放教学内容,全面拓展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内容开放,可以结合乡土资源、教学资源、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彻底改变唯教材论的做法。 丰富教学内容,群文阅读是有效手段。所谓群文阅读,就是根据教材中的某一篇阅读文章的内容、体裁等,鼓励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文章的阅读教学方法。例如,在《亡羊补牢》的教学时,考虑到《亡羊补牢》是寓言故事,教学时,如果纯粹地按照传统的做法,而扫除生字词障碍,介绍一下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讲读这个寓言故事,让学生记住这个寓言故事说明的大道理,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眼光也局限于教材中,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开放教学内容,就是要改变这种封闭的模式,从教学内容的丰富入手。如推荐学生阅读寓言故事:《风与太阳》《一只眼睛的鹿》《瞎子和小野兽》《守株待兔》《狮子与农夫》等,通过这些寓言故事的阅读,汇总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与阅读技巧,多读,也利于学生对寓言故事文体特点的把握,有助于阅读技巧的掌握。再如三年级上册的写景文章《秋天的雨》的描写了缤纷秋景,学生陶醉于秋景中,也在脑海中想象秋天人们喜获丰收的场景,为了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特点,学会写景的方法、了解写景的技巧,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描写秋天的诗文,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借助于网络资源来搜索这类文章进行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认识到每一篇文章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懂得了阅读、写作都是个性化的思维活动。 教学内容的开放,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创新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思边悟,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知识开放,丰富学生基础知识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如果局限于语文方面的知识,局限于某一课的知识层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运用,除了内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还应开放知识范围、开放知识的高度和难度,以此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文学科的知识,不仅是拼音、识字、阅读和作文,也不仅仅局限于语文的方面,语文是一门交际性的学科,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及,在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都能用到,并且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也相关,而开放式教学,开放知识范围,也就是指知识、内容的开放性,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例如,汉字的教学,多数教师局限于音、形、义,忽视字理、造字的渗透,而学生了解造字的方法等,可以帮助学生记住生字,深刻理解生字的“义”,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素养的培养。如“休”的教学,多数教师教学生认识这个生字,然后,让学生组词“休息”“休假”“午休”等,生字教学的任务就完成了,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教学中,如果渗透“会意”的造字法,让学生想象一个人干活累了,倚在一个树上休息,于是“休”这个字就是“人”+“木”(木,古时候就是“树”),随机也渗透象形、形声等造字法,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再如,在进行《太空生活趣事多》的教学时,这节课如果教师沿袭“生字——生词——阅读——练习”的“四点一线”的教学模式,文章的“趣”难以体现出来,学生也没法体会和感悟。而教学中,用PPT展示一些与“太空生活”相关的图片、音频设视频等,通过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太空的生活,了解太空中的“失重”现象,为以后学习浮力、重力等埋下伏笔,也将语文教学与天文知识、科学知识有效融合,打破局限于语文教学的弊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 四、 活动开放,让学生感到学习的魅力 开放式教学的运用,终极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兴趣,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通過探究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时,应开放课堂,践行“六大解放”,让学生积极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如拼音的教学时,融入生活化教学,将生活、活动与拼音字母教学有机结合,增加拼音学习的趣味性,提升有效性。如ɑ的教学时,让学生找找身边哪些东西形状与ɑ相似;学习o时,让学生找找身边形如o的物体,如乒乓球、足球、呼啦圈等;教学m、n、f、t等时,同样,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m和n,如“门洞”“伞把”等,将生活中的实物与拼音进行有机联系,不仅增加拼音学习的趣味性,也利于学生形象记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 语文教学中,除了开展实践性的活动之外,开展探究性学习也是开放课堂的主要手段。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阅读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巧妙设计问题,比如,如果你外出旅游、探险、野外活动等时,你迷路了,你会怎么办?于是学生会想出各种各样的解决迷路的方法,再给他们展示成果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也在活动中理解语文知识,为文本的阅读理解奠定了基础。 再者,开放式教学,也包括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而是生活就是教学的大舞台,用不同的形式、方法和地点进行教学,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运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如课间活动“跳绳”时,让学生关注跳绳的方法有哪些,感受活动的乐趣,然后,写一篇《有趣的课间活动》,解决了学生写作没话题、少素材的弊端;教师也可以结合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跳”,要用“脚”,是“足”字旁。丰富的课余活动,是学生发展知识,提升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开展“读书交流会”“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更好地促进学习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为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自主学习意识的强化、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也通过开放式的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应创新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模式,将“生本理念”“开放教学”贯彻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最终语文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居惠颖.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初探[J].甘肃教育,2013(21). [2]王珍瑜.浅谈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0(21). [3]郑小鉴.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J].知识窗:教师版,2020(4). [4]岳强.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优化课堂模式[J].文教资料,2018(6). 作者简介: 谢冬梅,江苏省新沂市,江苏省新沂市港头镇中心小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