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范文

    刘恩樵

    《与朱元思书》一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哪里?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解释文中的文言字词,还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多种方法?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的藐视之情,还是感受作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如果是前者,这样的文言文学习太简单了。如果是后者,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又谈何容易?笔者在执教《与朱元思书》时,设计了“诵读”“亲睹”“发现”三个环节,将教学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积累上。

    一、诵读:十遍变读尽显口诵心惟

    诵读,作为语文学习尤其是古诗文学习的基础方式,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起来,而且要创造性地运用,让学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润物无声般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以起到口诵心惟、其义自见的目的。

    《与朱元思书》总共只有150个字,诵读一遍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在教学设计中,笔者运用各种变式,让学生先将文章诵读十遍,将《与朱元思书》深耕在学生的心田里。

    一读为纠错诵读。即让学生在原生态的情况下诵读。课始,学生翻开课本,请几位学生相继诵读课文,遇到读错或不会读的地方,由同学或教师纠错,以读准字音、节奏为目的。

    二读为顺畅诵读。在纠错诵读的基础上,班上同学两两结对,将文章诵读给对方听。这次诵读与第一次诵读的目的均在于将文章读得滚瓜烂熟。

    三读为古版诵读。将《与朱元思书》的全文去掉标点,然后再从右往左竖式排版,形成古籍排版的样式,让学生诵读。

    四读为书法诵读。出示一幅《与朱元思书》的楷书书法作品,让学生诵读,意在以诵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古文之“古”风,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

    五读为骈偶诵读。《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文,其语言形式是四六句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朗朗上口的诵读,感受作品风格。笔者先出示一段精要解说的

    文字。

    骈偶与“四六”:两马并驾叫“骈”两人作伴叫“偶”。所谓“四六”,指骈体文一般是用四字句与六字句。柳宗元说:“骈四骊六,锦心绣口。”本文四字句为主,穿插六字句与五字句,整齐又活泼。

    学生看完这段话后,开始诵读《与朱元思书》,让学生在诵读中自然而然地感受骈偶形式之美。

    六读为结构诵读。《与朱元思书》的结构是典型的总分结构,笔者让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来体会,将文章总写的部分独立放在PPT页面的左侧中部,然后,将写“奇山”与“异水”的部分分列在右侧的上部与下部,总分结构一目了然,将“口诵”与“心惟”结合起来,学生自然就能领会。

    七读为书信诵读。《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文不对题”的文章,题目叫“与朱元思书”,但是从文中压根儿就看不出是书信。为此,笔者巧妙地将本文“恢复”成“给朱元思的一封信”,让学生再读。

    笔者在正文前加了这么一段:

    元思吾兄:

    睽(kuí)违日久,至以为念。近日,吾游富春江,景致优美,甚是欢喜,亦感慨良多。略说一二,以邀元思兄得暇来访,陪你一游。

    又在文末写道:

    书不尽意,余言后叙。驰函寓意,伫(zhù)望示复,何日重逢同游富春江,登高延企。

    吴均

    乙申仲秋

    这两段文字一头一尾加在原文中,还原成了书信的样式,让学生诵读,不仅妙趣横生,也让学生感受一下古体书信的意味。

    八读为拟题诵读。既然《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文不对题”的文章,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文题相切呢?笔者让学生给原文重新拟题。经过讨论,学生基本形成了一致意见,就是以“奇山异水富春江”为题,再诵读课文。

    九读为背诵赛读。以不同的目标进行八遍诵读之后,《与朱元思书》就应该从书页上转移到学生的脑子里了,于是,便来背诵赛读,先是填空式背诵,接着就是比赛背诵。

    十读为对对诵读。最后,还要提升诵读的品位,笔者以对对子的方式,再让学生诵读。笔者给出上联:

    奇山多峻险树泉鸟蝉猿聚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学生结合原句边读边对,于是便对出这样的下联:

    异水碧清急舟影鱼石藻集经纶世务人窥溪忘反。

    横批是:

    天下独绝

    十次诵读不仅让《与朱元思书》如出己口,而且在诵读中,学生对本文的书写之美、结构之美、言语之美、内容之美等也有了真切体验。

    二、亲睹:廿幅图片尽示妙文佳处

    在诵读的基础上,如何再深入理解《与朱元思书》?笔者的做法是用20幅富春江图片,让学生“亲临”富春江边,“亲睹”富春江的奇山与异水,在“亲睹”中,真切领略吴均笔下富春江的美。

    笔者将文章分解成若干片段,根据片段内容配上适合的图片,图文并茂,然后,根据这个片段的文字内容,设计合适学生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学生学得轻松自如,用王勃《滕王閣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与“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进行对比。

    笔者让学生比较“飘”与“漂”、“任意东西”与“顺流直下”表达效果的不同。学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句,笔者让学生进行仿句:

    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言: ? ? ? ? ? ? ? ? ? ? ? ? ? ? ?。

    怎么理解“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笔者让学生读柳宗元《小石潭记》里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读郦道元《水经注》中的“绿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读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通过对比,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

    内容。

    理解“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就伴读郦道元《三峡》中的“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赏读“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就引入《世说新语》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以及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里“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诗句。感受“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笔者让学生将后面的六字句凝缩为四字句,即“鸣蝉千转,连连不穷;飞猿百叫,续续无绝”。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