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的差异究竟在哪?看这堂课!
范文

    经常遇到这种类型的孩子,他们把凡事抬杠顶牛当成独立思考。无论你说什么,他都急忙忙叫一句:不对!应该是这样……可你听半晌,到底应该是哪样,他却是连话都讲不明白。另一类孩子,连“不对!”两个字都没法说出口,他们可能是传统家长眼中的“听话”的孩子,好养好教不用大人操心。实际上你可能只是在培养一只逆来顺受的绵羊。

    那么,真正的独立思考是个什么情形?又应该如何训练呢?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堂典型的西式课堂的讨论课。希望大家可以摸索到其中的原则,和孩子进行类似的对话和锻炼。

    课堂

    这是小学近代史的一次课后作业。作业以小组课题的方式进行,一组五人,一个组织者,五人共同讨论如何完成课题。

    第一阶段,老师扔过来一个课题给大家: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是否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好处?随着课题扔给孩子们的,是长长的书单。

    有没有搞错?希特勒何许人也?杀人魔头是也。一个杀人狂魔,你竟然敢问他是不是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好处,这太不“正确”了吧?

    可是孩子不管那么多,作业就是作业,立即急如星火地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查资料。老师给的书单超长,即使是不看内容只翻书页,那也来不及。所以小组的组织者就要分配任务,每人各查几本书,限定时间内读完相关章节。

    老师说,资料内容不限于他所指定的这些书,如果你想要个好成绩,嘿嘿,最好读几本老师都没读过的书。

    于是孩子们人手几本大厚书,什么《第三帝国的兴亡》《希特勒暗堡》之类的,开始疯狂阅读。

    书读了一大堆,资料也搜集了无数,进入第三个阶段:定义。

    定义,就是确定概念的具体含义。这个定义不可以随心所欲胡来,必须要公正客观,拿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说得过去。

    孩子们首先被“德国人民”这一关给难住了。

    谁算是德国人民呢?谁又不算呢?

    是拥有德国国籍的人,才算德国人民?还是只要居住在德国,就算是德国人民?

    孩子们定义不了,就去找老师。老师笑眯眯地回答:随便,这事你说了算——哪个定义最能体现出希特勒的影响,就用哪一个。

    唉,这可愁死孩子们了。

    最后孩子们用了后一个:只要居住在德国,就是德国人民。

    为什么要用这个呢?

    ——这就看出定义的价值了。不使用这个,那么凡是被希特勒屠杀的,按希特勒本人的看法,他们都不算人民。可如果一个人有良知,同情悲悯那些被屠杀的犹太人,就不可能把他们从人民中排除出去!

    就这么一个定义,让孩子顿时恍然大悟:

    定义会说话,如果定义错了,你整个人都错了。如果你听到有人振振有词却嗜血无度,你就知道,对方是先行从定义这里动了手脚。如果你不认真,就会被牵着鼻子走。

    第四阶段,绘制图表,从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政策等各个角度,展开讨论。

    这一讨论就炸了,咦,你看这个希特勒,他也不赖嘛。他上台后大力发展军工,解决了500万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这难道不是好处吗?

    而且,战争之时,希特勒组织500万工人,修铁路修公路,发工资有饭吃,这难道不是好处吗?

    还有,希特勒不光是组织工人劳动吃饭,连娱乐都没耽误,经常性地群众集会高歌。而且成年人可以买轿车,年轻人可以飙摩托,这还不够吗?

    分析过这个,再看看工人们的具体情况,就有点不对了。

    当时,所有的工人全被裹胁进德国工人阵线里头,他们没有罢工的权利,不允许加薪,不允许改善劳工环境,只有高强度的劳作,有时候甚至每周要工作72个小时。除此之外,工人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还被希特勒控制的工会拿走支配。这些工人无异于奴工,怎么可能有快乐可言?

    还有,年轻人是没有工作权利的,他们必须要上战场。而老年人要延迟退休,无休无止地工作……

    还有,工作岗位奇缺,女性被欺骗早早辞工,让位给上了年纪的老爷爷……

    两方面的资料比对,孩子们就对希特勒时代的德国有了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第五阶段,完成论文。

    有了前面全面的分析,最不擅长于写作的孩子,此时也是把键盘敲得噼哩啪啦响。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希特勒时代,表面上好像给德国人解决了失业人口问题,但实际上,高密度化的组织,剥夺了工人的正常选择。他们被迫从事无休止的繁重劳作,个人权利却无丝毫保障,工人的生活并没有丝毫改善,反而是每况愈下。任何一个奴隶主都可以宣称,他手下的奴隶没一个失业的。但那绝对不是奴工们想要的。

    诸如此类。

    第六阶段,各小组向老师报告,现场质辩。

    小组的课题报告,倘有资料不全、结论片面的缺陷,就立即会遭到其他小组的炮轰,一旦被轰到丢盔卸甲溃不成军,你这成绩可就惨了——基本上来说,这种情况根本不会出现。当你沉下心,花精力钻研某个课题时,就很难会有思虑不周的把柄留给别人了。

    可以看出,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大致需要五个步骤:

    第一步:抛弃结论和成见,只要事实。

    第二步:定义问题。去掉情绪化,让问题具体而明确。

    第三步:假设性思考。

    第四步:反向推证。找到反面的材料证据,做正反两方面的资料比对。

    第五步:讨论。

    独立思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自然、社会各种表现下掩藏的概念和规律。二是通过鼓励协助孩子查找信息,分析事实,用宽容的耐心陪伴和孩子一起讨论观点,协助他建立一套独立的“道德观”。这样的孩子长大,注定不会被各种潮流绑架。两者合一,孩子就是一个“独立思考”的孩子,他将来就是一种脱离动物原始盲目性的优等生物。独立思考不是不犯错误,但不会泥陷于错误之中,让自己反复在一个泥坑里跌倒。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生活得轻松自在,这只是因为他们总能适时避过陷阱,找到最适意于自己的人生。

    DrBing的教育观点从来是:宁愿要一个眼光开阔、处处反驳的逆子,也不要一只愚固顽狭的温顺绵羊。

    来源:英华兰的DrBing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