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既往肝病史、营养不良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联性分析
范文

    任鹏飞

    

    【摘要】

    目的:分析既往肝病史、营养不良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结核病患者资料,将其中未出现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6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2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营养不良、既往肝病史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营养不良和既往肝病史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不良、有既往肝病史是造成结核病患者发生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既往肝病史、营养不良是DILI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早发现、早治疗,减少DILI的发生。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既往肝病史;营养不良

    【中图分类号】 R749.053

    【文献标识码】B ? ?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6-084-02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抗炎、祛痰及止咳等方式治疗耐药肺结核,其中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是临床治疗结核病的常用药物,但由抗结核药物造成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DILI)已成为常见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导致肝衰竭,部分患者因严重药物性肝损伤不得不中止治疗,影响预后效果[1]。因此DILI成为临床关注热点,而分析DILI危险因素可对该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本研究就既往肝病史、营养不良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联性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结核病患者资料,将其中未出现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6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2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9例,女25例;年龄23-61岁,平均(41.65±5.84)岁。观察组男18例,女8例;年龄22-62岁,平均(42.44±3.76)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既往用药史采用对应方案治疗,所有患者均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6个月。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既往肝病史。

    1.3 DILI诊断标准 排除用药前已发生肝损伤患者,根据《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2]中标准,治疗6个月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查肝功能,观察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根肝损伤类型将DILI分为:①胆汁淤积型:血清ALP≥2倍正常值上限( ULN),血清ALT正常;或血清ALT/ALP≤2;②肝细胞损伤型:血清ALT≥2倍ULN,血清ALT/ALP≥5ALP或正常;③混合型:血清ALT、ALP水平均增高,ALT≥2倍ULN,ALT/ALP值为2-5。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百分数表示;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营养不良和既往肝病史比较 观察组营养不良和既往肝病史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不良、有既往肝病史是造成结核病患者发生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3 讨论

    结核病至今仍是世界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该病是由结核分歧杆菌诱发的慢性传染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传染性较强,除了结核菌、HIV病毒的感染,耐药结核菌的出现与不断传播也是造成结核病感染率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临床通过利福平、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吡嗪酰胺等药物进行抗結核治疗,但此类药物均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DILI时有发生。有研究显示,患者年龄、性别、贫血、肝病史以及营养状况均与DILI发生的有密切关联[3]。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不良、有既往肝病史是造成结核病患者发生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临床治疗结核病时应针对营养不良和肝病进行早发现、早治疗,减少DILI的发生。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较高,HBV感染会严重损伤患者肝功能,使肝药酶活性降低,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和清除能力减弱,药物生物半衰期延长导致血浆蛋白合成受限,机体残留药物浓度增加引发药物性肝损伤,因此有既往肝病史患者发生DILI几率较高,从研究结果来看,有既往肝病史患者发生DILI是无肝病史的2倍[4]。分析原因可能与选取患者的年龄和数量差异有关。血清白蛋白在调节机体对药物和激素代谢方面有重要作用,而白蛋白水平过低会导致药物与白蛋白的结合率减少,使游离药物增加DILI发生率。另外,结合病患者营养不良降低血液中谷胱甘肽水平,也是导致DILI高发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既往肝病史、营养不良是DILI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早发现、早治疗,减少DILI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谭守勇.应重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42(5):326-329.

    [2]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0):732-736.

    [3] 沈弢,黄昕,王誉雅,等.我国药物性肝损伤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12(6):1152-1155.

    [4] 李飞龙,黄赵刚,葛朝亮,等.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9,27(4):258-26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7: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