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视觉文化”时代关于学校有效美育开展的对策思考
范文

    摘 要:文章探讨在现今“视觉文化”时代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方式,学校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美术课堂,明确美术教学目标,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关注课堂细节,选择恰当方法,适当评价,尊重学生审美,在关注学科的同时关注人的素养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

    关键词:有效美育;美术教育;课堂教学

    一、 引言

    当代社会,图像在记录与传播信息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视觉在感觉方式中越来越占据优先的地位。同时,视觉信息传递日趋快速和多样的方式使得美术表现方式和欣赏范围也不断扩大。面对大量良莠不齐的美术信息,对于自主判断能力较低、尚未形成健康的人生价值观的儿童来说,美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美育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学科均有联系,但与美术学科的关系最为直接也最为密切。

    中国的美术教育起源于近现代,由最初的以画图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图画课”发展为现今集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学科。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将“审美情趣”作为重要的素养指标之一,而在构成“审美情趣”的五项标准中,“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两个维度充分体现了美术学科的唯一性。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的美术课,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美术教育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实情况是,尽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不断被强调,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仍是普遍现象,美术课教学仍处在比较尴尬的境地,学校美术教育更是难以展开。因此,提高学校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了提升学校美育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 明确美术学习的目的是学校有效美育的基本前提

    美术是以视觉形象为本源的视觉艺术,其基础是对视觉形象的感知以及用美术的独特方式表达感知的视觉形象。美术课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过程、一种方法,同时美术又是学生表现世界的一种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不是美术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提升并初步拥有审美意识。一味地认为美术课仅仅需要掌握绘画技巧和方法很容易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容易让孩子们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对美术课产生抗拒心理。教师需要明确,美术教育不仅是美术学科知识和绘画技能的积累,也是学生累积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素养的过程。

    三、 了解学生,贴近生活是学校有效美育的坚实基础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贴近学生的生活。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做“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在小学教育阶段,受到年龄限制,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自控能力,尤其是低学段的学生,新鲜的事物虽然极易引起他们的关注但往往很难持续,他们在课堂上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这种情况也常常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倘若在美术教学中能激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真正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就会更容易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中,教学效果也将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引导激发学生的热情,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

    在苏少版美术一年级《卡通卡通》的教学过程中,在笔者的预设中学生应该对这一课的兴趣非常浓厚,但在实际课堂中却发现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高。在和一些学生沟通之后发现,笔者出示的卡通形象他们并不熟悉,而他们现在喜欢的卡通形象,许多笔者都闻所未闻。对低学段学生进行充分了解,找到原因之后,笔者将课件中的卡通换成了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所熟悉的形象在其他班的教学时,孩子们特别兴奋,争先恐后地参与进讨论中。这也让笔者开始反思自己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忽略低学段孩子与高学段孩子以及成人思维的不同。艺术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现实生活的美术会失去其灵动与活力,美术教学更应结合时代潮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紧密关联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无处不在。

    四、 充分关注课堂细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是学校有效美育的重要方法

    美术作为视觉艺术,需要参与者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教师要在美术课堂上唤醒他们的审美创造愿望,这需要关注到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教师自己的素质。对于低学段的孩子来说,教师是他们的学习的对象,所谓“言传身教”,倘若美术教师自己邋遢不整,不仅容易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造成不好的影响,也极其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美术教师应注意完善自己的仪表形象,从方方面面帮助学生感受发现生活中美的应用无处不在。

    另一方面,受到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实用功能很难理解,目的指向的不明确使孩子很难主动去约束自己在课堂上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直都只是不停地通过说来讲授知识,无论这位教师讲解得多么详细具体,这样的课堂也很难得到学生的喜欢。美术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够掌握重要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又能把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作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接纳美,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弱,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可以使用多媒体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视觉手段外,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结合,创设各式情境如游戏、表演等,通过师生间愉快谈话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课堂,在带有游戏性的活动中“训练”他们发现的眼光,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充分发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化语言为具体的形象,让孩子们在乐中玩,在玩中学,让他们喜欢上美术课。

    此外,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在一节课下课时给孩子们布置任务,要求他们准备一些如瓶子、纸盒、树叶等综合材料时,他们会非常兴奋和期待。而在下一个课堂时,他们注意力的集中度、课堂的参与度又会比普通的绘画课要高得多,一些平时绘画能力较差的学生也愿意大胆尝试,有些即使最后的作品不尽如人意,但孩子们还是会对下一次的课堂产生期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说过,“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单一的绘画形式远远不足以长期吸引住學生,学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并乐于尝试,教师要充分抓住并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并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孩子维持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他们的艺术创造拥有无限发展的空间。

    五、 尊重学生主观审美,适当评价是学校有效美育的必要组成

    美的本质是一种主观感受。在艺术教育中,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生主观的审美态度,辅以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避免陷入评价标准单一或“审美无政府主义”两种极端境地。

    美术学习是一个“过程”,美术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开展。小学生在心理上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非常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肯定与认可。教学过程中,教师欣赏或肯定学生作品的某些方面,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更会加浓厚。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美术教学中要一味地夸奖学生而无视学生的不足。小学生的对事物的描绘的水平与方式与成人必然不同,他们对世界的表达大多是直觉与想象的结合,如在一年级上册《难忘幼儿园》一课中,要求学生表现幼儿园时期难忘的场景之一,孩子们所表现的画面如果用成人世界的角度看来,是没有空间意识、甚至人的比例都是不合理的奇怪画面,但这正是孩子对世界的独特认识表现。事实上,孩子观察到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的不同也是许多艺术家最羡慕的一点,但是这并不意味老师们就应该放任不管。现在的美术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情况,认为儿童画就应“稚拙”,错误地认为不扼杀孩子的天性就是放任自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得不到本应有的指导,无法认识自己的不足,感受不到进步的喜悦,兴趣自然难以维持。在对待学生的创作作品时,教师需要抛开个人喜好,从学生的实际表现出发,表现出更多的包容与肯定,有效地鼓励学生创新;在技法的学习上教师则需要一把“尺子”,评价标准要清晰明确,但应尽量避免批评,而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保持自信的学习态度。合理、公正的评价更容易提升孩子们对教师的信任感,学生信任任教教师,自然对课程学习更有信心。使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既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升自身对美术的鉴赏、分析的能力和实践表达的能力。

    六、 结语

    罗恩菲德说过:“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美术教育是美术与教育的有机组合,就像太极符号的阴阳两极,相互成为对方的内涵和外延。美术课堂教学是学校美育的坚实基础,美术教学是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接受美育的基础,在充满美感和艺术感的美术课堂上,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积极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也更容易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要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发现、发掘学生的独特之处,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也要及时给予积极评价,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保持对美术学习的信心,进而通过持续不断地美术学习提高审美品位与审美能力、提升艺术修养,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世界。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李金枝.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1(10).

    [3]常华平.创艺空间“趣”味横生:谈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美术教育研究,2014(9).

    [4]龙念南.文化 乡土 美术:关于优秀文化进入课堂的一点思考[J].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7).

    作者簡介:

    严荷,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