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如何提升劳技课堂“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
范文 | 张坚英 【摘要】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剖析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师指导”介入时机不当,考虑不周;自学流于形式,疏于过程指导;问题反馈预设不足,忽视价值分析等原因,并由此进行拓展探究与深入思考,提出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追求“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一要准确把握教师介入的时机,二要深入理解教师指导的内容,三要多元探索教师指导的方式。 【关键词】教师指导;课堂观察;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3-0134-02 On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 Guidance" in Labor Skill Class (Jinshan Primary School,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China) ZHANG Jianying 【Abstract】Through classroom observa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improper time and improper consideration of "teacher guidance" in primary labor and technology classrooms; self-study is mere formality and neglect of process guidance; problem feedback is insufficiently presupposed, and value analysis is ignored. This expands exploration and in-depth thinking, and pro‐poses to pursu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 guidance"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one is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timing of teacher intervention, the other i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eacher guidance, and the third is to explore the ways of teacher guidance. 【Keywords】Teacher guidance; Classroom observation; Effective teaching 一、无效教师指导的分析 (一)自学流于形式,疏于过程指导 新课程倡导多种学习方式,无论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都是为了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即为达成一定教学目标服务。自学书本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但在具体实施时,缺少了应有的目标指向和内容指导,学习活动游离于教学目标,那么看书自学只能是一种形式而已,不能发挥真正的效益。 (二)介入时机不当,指导考虑不周 什么时候指导才是最佳时机呢?从孔子关于“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可以找到答案,即我们的指导就应该在学生的“愤”“悱”之时,即学生想做,经过思考、探索而又做不出时,这样的指导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记忆也更加深刻。 (三)问题反馈盲目,价值辨析不准 课堂教学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如果课堂中过分强调预设,以完成任务为己任,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就会使教学变得机械化。但是,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层出不穷,其中有一些“偏离型”资源:可能游离了教学目标,可能偏离了价值取向,有的只是个别情况。教师应该通过辨析,选择关键性、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反馈。课堂教学的问题反馈应遵循普遍性问题集中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个别指导解决,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反馈要分析其价值性,以正确选择反馈的形式。 (四)忽视展评环节,指导预设不足 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学生自我感觉技术水平都很不错,但真正让他们制作作品,却发现这些作品只是劣质的复印件,谈不上美观。难道他们不会操作、不会修饰吗?其实这些技术他们都会,却不知道如何将这些技术运用到实际作品中。也就是说,学生在劳技课上学会了操作,但实际运用能力没有得到提升,这需要教师的指导,而且教师要在备课时进行预设。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掌握的知识及技能的实际意义,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应用劳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师有效指导的相关策略 (一)准确把握教师介入的时机——该出手时才出手 1.新知学习,明确概念要领。新的知识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需要学生掌握应知的概念,应会的技能。因此,这是教师介入的一个重要时机,教师应通过讲解概念、演示操作等方式,幫助学生明确基本知识与操作要领,形成知识序列。 2.交流讨论,启发学生思维。分析能力也是劳技课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在劳技课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知识技能的内涵或操作的一般规律等。 3.重难问题,集中化解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要突出解决,难点问题要尽力化解。此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或尝试探索,教师没有介入指导,学生可能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对于知识技能深入理解没有帮助,学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4.巡视指导,重点关注个别。课堂巡视作为劳技课教师的一种教学行为,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在巡视时除了面向全体学生,掌握他们的学习进程、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关注那些弱势学生,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与指导,这也是提高弱势学生学习动力的一个有利时机。 5.课堂小结,整理归纳提升。小结不一定在下课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果有必要,都要进行适当的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使学生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 (二)深入理解教师指导的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 1.创设情境引导过渡,承上启下。当前比较流行情境教学,一般在上课之前引导。其实,在整堂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需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过渡。过渡处理恰当,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尝试。学生在操作技能方面的差异较大,一些学生会很快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务,但大部分学生动作迟缓,操作到难点时会停下或有些根本不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探究,寻求操作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参与讨论。学生在语、数、英等课上喜欢动脑不动手,在劳技课中却与之相反。因此,教师要发挥指导的引领作用,设计一些环节来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互动讨论。 4.精心设计有意巡视,提高实效。教师要注意巡视时间、巡视内容,及时处理巡视中遇到的预设问题,并要做到有意巡视,提高巡视的有效性。 5.组织开展作品展示,明确标准。作品进行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评价标准、展评方式、评价语言等,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评价,提高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 (三)多元探索教师指导的方式——百花齐放春满园 1.抓好主流,讲解分析。讲解分析是“教师指导”的主流方式。一般在情境导入和新知学习环节中,教师利用漂亮的PPT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情境导入或新知学习。 2.打好基础,操作演示。小学劳技课主要是学习操作技能,常见的操作演示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教师直接演示;(2)让会操作的学生演示;(3)先让全体学生尝试操作,然后再由教师或会操作的学生演示。 3.碰撞思维,互动讨论。重视互动环节。设计一些有价值取向的问题,搭建支架,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并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回答问题,开展互动讨论。 4.努力突破,反馈评价。评价是劳技课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教师应通过反馈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突破重点、难点,在作品评价中提高审美素养等。 教师指导是一门学问,不是通过一两篇文章的学习就能够获得的,也不是通过专家的一两个讲座所能感悟的,它需要劳技教师不断地实践、积累、总结、反思。教师要在课堂上多思考、多实践,真正地把握好教师指导与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真正的劳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施致良.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王小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