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
范文

    马耀秀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是必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动向,总结出引起这些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现就靖远县刘川镇来窑村的两所小学的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我县于2018年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验收,县域内农村的教育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发展仍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诸如:(1)受城市化进程影响,大部分家庭转向城市务工,相应的一部分孩子也跟随家长进城上学,导致学校生源流失大,没有跟随家长进城的孩子则留守在家中,成为留守儿童。(2)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师资水平有待提高。这些因素都阻碍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本课题组成员一直在农村从教,我们发现,农村小学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特殊的未成年人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身上。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人生阅历尚浅,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如果成长中缺少了父母的关注、陪伴和呵护,思想上、价值观念上得不到亲人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思想观念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留守儿童”问题是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二、調查目的

    农村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而是“弱势儿童”,他们的心理由于长期得不到疏导,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容易出现焦虑、冲动、自卑、自责等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把他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而找到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三、调查对象

    针对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对靖远县刘川镇来窑村的两所农村小学1—6年级的223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又对4—6年级114名同学进行了MHT测验,旨在从这些数据中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现状,总结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出困扰小学生心理的因素,从而为在本地区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数据。

    四、调查步骤与方法

    我们调查采用收集数据、实地调查、分析原因、数据整理、综合研究、汇总数据、记录结果、撰写报告等步骤和方法。

    五、调查过程

    我们首先对靖远县刘川镇来窑村的两所学校1—6年级留守儿童进行了摸排,结果如下:

    数据显示:本村留守儿童达到71人,占学生总数的31.8%,数据占比之高,令人深思,很显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是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随后,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品德评价又做了相关统计,结果如下: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率为21.1%,远远低于一般及以下的占比52.1%;品德评价的优秀率为21.1%,仍低于一般及以下的占比50.7%。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课堂自制力不强,课堂作业不完成,学习水平处于偏下水平,并且常常出现孤僻、自卑、任性、交流障碍等倾向,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佳。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选取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作为检测材料,对本村四、五、六年级11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本村四、五、六年级学生中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比率为9.65%(据一次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6.32%~16%[1]),总检出率在全国检出率的范围内,但是检出的11名学生中,有8名是留守儿童。4—6年级总焦虑倾向留守儿童8人,占留守儿童42人的比为19.05%,高于全国平均线上限3.05个百分点。毋庸置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已成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点。

    从上表可以看出,有总焦虑倾向的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最突出的是行为冲动、学习障碍,其次是人际关系障碍。

    六、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我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9.65%,这个比例低于国内外文献中所估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在这里我们不能得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地区的结论,说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尤其严重,占比19.05%。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的问题也随之产生,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心,留守老人无精力也无能力关注孩子的思想行为与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师在思想、学习和精神上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来帮助孩子,教师既当爹又当娘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这样,也很难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1.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生,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总焦虑分≥65的占9.65%的那部分小学生,也包括虽然总焦虑分<65,但在个别内容量表上却显示出某一方面心理问题的小学生。我们既要对这9.65%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七、提出建议

    1.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总体良好,但不可忽视。

    2.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堪忧,但农村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而是“弱势儿童”,这部分孩子心理的变化较隐蔽,问题行为持续时间长,并且对问题行为的认识较为滞后。学校应该整体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的特征,从不同方面探究不同留守儿童在身体、心理、学习方面的差异,进而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出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些原因找到解决现实和潜在问题的科学有效的措施。如,在学习方面,我们应该找到造成留守儿童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并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与父母外出时间相结合,将父母外出前后留守儿童的成绩进行对比,跟踪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期间成绩的变化,这样对两方面进行持续关注和追踪研究更具说服力,也更有意义。

    3.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是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结合,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真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4.着眼根本,呼唤父母回归。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也是疏导孩子心理的主要监护人,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大部分家长回归家庭,降低家长的外出率,使家长能够关注孩子成长,实时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给予孩子适时的引导,让留守儿童体会到同龄人该有的快乐,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明辨是非,这样才能使家长和孩子能共成长、共进步,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之策。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号:GS[2017]GHB009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7:4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