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
范文 | 吴迪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素养的培养非常关键。而化学教学是实施创新素养的主阵地,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是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強化探究性实验 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利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明显现象使学生感到疑惑和不解,引发学生兴趣,从中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它,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使学生印象更深刻,有利于创新素养的形成。如:在讲《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实验装置设计规律的探索,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特点,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气体,反应不需加热,操作简便易行,但反应不易控制。接着设问,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怎样设计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呢?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同学们看着一件件仪器,三五人一组,亲自动手设计。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对合理的设计加以赞扬,分析其仪器组装的严密性并以此为榜样调动设计不严密的学生的积极思维,使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化学实验装置的美,使每一位学生都品味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一位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都不断闪现。借此时机,教师接着追问:鉴于装置能使反应发生,但怎样控制反应呢?学生的热情此时已达到了最佳境界,纷纷讨论,设计出更多种解决方案。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对创意好的同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掌声鼓励。通过这样的探究性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强化生活中的化学实践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进程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进行实践,不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也是培养创新素养的必由之路。多年以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化学实践活动,如:在当地农技站的指导下,测定土壤的pH,讨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或土壤的改良方法,制作无壳鸡蛋,喷泉小景,自制松花蛋,参观活动,化学讲座等等。巧妙地创设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开放性训练,还学生一片广阔思维空间,与生活携手,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生活实践中思维得到升华。 三、科学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在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手段,西奥多·莱维特说过:“创造力就是想出新鲜事物,创新就是制造新鲜事物。”在教学中必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创新环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知识的奥秘。为学生创设感知、体验的机会,让其成为课堂的主角。例如:在讲“分子运动”的具体体现时,和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几种情境互动,让学生事先将用滤纸叠的千纸鹤用细铜丝串成“NH3”形状,将其浸在酚酞试液中一会儿拿出立即用准备好的剪去底部的漏斗式矿泉水瓶罩住,从瓶口通入氨气,不一会儿发现白色千纸鹤由瓶口向下逐一变红,几分钟后整个“NH3”以全红的姿态呈现在大家面前,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怎么一闪白的变成红的了;有的说:白色千纸鹤飞走了,飞来一群红的。这时老师问“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看着、听着学生的精彩表演,我不禁慨叹:同学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你们去装点,你们是创新课堂的生长点。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在思维跳跃中解决了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而且使他们加深了对每一节课的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分子不断运动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养。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扩大信息时空,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中产生新的火花,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学习《原子结构》一课时,利用动画展示原子的构成以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学生很直观地看到原子内部结构以及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的过程,在观看动画的基础上同学们很快突破了这一微观粒子的学习难点,而且学生还自己编排了这一学习主题的游戏来生动形象地将原子结构及电子在核外运动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是啊!是利用动画的演示激起了学生的创新素养。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已经很普遍了,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中学化学教师要重视对每一位学生创新思维素养的培养,必须设计出充满创新精神与创新活力的课堂,为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在求“新”求“异”中欣赏化学知识给世界带来的美,鼓励学生在探索中求发展,在生活中求质量,在现代信息中求进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使之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成为具有创新素养的科技达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